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 文 约 549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说起宁王,熟悉历史和爱好古装电视剧的读者们一定不会陌生。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的电视荧屏上,宁王几乎就是“反王”的代名词,在《唐伯虎点秋香》《金装四大才子》《机灵小不懂》《龙凤店传奇》中,宁王朱宸濠都是一个富有野心的逆贼形象。
宁王朱宸濠(沈晓海饰)。来源/电视剧《机灵小不懂》截图
因为第四代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宁王一系最终被除名。相比朱宸濠,他的曾祖、第一代宁王则少有人问津。不过,在追溯朱宸濠叛乱原因时,宁王朱权为朱棣所骗的史实也被不断提及,那么,这位被朱棣忽悠的宁王朱权的一生究竟如何呢?
少年英雄,文武双全
洪武十年(1377),朱元璋迎来了他的第十七个儿子,他将这个孩子起名为朱权。朱权诞生时,朱元璋已建立明朝,他的童年是在京师应天府(今南京市)的皇宫中度过的。朱元璋虽然起于草莽,但对子嗣的文化教育十分重视,为皇子们挑选的老师都是世间大儒。如太子的老师宋濂是明初著名学者,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在这样的环境下,朱权凭着自己的天资聪颖和勤奋好学,得到了朱元璋的赞许。
朱权四岁时,徐达、汤和、傅友德取得了北征胜利。在朱权十岁时,冯胜率军战胜纳哈出,平定辽东,傅友德率军驻守大宁(今属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朱权十一岁时,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大获全胜。朱权十四岁时,边境上原本投降明朝的蒙古贵族相继叛逃,朱权受封宁王。不久之后,与辽王等兄弟一起,出镇边疆。
影视剧中的宁王朱权。来源/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截图
朱元璋封诸子为王,以就藩之地为名号。在朱元璋所生二十六子中,除了第九子朱杞与第二十六子朱楠早逝、长子朱标被封为太子外,其余二十三子均封为藩王。在二十三位藩王之中,朱元璋挑选了九名皇子镇守边塞紧要之地,其中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均是北方重要将领。
燕王朱棣镇守北平,当时是元朝故都,其地位无需赘述。宁王朱权所镇守的大宁,地理位置同样十分重要。根据《明史》记载:“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大宁卫,故址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在张家口与锦州两个战略要地之间,在北京的东北方向,是明朝防卫蒙古的重镇。同时,在朱权麾下,还有“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羁縻卫所,又被称为“朵颜三卫”或者“兀良哈三卫”。《国朝献徵录》评价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诸胡骑又骁勇善战。”宁王朱权及其下属军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军事力量。在朱权就藩大宁后,多次与驻守北地的朱棣等藩王出兵攻击蒙古部落,巡视塞上。
行文至此,一个风尘仆仆、满脸杀气的青年将军似乎已跃然纸上,然而,在《国朝献徵录》“宁献王权”条目下,对朱权形象的描写是:“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髯。”历史上的青年朱权,容貌俊美,不仅能征善战,亦能著书立说,文采斐然,对历史尤感兴趣,奉朱元璋之命纂修《通鉴博论》《汉唐秘史》等史书。其中《通鉴博论》在洪武二十九年完稿,朱权将其呈现给父亲朱元璋。作为一个不满二十岁的皇子,这部著作必定有其幕僚的协助,但从其所作序言看,这部书确实是他花了心思用功撰写的,也有本人的志向寄托其中。
宁王朱宸濠(沈晓海饰)。来源/电视剧《机灵小不懂》截图
早期的朱权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文武双全的少年英才,难得的是,朱权相比他的兄弟们,较少违禁,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和谐,与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更是兄友弟恭,怎么看都是朝着一代贤王的目标去的。
只是这一切,都随着朱元璋的去世化为乌有。
裹挟靖难,背井离乡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第一年,就立其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自己的接班人。朱标生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此时朱元璋尚在征战,得知朱标出生,非常开心。朱标五岁时,朱元璋聘请宋濂为他的老师,在朱元璋称吴王后,就封朱标为王世子。作为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长子,朱标一直被当作接班人培养。朱标没有辜负朱元璋的希望,才干出众,而且为人仁厚,可惜的是,朱标英年早逝,在一片惊疑之中,朱标次子朱允炆被推上了皇位继承人的位置。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肆诛戮。根据《明书》记载,仁厚的朱标曾劝谏朱元璋,得到的答复是“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在朱元璋看来,这些战功卓著的猛将是朱标难以驾驭的,而朱标的弟弟们则是可以信赖的。这种想法在朱标继位的前提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朱标死后,他精明能干的弟弟们,对于他的儿子,却是更加难以驾驭的荆棘之棒。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继位次年,也就是改元建文的第一年,就开始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支持下着手削藩。藩王在封地往往多有不法之举,朱元璋在世时,秦王等人就因不法行为而遭到惩罚。周王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兄弟,首先被禁锢在首都应天府。随后,代王、齐王、岷王、湘王均因罪被废,或死或囚。
这样的做法,自然引起其他藩王的恐惧和愤怒。对朱允炆来说,最大的对手是手握重兵、虎视眈眈的燕王朱棣。朱棣也最终利用朱元璋《皇明祖训》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条文,借口讨伐齐泰、黄子澄,起兵谋反,史称“靖难之役”。
那么,这个时候,22岁的宁王在干什么呢?
