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红色佳音,唱响经典。
作为山东人,有首经典歌曲在我的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这样唱的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蜚声海内外。
《沂蒙山小调》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简单的旋律背后传颂的是艰苦奋斗、朴实无华的沂蒙精神。歌曲的作者是一对夫妇,词作者是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阮若珊,编曲李林。1940年,抗大一分校在山东临沂地区的垛庄南山一带参加了反顽战役。根据文工团领导安排,编审股长李林和喜爱写作的团员阮若珊负责创作一首歌曲。6月的某一天,阮若珊执笔,与李林共同作词,在白石屋村一间民房中,连夜编写出《反对黄沙会》一歌,歌词共8段。
当时在蒙山根据地的一次庆功会上,阮若珊首唱了这支歌,根据地的群众激动极了,当场就有很多人报名参军。
1953年秋天,原山东军区文工团要去青岛、烟台巡回演出,拟在一个女声独唱节目里再加一首民歌。经过讨论研究,他们选中了那时仍挂留在人们口边的歌,也就是《反对黄沙会》的前两段。
然而,如果只保留前两段歌颂沂蒙山秀丽风光的歌词的话,词意便不够完整,于是便由文工团的乐队队长李锐云执笔,与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一起在原词原曲的基础上步韵续行,成就了如今的四段歌词版本。
经典传承离不开今人的努力。为了保护和弘扬《沂蒙山小调》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应运而生。博物馆就建在小调的诞生地临沂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常活动、驻扎的地方。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印刷所都曾长期驻扎在这里,至今遗址犹存。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