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女神的文学史意义(女神的文学地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女神的文学史意义(女神的文学地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女神的文学史意义(女神的文学地位)

纪映淮(1617~1691?),明末清初女诗人,字冒绿,小字阿男,江南上元人,纪映钟之妹,莒州杜李室,其夫抗清被戮,映淮绝笔守寡三十余年。因家面钟山,临秦淮河,其母刘玉涵有身孕后,建议生男孩名映钟,生女孩名映淮。

著有《真冷堂词》。

纪映淮自小才思敏捷,堪称神童,颇有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神韵。九岁那年,父母带她到莫愁湖看荷展。荷展上有联句的游戏,纪映淮看到出句:“叶出尖角问晴天”,纪映淮脱口而出:“花退裂盘笑丽日”。周围的人都夸奖小映淮对句贴切,于是有了阿男荷展对句露头角的传说,阿男是纪映淮的乳名。

纪映淮十岁那年,有一天,嫂嫂旦兮来找母亲闲聊,看到纪映淮在读柳永的《乐章集》,话题说到柳永的诗词。嫂嫂旦兮说:“柳永的词俚俗,学他的诗词,别碍了词的高雅,把妹妹带错了路。”母亲也说:“柳屯田善为乐工 *** 写歌辞,虽音律谐婉,确是格调不高。”纪映淮听了反驳说:“听家严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学填词一定要读柳永的词。我读了感其语意妥帖、平和近人。母亲、嫂嫂怎么说他不好呢?” 嫂嫂旦兮说:“听妹妹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妹妹没辜负婶娘给起得名字,确实是日照而影,水阔而美,慧外秀中,博学强记。”(嫂嫂说的"日照而影"是个"映"字,"水阔而美"是个"淮"字。) 纪映淮不饶地说:“哪比得嫂嫂,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十来岁的小孩能说出《尚书》中的名句,并指出嫂嫂名字的来源,让母亲、嫂嫂李旦兮都感到吃惊。

在纪映淮十岁生日时,有许多客人来祝贺,有客人有意逗阿男玩,提出以院内可视物为题对句,指着院内桂花,出了上句“丹桂虬蟠花香”。 阿男看到庭院的紫藤,随口对出:“古藤曲铁叶绿”。 客人异口同声的称赞阿男对得好,又有客人随说:“出句的前后皆可加字”。阿男:“我的句,前后也可加字。你加加看”。客人说:“我在句前加楼前,句后加溢满院,变成楼前丹桂虬蟠花香溢满院。”随着客人话音一落,阿男想都没想,说:“我对院内古藤曲铁叶绿罩长廊我前面加了院内,后面加了罩长廊三个字。”客人都异口同声赞扬阿男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句对得巧妙。纪映淮才女的名声在纪青朋友中就传开了。

纪映淮最尊敬的长者,国清寺主持云智方丈。云智方丈姓陈,原应天府知府,在任是和纪青交往甚密。因得罪了皇亲遭迫害,后到天台山国清寺出家。纪映淮十一岁生日,云智方丈专程来祝贺,给纪映淮带来一联句的上句,云智方丈说:“我来时有朋友出一上联,千山鸟飞绝放翁幽栖在半山。觉着这联很有意思,但要对得好,可不容易。阿男对对看。”显然这联的上半句是柳宗元《江雪》中的一句,后半句字面解释为放飞鸟的老翁住在幽静的半山腰。

阿男听了,想了想说:“是很巧妙,这前半句是柳宗元的诗句,后半句又分别是陆游、朱淑真和王安石三个诗人的号。并与前半句文理通顺,可批为:“群山中的鸟儿早已飞得无影无踪,放飞鸟的老翁住在幽静的半山腰”。 云智方丈听了说:“阿男说得对,能知道这句的奥妙,批讲清楚,就成功了大半,不过要对得文理通顺,对仗工整,还是比较难的。”这样的趣联,多是闲散文人想出来的,专为憋别人的,对来很不容易。纪映淮说:“是不太好对。对句的前半句肯定是万径人踪灭,后半吗?……。”阿男想了想说:“我对达夫易安于乐斋如何?达夫是唐朝诗人高适号,易安是女词人李清照,乐斋是宋朝诗人张栻的号,易安对幽栖,是李清照对朱淑真两位女诗人。文理上也能说得过去。”

不同于童年时期的狡黠机灵,成年后的纪映淮变得沉稳恬静,且文学爱好由对联逐渐转向了诗词。

在她十四岁那年,嫁给了文采飞扬的书生杜李。翌年,纪映淮与杜李生一子。因为夫妻二人婚后较为低调,所以,史料中对杜纪的婚后生活记载甚少。从“夫妇联韵,琴瑟谐美”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两人的结合是天作之合,夫妻情深。这首《桃叶歌·清溪有桃叶》便是其中的代表:

清溪有桃叶,流水载佳人。

名以王郎久,花犹古渡新。

楫摇秦代月,枝带晋时春。

莫谓供凭揽,因之可结邻。

闺阁少女对爱情自然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渴望,好在杜李是每个女子都梦寐以求的大好男儿,他给了纪映淮唯美的爱情。就像是王献之与春桃一样,两人的感情生活无比和睦。今南京夫子庙桃叶渡牌坊上的一副楹联即撷自其中。

男女之间,最可贵的感情莫过于琴瑟和鸣。两人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平日里相互唱和,助长生活中的小情调。与丈夫生活的这几年,纪映淮的才学突飞猛进,她的文笔亦变得超凡脱俗。这一时期的纪映淮,虽然变得低调内敛,但她胸中的才情还是十分高涨的。