朱允炆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截图
与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一样,宁王朱权也是“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掌握精锐的蒙古骑兵,还和朱棣关系良好,怎么看都是要铲除的对象,那么朱允炆是怎么对待朱权的呢?
朱允炆在削除岷王、湘王时,明示其罪状,将其抓捕,但是对于朱权,仅仅是征召来京,不明示罪名抓捕。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作为极具权势的藩王,朱权在封地并不能完全遵纪守法,但是也没有什么大罪过,不过是放任将士扩大草场之类,连朱元璋也未曾深责。朱允炆自然无法以这种借口将朱权拘捕,只能以皇帝的身份要求皇叔朱权进京。但是有诸王进京受辱的先例在前,朱权也不愿贸然前往京师。朱允炆以朱权不至京师为理由,削减了他的护卫,仅此而已。另一方面,也有担心逼迫太急,将朱权逼到朱棣一方的顾虑。总体而言,在朱棣没有拜访朱权之前,宁王朱权对于两方的争斗是持中立态度的。
再说回改变朱权一生命运的男人——朱棣。朱棣的起兵谋反也是颇费周折。先是通过装疯佯狂来麻痹朱允炆派往北平监视自己的张昺、谢贵。收拢军队后,又与耿炳文三十万大军接战,虽然大败耿炳文,但朱允炆又派李景隆率大军前来讨伐,加上辽东吴高的部队,对朱棣形成夹击态势。在此间隙,朱棣率千余精锐前往大宁,留世子朱高炽守卫北平。
朱棣之所以前往大宁,是看上了宁王的军事力量。与宁王共同出兵巡视塞上时,朱棣就很欣赏宁王军队的实力,尤其是其麾下朵颜三卫的能力。而且朱棣的情报工作也很不错,对于朵颜三卫这种雇佣兵性质的武装可以许以重利,而宁王麾下的汉族将士因为都是来自塞内,受不了塞外苦寒之地,早就想回到内地,这些情况都被朱棣打探清楚。收服宁王,不仅能大大增强燕军的军事力量,更能切断辽东军队与南军的联系,还能断绝宁王这一肘腋之患,真是一石三鸟。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朱棣开始了自己堪称影帝级别的表演。
朱棣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截图
朱棣先是单骑入城,抓住朱权的手向他哭诉自己的遭遇,说自己起兵都是迫不得已,实在是没办法,现在南军百万大军兵临城下,做哥哥的快不行了,弟弟你一定要在皇上面前替我说说话,只有你能救我啊。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朱权对自己这位哥哥还是缺少了解,要是知道他通过装疯来设计张昺、谢贵的事,可绝对不敢将他留在自己的府邸。朱棣在朱权府上盘桓数日,朱权渐渐放松警惕,允许燕王的下属进入大宁。朱棣趁机让手下收买笼络朵颜三卫的首领和不愿驻扎在外、希望回到塞内的将士,并与他们达成协议,背叛朱权。可怜朱权一片赤诚,还在款待朱棣。
朱棣“临走”时,朱权还到郊外为他饯行,却不想羊入虎口,被伏兵捕获,接着作为人质赚开城门,燕军与城内叛变的军士里应外合,拿下大宁,大宁守将朱鑑奋战而亡。朱权家小全部被迁往北平监视居住,朱权收藏的大量藏书也毁于兵灾。从此,朱权被留在朱棣身边,既是阶下囚,又是座上客。朱权素有善谋的名声,在燕军中还得为朱棣草檄传谕,想来是十分憋屈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靖难之役中,明面上“跟随”朱棣的只有朱权一人。建文元年,朱元璋所封的二十三个藩王中,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潭王朱梓、鲁王朱檀已经去世,周王朱橚被发配云南,齐王朱榑被拘禁在应天,湘王朱柏在被围捕时自焚而死,辽王朱植被征召至应天,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改居漳州,谷王朱橞从宣府逃归应天,楚王朱桢、蜀王朱椿、庆王朱栴在封地观望,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㰘年幼,未就藩,在应天居住。莫说天下人,连朱家人自己,对这场叔侄之争,多采取观望态度,至少对朱棣是少有支持的。
未分天下,著书立说
在历经四年的战争后,燕王朱棣成功击败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登上梦寐以求的皇位。但是对朱权来说,这却是喜忧掺半的事情,喜的是不用再跟随朱棣过囚徒一般的生活,愁的是自己去向哪里呢?
