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陈鸿翎书法作品(书法家鸿山居士简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陈鸿翎书法作品(书法家鸿山居士简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陈鸿翎书法作品(书法家鸿山居士简介)

书法家冯少华在 *** 。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1984年,23岁的冯少华第一次来到 *** ,想必也是此般感受吧。

许多年以后,当他于闹市结庐,在书法与诗歌的艺术中兀自神游时,心底的那一方高原雪域依然圣洁美好,有如鸿鹄的羽翅拂过纯净的苍穹。

天,是澄静的蓝。云,是温柔的白。

彼时,冯少华就置身这样纯粹的蓝天白云下,纵然并非佛家信徒,此情此景足以让他满怀虔诚,天自高远,地自厚重,路自无垠,人自渺小。

盈盈雪水自唐古拉山麓潺湲而下,成就了大江大河如赤子般质朴浑然的元初,而关于本源性的思考与追溯,也成为了冯少华艺术心向往之的景行高山。上世纪80年代的 *** 没有如今商业旅游的侵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完全是仓央嘉措诗中的那般纯然模样,年轻的冯少华在其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十三年的青春时光倥偬而逝。

从大篆、魏碑、汉碑、真行草诸体一路漫溯而来,冯少华最终情定草书。

楷书隶书都是有着严格范式的书体,而草书的魅力就在于它形迹的不拘一格,书家用草书写不同的诗,未必能写成大概相同的造诣。每首诗有不同的意境,书家在表现诗境的时候可制宜权衡,恰如冯少华所言:“比如写东陂的大江东去,它是一种大气磅礴的诗,用小桥流水的形式去写就不合适,没有表现力,你就只能用狂放奔放的草书去写,写得豪气回荡。

有时候书法很浪漫,比如说春江花月夜,这样的非常美的古风,全是狂放就过了,全用小草就没有达到那种意境。

所以你需要用书体去展现月光在飘荡蔓延、春花在月光下开放的曼妙多姿,所以你有时会写得舒缓,有时候写得急,有时会写得点多、线条多,写得有力,或是写得抒情……所以要表现好一首诗,需要运用很多手段,草书本身有这个特点。”汉字的象形是对事物的高度概括,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造型艺术,在冯少华先生看来,草书恰是对此的绝妙演绎,正如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那句“囊括万书,裁成一相”。

关于草书的魅力,冯少华如此表述:“书法表现的内容要有骨力、遒丽和张力,草书对此三个特点的要求更严格,缺了某一种都是缺憾。骨力过多则书法过于生硬,遒丽过多则使骨力减弱,骨力和遒丽达到完美,张力才会展现,这就是我认为书法的力量。这三种力量在不同的草书里面,你会采用不同策略,雄健的诗骨力占多,清丽的诗则遒丽占多,张力则来自书法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它能彰显出书家所掌握的中国文化的灵魂厚度。”

现在一般书画艺术家很难从俗世的名利喧哗中脱身而出,然而了解冯少华的朋友都可感觉到,他的生活有着一种都市牧歌的恬淡悠然。身为 *** 书协副主席,冯少华的生活其实很简单,如今退休赋闲,每日临帖和写诗是他最自在的时光,篆刻亦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号“鸿阁主人”,诚然,身在闹市,心随鸿鹄。

冯少华的作品多是写的自作诗,这些年里,他写了两三百首诗,包括长诗、短诗、五律、七律、古风等,多是寄托怀抱之文。他的生活,讲究一个“和”字。他常说:“处世和写诗都要先追求自我的完善,跟交朋友一样,与人友善,和谐相处。比如看王羲之的字,无论看他多少贴子,都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和’,非常‘和’。看一首诗和不和,也能反映这段时间你的气和不和,这段时间你的思维状态、你的心里想法和现在的行动和不和,‘和’字很重要。如果你在平时生活里心和气和情和,相信你在书法创作里面就能找到路子,在‘和’中感受到超然魅力。”

冯少华的心境十分平和,早年 *** 的生活经历让他有了性灵的诗意归属,自我对诗书印的痴迷更使他从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当他作完一首诗,当他写完一幅字,当他落完款印,他的心便如鸿鹄展翅飞翔,飞翔在心中的 *** 辽阔高远的天空,天地祥和,栖隐云端,物我皆大自在。

酒洒太白诗卷外,

酒酣好写素公书。

春惊晓梦闻天语,

知是群鸿过我庐。

——冯少华《醉时歌》

更多陈鸿翎书法作品(书法家鸿山居士简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