如这首《咏秋柳》,纪映淮便自比为两晋谢道韫,可见其自视甚高: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瑟树几行。

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雪飞香。

虽然,全文在写秋景,但却让人感受不到萧瑟之意。纪映淮的文笔赋予她与古代才女试比高的自信,这份自信也使这首诗唱遍秦淮。只是纪映淮绝没想到,自己的这首得意之作竟为她招致污名。当然,这是后话了。

纪才女最精妙的诗句,莫过于《即景》了。这句诗是她早年之作,没有那么多伤春悲秋,只是单纯地刻画风景。融入闲情的诗,往往让人觉得清新自然:

杏花一孤村,流水数间屋。

夕阳不见人,牯牛麦中宿。

或许在纪映淮的心中,始终藏着一座恬静且让人感到慵懒的杏花村。只可惜,她对安逸生活的期望,被明末乱世破坏殆尽了。

纪映淮与丈夫和和美美的幸福生活只持续了几年,她的人生便因战乱跌入谷底。崇祯十五年满人南侵,辫子兵围困了莒州城。

杜李是个胸怀大志的男子汉,面对家国之祸,他在人群中振臂一呼,召集了几十名不肯向清廷屈服的壮士,一行人安顿好妻女老母,主动投效知州大人参与城防要务。

哪知清军势大,官兵不可挡。十二月清军用火炮炸开了莒州城门,将参与守城的官民屠戮殆尽。纪映淮的夫君杜李,亦死在了这场人祸之中,戮于北关“好汉茔”。

纪映淮来不及伤痛,她带着一家老小逃往城外的乡下,总算是躲过了兵灾。

为了养活小姑子和年幼的独子,纪映淮每天外出乞食,一家人相互扶持,挺过了战乱时光。挣扎在艰辛的生活中,纪映淮已没有太多的精力和心情从事创作了,也因此,在她所作不多的诗词中,题材、风格、感 *** 彩也已和年轻时的作品大为不同了:

《暮春·调寄桃园忆故人》

楼前花逐东风舞,惟有杨花堪妒。

一味入帘户,不管愁人顾。

枝头杜宇声偏苦,叫得斜阳欲暮。

门外残红无数,零落横塘路。

《春日幽居》

细竹深阴覆碧纱,石床书帙昼抛斜。

半帘细润侵寒雨,一衲孤馨染落花。

流水穿林寻野鹤,夕阳归树护栖鸦。

春山淡漠无人共,遥倩诗囊贮乱霞。

《小重山·秋闺萧瑟》

幽闺更漏长。

庭前丛桂发、暗飘香。

月明露白渐生凉。

轻风起、时拂郁金裳。

远雁一行行。

相看还伫立、怯空房。

幽怀几许总难量。

兰缸灺、花影欲窥窗。

不过,因为家国之仇与杀夫之恨,纪映淮从不承认自己是清人,仍以明人自居。

几十年后,清初文士王士祯在造访物是人非的秦淮河畔时,想到当年秦淮才女纪阿男的那句“栖鸦流水点秋光”有感而发,吟咏道:

十里清淮水蔚蓝,板桥斜日柳毵毵。

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这首《秦淮杂诗》一经传扬,竟名动全国。人人都说这王士祯大才,殊不知他的这首诗,已经严重地冒犯到了纪映淮。

原来,并非王士祯轻薄,而是他误解了传闻中纪映淮的身份。因为,纪映淮生长在秦淮,当时的才女又多为秦淮名妓,所以王士祯便理所应当地觉得纪阿男是某个画舫中的头牌。在作诗时,他没有考虑到纪阿男是良家女子的可能,所以语有失检。

王士祯因此诗而成名,纪家人则找上门去,纪映淮的哥哥纪映钟斥责王士祯的无礼行径:“公诗即史,乃以青灯白发之嫠妇,与莫愁、桃叶同列,后人其谓之何?”得知此时的“纪阿男”已是为丈夫守贞半生的孀居老妇时,王士祯悔不当初,连忙向纪映淮的兄长纪映钟写信道歉。

为了表达歉意,王士祯还靠职务之便请奏朝廷,为纪映淮申请了贞节牌坊,以表彰她为丈夫守节之举。殊不知,王士祯此举再次亵渎了纪阿男,她的丈夫因何而死,还不是因为满清 *** 入侵中原?一生都以明人自居的纪映淮,又怎会领受清廷颁发的荣誉?

所以,在贞节牌坊竣工的当天,纪映淮便请来几名村汉,用耕牛将牌坊推倒泄愤。

纪映淮心知此举势必会招致清廷的报复,恐会惨遭迫害。所以在当天出门之前,她就已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在门扉上贴了一幅挽联:

义士洒血照日月,节妇食泪赡孤亲。

当地知州听闻此事后,唯恐自己会落下反清复明的嫌疑,于是,便草拟奏章诬陷纪映淮的清白:“杜纪氏,居孀不贞,木坊始立而自倾。纪氏无颜见街坊父老,弃宅而逃,不知所往。”

更可笑的是,一些效忠清廷的文士主动站出来,将“牌坊立而自倾”、“纪氏无颜见父老”这些细节大书特书,将纪映淮塑造成道德品质败坏的 *** 。

然清者自清,到了民国时期,真相重新浮出了水面。

更多女神的文学史意义(女神的文学地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