朱棣在诓骗朱权、夺其军队后,为了笼络朱权,曾经有“事成中分天下”之约。在明代《建文朝野汇编》、清代《明纪》等文献中都有记载。不过,就算朱棣真的向朱权如此许诺,见识过兄长演技的朱权,是绝对不会相信有这种好事的。朱棣不仅没有与朱权中分天下,在论功行赏的事情上,也 *** 恶心了朱权。
按道理,在存世的诸王中,唯一一个“跟随”朱棣靖难的是朱权,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朱权本人为朱棣草拟檄文,朱权的家属在北平作为人质,朱权的军队被朱棣收编,大大加强了燕军的军事实力。但靖难成功后,朱棣放出了之前被囚禁的周王朱橚等藩王,给予他们赏赐,恢复他们的封地。对于背叛朱允炆、打开应天城门的谷王,更是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可是跟随靖难的朱权呢?没有额外的赏赐。
朱权原来的封地大宁,早已被作为筹码赠予了蒙古部落。从此辽东—大宁—宣府的塞外防线出现了一大缺口,后来的京师顺天府则缺少了一块重要屏障,埋下了一大隐患。史料记载,朱权先后向朱棣讨要苏州、杭州,均被驳回。江南财赋之地,朱棣怎么可能让他人染指。朱权未尝不知道这一道理,如此要求,恐怕也是在与朱棣怄气。朱棣给朱权列出了建宁、荆州、重庆、东昌四地,朱权最终选择南昌作为封地,并获得了朱棣的承认。
影视剧中的宁王朱权。来源/电视剧《郑和下西洋》截图
朱权之所以选择南昌,现代学者分析与其夫人张氏出自南昌并葬在南昌有关。无论如何,朱权总算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他的家属也可以安定下来。但是朱权消气了吗?并没有,在仁宗朝,朱权提出南昌不是自己的封地,请求改封,被驳回。在宣宗朝,又请求增加自己在南昌的土地,惹怒了明宣宗。从此以后,朱权在南昌生活直到正统十三年(1448)去世。
朱权生于1378年,死于1448年,在古代中国实属不易。但朱权1399年被裹挟参加靖难之役时不过21岁,受封南昌时也不过24岁,人生不过经历了三分之一。那么,剩下的时间,朱权在干什么呢?
答案就是:著书立说。
早在青年时期,朱权就奉朱元璋之命完成了《通鉴博论》,在呈交《通鉴博论》后又承担了《汉唐秘史》的任务,书未写完而朱元璋去世。之后被裹挟参加靖难之役,朱棣称帝后,他蛰居南昌,开始读书弹琴,醉心艺术与修道。这一方面是为了打消朱棣的疑虑,另一方面,朱权确实热爱文化,毕竟,伪装只是一时,难以持续一世。朱权定居南昌后不断创作,并不是伪装。
朱权的著述极多,内容涉及史学、道教、戏曲、文学、医学等诸方面,不仅范围广,而且数量大,朱权亲自参与撰写、不是托名之作的约七十余种。在这些著作中,影响较大的有戏曲类的《太和正音谱》、音乐类的《神奇秘谱》、道教类的《大清玉册》、医学类的《活人医法》等。时至今日,朱权仍然有三十余种著述存世,根据《宁王朱权著述考》,朱权“存世著作有30多种,其中史类2种、音乐类3种、杂剧类3种、文论韵谱类4种、诗文类3种、时令类1种、医家类5种、道家类2种、杂艺类3种、勘舆类1种、五行类3种、类书类1种、兵书类1种”。不可谓不丰。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正是朱权的八世孙。
朱权改封南昌后,特别注重道教和戏曲类书籍的撰写,这也是他的避祸之道,他称自己为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对自己早年纵横沙场的经历,只能在创作诸如《肃清瀚海》的杂剧中回味一二了。
朱权墓。来源/纪录片《人生》截图
1958年,国家对朱权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宁王圹志》,也就是宁王朱权的墓志铭。在《宁王圹志》中,对宁王朱权的品格作出了“天性惇实,孝友谦恭,乐道好文,循礼守法”的总结,虽稍有溢美,总体符合朱权一生的写照。朱权最终被谥为宁献王,“献”字在《谥法解》中被解释为“聪明澼哲”,朱权青年时期文武双全,文能著书立说,武可驰骋塞上;遭逢大变,能够委曲求全,保全性命;就藩南昌,著述百种,涉猎百家。
朱权的一生,对得起这个“献”字。
参考文献:
[明]焦竑:《国朝献徵录》
[明] 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
[清]张廷玉:《明史》
[清] 傅维麟:《明书》
[清] 查继佐:《罪惟录》
[清]陈鹤:《明纪》
姚品文:《宁王朱权》,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叶明花、蒋力生:《宁王朱权著述考》,《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陈文华:《江西新建明朱权墓发掘》,《考古》,1962年第4期。
END
作者 | 赵旭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