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者:相忘于江湖
兵团这一建制,是我军在解放战争后期正式组建的一级架构。
三大战役前后,我军先后组建了16个兵团,三大战役以后又有绥远、长沙和新疆的3个起义部队组建的兵团,我军形成了19个兵团。在这19个兵团中哪一个最具传奇,哪一个实力最强?
我军的兵团组建于三大战役前后
一、兵团组建,始于粟裕的华野
红军时期,我军有方面军、军团这样的编制,但是军团一级规模并不大,人数较多的红一、三军团也不过两三万人,人数较少的红七军团、红十军团则只有六七千人,规模还不如一个军。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萧劲光的部队使用了“留守兵团”这一称呼。
留守兵团的来源,主要是129师的385旅旅部和770团,120师359旅718团,以及两个旅的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还有115师炮兵营、辎重营,共9000余人。后来发展到8个警卫团3.4万余人,但是此时的“兵团”还不具备战略战术意义。
全面抗战期间,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提出了“游击集团”这一概念,包括八路军、游击队、武工队和民兵,体现的是主席提倡的“全民皆兵”思想。八路军3个师仅用两年时间,就从13个团发展到60多个团,延安提出1940年再整理50 个团。
1947 年 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谢大军、陈粟大军在两翼配合。
第二年,为了适应打比较大的歼灭战,主席开始构思“野战兵团”,并试用于华野部队。华野分东、西兵团,后来又产生了山东兵团。1948年春,华野正式划分为4个兵团,分别下辖3个纵队(相当于后来的军)。与此同时,东野也组建了萧劲光、程子华两个兵团。
唯一无衔的兵团司令程子华
二、我军19个兵团是如何形成的?
渡江战役之前,我军组建了五大野战军16个兵团,其中彭总的一野因为兵力较少,只组建了2个兵团,1兵团(1、2、7军)司令员兼政委王震,2兵团(3、4、6军)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
刘伯承的二野计划组建4个兵团,3兵团(10、11、12军)司令员陈锡联治委谢富治,4兵团(13、14、15军)司令员兼政委陈赓,5兵团(16、17、18军)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由于渡江战役进展顺利,原定由王宏坤任司令员的第6兵团没有组建。
陈毅、粟裕的三野有5个兵团,7兵团(21、22、23、35军)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启龙;8兵团(24、25、26、34军)司令员陈士榘政委袁仲贤,9兵团(20、27、30、33军)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10兵团(28、29、31军)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第11兵团没有组建。
林彪的四野有5个兵团,12兵团(40、45、46军)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13兵团(38、47、49军)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萧华,14兵团(39、41、42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莫文骅,15兵团(43、44、48军)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第16兵团也没有组建。
聂荣臻、徐向前的华北军区有3个兵团:18兵团(60、61、62军)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19兵团(63、64、65军)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20兵团(66、67、68军)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井泉。
解放战争后期,长沙、新疆、绥远的起义部队又组建了21兵团、22兵团和23兵团。
第23兵团司令员董其武
三、实力足以跻身前五的兵团
由于五大野战军所出的位置、担负的任务都不相同,规模也不一样。
一野长期在偏僻西北作战,所以兵力最少,组建兵团时只有15万人,一个兵团7万余人。二野由于转战大别山消耗太大,3个兵团28万人每个兵团也只有7万余人。三野4个兵团80万人,每个兵团接近20万人。而四野100余万人,每个兵团都超过20余万人。
这19个兵团1955年授衔时出了1位元帅(徐向前)、3位大将(许光达、陈赓、萧劲光)、14位上将(王震、陈锡联、杨勇、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刘亚楼、邓华、杨得志、杨成武、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只有一个兵团司令没有评衔,就是程子华。
如果要评选出排名前5的兵团,哪些兵团能够脱颖而出呢?
从绝对实力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各个时期来看,能够跻身前5的当属王震第1兵团、徐向前第18兵团、杨得志第19兵团、陈赓的第4兵团和程子华(邓华)第13兵团。
王震第1兵团是一野战斗力最强的兵团,第1军也是一野的独苗。而唯一“元帅级别”的18兵团,在解放战争期间和陈赓4兵团、许世友山东兵团都是独当一面。华北军区19兵团,在杨得志指挥下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而63、64、65军存在时间也很长。
第18兵团司令员徐向前
四、最具传奇的陈赓第4兵团
在1985年裁军,仅有3个兵团的3个军原封不动全部保留。
一个是杨得志第19兵团63 、64、65军,后来63、64军陆续被撤销,只剩下65军也就是现在的第81集团军。第二个就是陈赓第4兵团13、14、15军,唯一不同的是15军1961年改为空降军,2017年升级为9个旅的快速反应部队,第三个是14兵团39、41、42军。
第4兵团之所以最具传奇色彩,是因为麾下13军、14军源于全面抗日战争的129师386旅771团和772团,也就是《亮剑》中鬼子坦克上涂写“专打386旅”最能打的旅。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的第4纵队和秦基伟9纵,起义部队38军组成了陈谢集团。
第4兵团3个军个个大名鼎鼎,13军军长周希汉在解放战争期间消灭了64位国军将军;14军军长李成芳是陈赓麾下的悍将,曾担任武汉军区政委;15军军长秦基伟,在15军即将被改为公安局的时候毛遂自荐,在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军威和国威。
正因为第4兵团一直是主席手下的一直战略部队,所以第4兵团堪称最具传奇。
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
五、13兵团的3个军保留至今
如果说第4兵团最具传奇色彩,那么第13兵团则堪称实力最强。
但是,第13兵团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其组成大不相同。组建之初,程子华的第13兵团只有38军、47军和49军3个军,其中38军是我军第一王牌和“万岁军”,47军战斗力也很强,直到2017年4月,才和第14、20、27、40集团军一起撤销 *** 。
在当时,第14兵团由39军、41军、42军组成,这3个军保留至今,14兵团也是唯一原装不动的一个兵团,但是由于组建空军,第14兵团只存在了3个月,成为存在时间最短的兵团。39军划归13兵团,41军划归12兵团,42军由野司直属后改为农垦部队。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主席组建东北边防军,下辖38军、39军、40军和42军,以及炮1师、2师和8师等部。作为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后来入朝参战的66军和50军也划归13兵团。
邓华(左二)与人民军将领
在抗美援朝战场,第13兵团再一次证实了第一主力的地位,在参战的6个兵团中,力压第9兵团、第3兵团、第19兵团、第20兵团和第23兵团,被美军视为三八线的第一劲敌和心腹大患。
2017年,第40军被撤销 *** ,但是38军、39军和42军作为13个集团被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