本
文
摘
要
《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表演《大海》
教学对象:二年级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钢片琴、三角铁、纱巾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感受大海的声音,培养学生保护大海的环保意识。
2、通过律动、声势、小组合作表演等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编能力。
3、能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初步掌握三拍子的节拍感,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大海》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二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很有规律,其A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描绘了一幅平静、宽广和博大的大海画面。B乐段与A乐段形成对比,起伏的旋律似大海的波涛,浪与波交融起伏跌宕后又回到宁静的画面,以宣泄对大海的赞美之情。由于歌曲采用了疏松的三拍子节奏,旋律显得宽广,有着海的气势,又因旋律多为级进式的起伏,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诗画一般的意境,让人遐想。
教学重点:有表情地、自然地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三拍子强弱规律、二声部声音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活动目标: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复习三拍子的节拍特点。
活动步骤:
(一)师生问好
师生用三拍子问好,不同力度、不同发声位置进行交流,寻找高位的声音状态。
(二)感受歌曲节拍特点
教师出示歌曲,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行走,体验三拍子音乐特点,探索音乐的空间感;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声势伴奏。
【设计意图】用体态律动的方式让学生先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为学习三拍子强弱规律做准备。
二、 发声练习
活动目标: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寻找高声音位置。
活动步骤:
(一)气息练习
1、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海。
设问:你在大海边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互动,交流模仿。
2、模仿海风:学习胸腹式呼吸,练习长音,提醒换气。
(二)发声练习
1、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谱例
设问:你能用“yu”根据旋律来模仿海浪吗?学生互动,交流模仿。
2、模仿海浪:练习高声音位置的发声方法,教师引导用力度的变化来表现海浪。
【设计意图】把音高练习融入情境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位置和方法。
3、教师出示课题《大海》
三、感受歌曲特点,学唱歌曲
活动目标:通过律动、声势等方式感受歌曲特点,分析歌曲结构,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体会速度的作用,表现歌词意境和歌曲情绪。
活动步骤:
(一)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大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优美抒情)
(二)复听歌曲,律动感受节拍。
1、感受歌曲节拍特点:引导学生随音乐行走,体验三拍子音乐特点,探索音乐的空间感。
2、教师引导学生随歌曲做声势律动。
师小结:三拍子表现了柔美的大海。
(三)朗读歌词
1、学生用声势律动体会歌词的节奏重音。
3/4 × × — → × — ×
大 海 大 海
2、找到节奏重音的规律,朗读歌词,师配背景音乐。
设问:整首歌曲的力度一样吗?有没有变化?学生讨论后朗读。
(四)模唱旋律
1、学生用“yu”跟琴模唱旋律
2、画旋律线,感受歌曲旋律的线条和走向。
3、出示歌谱,师生接唱
设问:哪句最能表现大海飘荡的感觉?(解决附点节奏的乐句)
(五)填唱歌词
1、教师引导学生用高声音位置填唱歌词,师用琴伴奏。
2、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情绪,师用琴伴奏。
3、师生接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四个乐句),跟音乐伴奏演唱。
(六)“舞动纱巾”,体验速度音乐要素的作用。
1、教师引导学生用纱巾表现柔美的大海,师生讨论。
2、教师播放快板的《大海》,学生用纱巾体验速度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旋律线、体态律动、听唱法、对比结合等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感受力度、节拍、节奏、速度,循序渐进的解决歌曲中的重难点,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四、海和浪的合唱
活动目标:通过角色表演,进行二声部演唱。
活动步骤:
(一)
创编二声部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
设问:这四朵小浪花分别加在哪里最合适?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
2、教师用钢片琴演奏,学生模仿演唱。
(二)演唱二声部
1、请部分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钢片琴和三角铁)
2、分二声部演唱
在学生唱浪花的同时,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形成二声部音响效果;之后学生分组尝试二声部(歌曲第一遍齐唱,第二遍合唱)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角色初步尝试二声部演唱,感受声部音量和音色的和谐统一,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活动。
五、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再收集关于大海的声音,创编“我心中的大海”。
六、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在大海妈妈的怀抱里畅游,她时而平静、时而欢乐,时而波涛汹涌,但却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才能让它变得更蓝更美!
学生在音乐声中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