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陈彦衡,男,成名后人称“陈十二爷”。著名的京剧音乐家,教育家,京胡演奏家,是京剧从形成到顶盛时期的京剧艺术大师。
他对京剧的贡献主要是:
1,系统地总结了谭鑫培唱腔艺术,是中国第一个用工尺谱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谭派唱腔的第一人,著有《说谭》一书,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音乐出版社翻成简谱出版,梅兰芳为此书作了序。
2,陈彦衡在系统整理谭派艺术的基础上,培养了余叔岩,言菊朋两个大师级的学生,形成了余,言两个流派,推动了京剧老生艺术的创新发展。
余叔岩、言菊朋、程君谋
3,在梅兰芳艺术流派的形成中,陈彦衡在梅的唱腔音乐设计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为梅兰芳定下的"和为贵"的流派艺术思想,对梅派的形成发挥了重大影响。
4,陈彦衡在清未民国时期被称为"京胡圣手",曾为谭鑫培,梅兰芳等操琴伴奏。
5,曾在陈彦衡门下学习京剧艺术的人达上千人之多,除余叔岩,言菊朋等之外,苏少卿,朱家缙等名家大师都曾是他的学生,有人称陈彦衡是大师背后的大师,是京剧史上学生最多的教育家。
一、最为得意的两位奇才弟子:余叔岩和言菊朋
余叔岩的岳父陈德霖与陈彦衡交情很深,叔岩遂托他介绍拜陈彦衡为师。余第一次由陈德霖带来陈彦衡家是1912年,他拜师之后与陈彦衡和青衣票友丁缉甫在陈家合影留念。陈彦衡见叔岩聪敏而好学,待如自己子侄,爱护备至,到1915年共教余二十几出谭派戏。
陈彦衡迁到川店胡同,又收了一位非常满意的门徒--即言菊朋。言菊朋遂天天到陈彦衡学戏、吊嗓,在三年内便把陈彦衡所会的谭腔都学到了。随后,菊朋与陈彦衡同到上海(注:是随梅兰芳一道去演出),以后又到沈阳演出,均大获成功,言成为名角的地位遂确立!
后来,两人分手,殊为可惜!
二、“五坛”:王君直、王又宸、王雨田、张毓庭、贵俊卿
在北京有五位学谭腔有名的票友, 人称“五谭”(注:也有作“五坛”的),即王君直、王又宸、王雨田、张毓庭、贵俊卿,他们都在学习谭腔或者打鼓的技巧方面向陈彦衡请益求教。
王君直生就了一付和谭相似的“云遮月”嗓子 (即开初嗓音平淡,但愈唱愈亮,有如月从云中显现。) 唱起来很有谭的味道。王君直虽是票友, 韵味极似老谭, 可谓具体而微。人们曾在饭馆子里听到他的唱, 隔室相聆,几能乱真, 京人称之为“王叫天”, 可惜他能戏不多, 只会八出戏, 于是又有“ 王八出” 之号。只能终身玩票。
王又宸嗓音特别清亮,,并作了老谭的女婿,许多地方也像老谭,下海后很受欢迎。他也经常向陈彦衡讨教谭腔,并向陈彦衡学了《击鼓骂曹》的鼓点子,颇有成就。
三、票界奇人:夏山楼主、程君谋、罗亮生
夏山楼主本名韩慎先,票友,嗓子好,唱得婉转有味。随陈彦衡学戏数年,经陈彦衡与他吊嗓后,调门长到正工以上,且嗓音久练成钢,清澈如水,更兼学到谭腔的变化多端,因而受到戏迷的推崇。适逢上海蓓开公司请韩灌唱片,由陈彦衡操琴,所灌谭腔《朱砂痣》新颖绝妙因而全国扬名。他身段不佳故少有登台演出,但因唱得好,故全国各地包括川、鄂诸省都有人来向他学戏,算是票友界的一位奇人。
学自陈彦衡的程君谋也是一位奇人。
程君谋之《四郎探母》
程君谋,男,京剧票友,程君谋是晚清学究程颂万的四公子。早年跟陈彦衡学戏,白牡丹(荀慧生)见其唱功好就劝他下海,没想打炮就红,被称为“票友中的谭鑫培”,名气尤在谭富英之上,老生中除余叔岩外没盖过他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程君谋就在长城、胜利等唱片公司灌制过唱片,流传海内外,被视为谭派演唱艺术的典范之作。京剧名家孟小冬、孙岳、梅葆玥等都向他学过戏。其他向他请教过的内行、票友则是不计其数了。
罗亮生(1889~1971),京剧票友,1920年代开始悉心研究谭(鑫培)派,为陈彦衡的十大弟子之一。罗登台不多,演出《举鼎观画》曾轰动上海。其演唱颇得谭(鑫培)派神韵,有“票界老谭”之誉。1930年代与名票江梦花、徐凌云等人共组谈戏聚餐会,专事戏曲的研究与评议,与汪桂芬、孙菊仙、余叔岩等京剧名角均有很深的交谊。罗有《戏曲唱片史话》《谭鑫培六到上海》《上海京剧票房及票友》等专著传世,均有重要史料价值。
四、两位戏曲评论家:许姬传、苏少卿
与夏山楼主一道在天津向陈彦衡学谭腔的还有许姬传,也很有成绩。而这段期间,孟小冬也曾向陈彦衡学习谭腔。
许姬传长期任中国剧协和梅兰芳剧团秘书,并致力于文物鉴赏和收藏,工书法,亦擅楹联。是中国当代业余曲家,著名梅派艺术研究家,戏曲评论家。梅兰芳和许姬传合作数十年,一个是一代京剧艺术大师,一个是杰出的梨园文人。他们珠联璧合的合作和山高水长的情谊,为后世留下了值得效法的学习楷模和缤纷艺坛的永久怀念。
苏少卿(1890-1971),当年上海四大剧评家、四大谭票、三大京剧教师之一。因自幼即酷爱京剧,十八岁只身去北京访师求艺。是晚清与“前三鼎甲”齐名的老生演员王九龄传人王玉芳的入门弟子,后又长期跟陈彦衡学习,言菊朋称他大师兄’,专攻谭派须生,并钻研音韵学。1927年,任职于高亭唱片公司。此后的数十年间,为《申报》、《文汇报》、《戏剧月刊(大东版)》等报刊撰写戏剧评论、考证、梨园掌故等方面文章。1928年,江南著名男旦王芸芳拜苏少卿为师,1932年9月孟小冬拜苏少卿为师。
五、两位辞世过早的老谭名家:罗小宝、吴铁庵
罗小宝本是科班出身,二十几岁经过倒嗓后,嗓音非常清亮,很想学谭腔,托人请陈彦衡指教,两年以后会戏不少,并且找到窍门, 用腔显得灵活潇洒,在北京演出便吸引了很多观众,后来到了上海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还有一位吴铁庵,也是陈彦衡很喜欢的一名学生。他8岁上台演出《打棍出箱》被人视为神童。20多岁倒嗓,但幼功很好,做戏颇有独到之处。陈彦衡教会了他不少谭腔,后在北京等地演出极受欢迎,可惜因患颈淋巴结核不治,中年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