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 邓铂鋆 已经把他们医院的应知应会手册贴过来了。本回答定义部分就借鉴他的好了,不知道查重率会不会过不了。(手动捂脸)
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HAI)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可明显提高死亡率的原因。减少医院感染对医疗卫生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原体在病人之间互相传播(包括经由医务人员为媒介传播)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当使用是公认的医院感染两大危险因素。
回答提纲:
1.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2.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3.减少医院感染的措施。
=============================
1.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1.1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与前两天爆出的“顺德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相关的还有“医院感染暴发”概念
顺德三名新生儿疑感染病毒致死 卫健部门介入调查
1.2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及医务人员中,短时间出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3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传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2.1根据一项2015年在非洲地区进行的研究,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如下几条:
病房内没有洗手设施;
医院内医疗废物有专门存放的位置(这里说明一下,病区内的垃圾是分类放置的,黑色垃圾袋放置生活垃圾,黄色医疗垃圾袋放医疗垃圾,病房里经常见到一些人把患者用过的棉签等物品丢弃到生活垃圾中,这不符合医疗垃圾分类,可能给自身和他人造成一定危险);
性别,男性风险高于女性;
免疫力低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长期不当使用抗生素者、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糖尿病且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者、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者、老年患者、新生儿等都或多或少属于这一类);
危重病人(文中描述为McCabe评分,我不是太熟悉这个评分,请评论区科普);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者;
留置导尿管者(病房中细菌多,耐药菌也多,留置导管相当于给了细菌一个进入体内的通道。所以医学上不提倡长期留置导管,有条件者提倡尽早拔除导管);
气管插管者;
入院期间接受手术操作者;
正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也称为抗菌药物暴露者)
2.2另有一项中国多家医院联合进行的研究,包括广东省、湖南省、泉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口市、佛山市、中山市和深圳市等地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科均参加了此项研究。
该研究对新生儿NICU中感染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可谓超级细菌之一,死亡率极高)的高危因素进行了研究,所有研究因素中,只有近期接受过亚胺培南治疗是新生儿感染亚胺培南耐药铜绿的高危因素,其他因素如早产、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体型过小、近期使用过三代头孢菌素、机械通气、留置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在2016年更新了针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疗指南,其中也提到了多重耐药(一般就是我们理解的超级细菌)导致HAP/VAP的高危因素。
多重耐药细菌(MDR)导致VAP的高危因素有:
90天内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
VAP并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
V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发生VAP之前已经住院超过5天;
发生VAP之前已经开始急性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
MDR细菌导致HAP的高危因素:
90天内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导致HAP/VAP的高危因素:
90天内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
MDR的假单胞菌导致HAP/VAP的高危因素:
90天内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
(由上可见反对滥用抗生素,倡导合理使用、必要时再用抗生素是多么重要)
2.4由此可见,不同的研究对哪些人易受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侵蚀有不同的结果,但主要集中在几块:
病房环境差(没有洗手的设施、垃圾分类做得不好、过于嘈杂等,我国的医院为了提高收治能力,有时还是牺牲了一些病房环境的,容易增大院感风险);
患者基础状况差(急危重症、老年人、新生儿、免疫力低下者);
患者接受了侵入性操作或者影响免疫力的治疗(手术、留置导管、气管插管、抗生素、免疫抑制药)。
所以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医院并不是一个无事休闲之处,医院的环境里天然就带有各种耐药率高的病原微生物,对于很多身体较虚弱的人会增加感染机会。经常见到有的患者看病,一家人都进城来耍,本不看病的孩子在医院的各种环境中游荡,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除此而外,有些老年人会隔三差五地“想去住院”,或者达到出院回家休养条件的不愿意出院,在医院里赖着。对医生的角度而言是医保考核和平均住院日不过关,对患者而言其实也增加医院感染机会。
3.减少医院感染的措施
3.1 2010年,一家台湾医院的新生儿监护室(NICU)实行了新的清洁措施,实行2年后与实行前2年对比,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从6.26%下降到4.09%(有统计学意义)。
这些清洁措施有:
一般性措施:
对所有NICU医护人员进行院感教育;
手卫生;
给每位NICU医护配发清洁措施一览表(大陆可能就是贴在墙上全员背诵);
每天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如果能移除导管,则尽快移除。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在置入导管前做好充分的无菌措施;
对置入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剂消毒;
使用无菌透明、半渗透性的敷料或无菌纱布;
每天评估导管的位置;
保持导管处于封闭状态;
如果需要改变导管位置,需要充分消毒。
呼吸机护理:
抬高床头;
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及时吸走患者口内分泌物;
对于镇静状态的新生儿每天进行“镇静间歇?”(不知道怎么翻译,把图贴过来好了)
及时对呼吸机和相关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排干呼吸管路中的水分。
导尿管护理:
置入时严格无菌操作;
置入后使用安全固定装置,避免导尿管四处移动;
保持导管处于封闭状态;
保持尿袋的位置比患者低,尤其在转运患者的时候。
3.2另有一项在印度尼西亚进行的研究
在儿科病房和NICU中只进行了两项措施:手卫生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在两年多的研究时间内,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18.9%提高到62.9%,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从43%降到20.6%,就把儿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2.6%降到8.6%。
3.3对于医院环境的清洁,包括医院环境、病房、各种设备等,是专门有操作手册的。
在此就不一一翻译了,各医院也会着重对这块进行规范化和培训。毕竟一旦确认院感暴发的话是重大安全问题。
3.4以上减少医院感染的措施,归结起来,也有那么几大方面:
医护人员自身(院感教育、手卫生、手卫生、手卫生!手卫生的具体就不说了,相信各位在医院已经耳朵听出老茧了)
清洁的医院环境和设备;
必要时的无菌操作(比如CVC置入);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危害很大,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增加医疗费用。减少医院感染,需要从医护人员到全社会,从认识入手,协同努力。
参考文献:
1.Murni I K , Duke T , Kinney S , et al. Reducing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and improving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an effectiveness study[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2015, 100(5):454-459.
2.Worku Y W , Abera K , Moges Y F , et al.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in teaching hospitals of Amhara regional state, Ethiopia: A matched-case control study[J]. PLOS ONE, 2017, 12(7):e0181145-.
3.Rao Y , Ren Z , Zhong J , et al. Risk Factors for 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South China[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17:S0195670117306928.
4.Kalil A C , Metersky M L , Klompas M , et al.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Hospital-acquired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2016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and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6:ciw353.
5.Chen Y-C, et al., Reduced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during a 4-year surveillance period,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2017), Redirecting.
6.Dancer S J . Controlling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Focus on th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New Technologies for Decontamination[J].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014, 27(4):66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