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2.8.7.早晨,天气晴。独自一人骑电动车,沿滴翠路,隐秀路进入环湖路,过梅园立交,一路向西,就是太湖西北角最美的十八弯风景区域。
湖光山色,格外迷人,在十八弯景区旁有指示牌,向右拐弯进入华藏寺。
夏末初秋,满眼翠绿,风清气爽,江南风光如画,故地重游,笔者今天心情特别舒畅。
青山翠竹。原名青山,山顶有莲花峰,下有青山岭、小岭、塔子岭。抗金四大名将有张浚、韩世忠、刘光世、岳飞。传说这里有张俊墓地,故先有墓,后有寺。
据《金匮县志》记载: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即公元1154年,高宗皇帝将太师张俊赐葬于青山,为了每年祭祀张浚,特在墓左侧建造了寺院,赐名:华藏褒忠显亲禅寺。华藏寺,为江南十大名刹之一。
“古寺从一家庙经历代高僧大德宏法,信众崇敬护持,成为民间道场,禅宗临济,法脉代代振风”。
南宋,开山禅师,密庵咸杰(118--1186)临济宗南岳下17世,绍隆虎丘派,师承天童应庵昙华。“五灯会元”载有“密庵沙盆”禅宗公案。元代为临济宗虎丘派分支。
明代,洪武正统万历年间几度兴衰,各代相继修复。清代,乾隆年间,僧永昌重修大殿及罗汉堂,塑500罗汉像。乾隆御书“华语一天,波撼法海,藏经万卷,云掩玄阙”。以示褒扬。
华藏寺几度兴衰。解放后,寺庙由华藏小学所侵占。山湾后又驻军,为军事禁区。
殿舍年久失修,罗汉堂近半倒塌,大雄宝殿尚存,殿宇宏丽,有讲经台、禅堂及庐室数十间、有放生池、有蒋重珍、尤袤等名人诗文石刻,嵌于墙壁上。
1988年,在九龙湾南侧的华藏山下,重建华藏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大悲殿、钟鼓楼等高大雄伟建筑。
今非昔比。江南名刹,华藏寺气势磅礴,场面大气,为无锡滨湖景区十八湾的景点。
这里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呢!在天王殿前,有阿弥驮佛金身塑像。
民国三十三年出版《西神轶事》一书,其中,阿弥驮佛的故事,说的就是华藏寺。
“寺中有个烧火做饭和尚,名阿弥,是无锡本地人。阿弥忠厚勤奋,有事抢着做,从不偷懒,他任劳任怨,总是认真仔细在厨房烧火煮饭,从不误事。不问剩余下来的残羹剩饭,阿弥也粒粒吃尽,从不放弃,见有一二米粒,也必收在一处,因华藏寺僧人很多,隔不几天就收了许多,阿弥便用清水淘净,煮后自己吃,从不浪费粮食,数十年如一日。
此事后被寺中方丈知道了,认为这个功德,不能都被阿弥一人占去,便告诫僧众,饭后碗盏内不许有半粒余存,阿弥听后非常高兴,大家都知道种植粮食的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不再浪费粮食了啊。
一天,阿弥见山门外,有一讨饭的人生病了,病得不轻,阿弥又生怜悯之心,便把讨饭的人扶到灶旁,睡于自己的铺上。
这讨饭的人病得厉害非常严重,奄奄一息,阿弥就精心照料,不厌其烦。寺内僧众看见了,都一致呵斥阿弥,老和尚闻讯赶到厨下,该讨饭的已死矣。
于是,阿弥成为众矢之的,百般无奈,阿弥俯身把死人抱到背上说,我来把他驮出去。
阿弥背驮死人便步至山门,只见阿弥跨出山门,举步腾空,犹如登上一张无影梯子,步步高升,顷刻间,已进入云端。
众僧见之无不大惊失色,老和尚固善知识者,感叹地说,吾辈修炼数十年,却不如阿弥一朝驮佛去西天啊。于是,僧众皆下跪齐声呼:阿弥驮佛。阿弥驮佛。
阿弥成佛,入了天界,时刻不忘华藏寺里众兄弟,遂按华藏寺僧众要求,每年四月初七夜,必定回寺,诵经说法,与僧众切磋佛经,华藏寺也必定在第二天,四月初八举行盛大法会。
僧众与华藏寺周围四乡八邻之善男信女,为纪念阿弥,便常常念叨,阿弥驮佛,阿弥驮佛…得道升天而去的优美传说。”
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为百姓津津乐道也。而阿弥陀佛这句经典佛语,后人竟将其误读成,阿弥陀佛,从此,将错就错,阿弥陀佛传诵至今。
笔者1982年在此服兵役,这里驻扎了一支神勇的炮兵部队,英勇无畏,无坚不摧,中越边境显神威。重温故地,再游华藏寺,感受一种精神食粮,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增加内在修养,做人要经得起风浪,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心似平原 *** ,易放难收”、“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退休了,就应静下心来,修心养性,少管闲事。
夏日里,独自一个人在寺内,静静地感悟禅意,保持清静寂定的心境。“惟道是从,惟心是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梦幻了了,来去匆匆。水中之月,树上之风。作如是观,无塞不通”。人不能世故,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熟。在这个世界上,一定不缺乏聪明人,缺乏是爱装糊涂的聪明人。“忠厚勤奋,任劳任怨” 终有善缘。 人和人相处,要心存友善,镜花水月,都是幻聚,何能久处?相聚是情,聚散皆是缘,所有的相逢都不如怀念。相聚是短暂的,分离才是永久的。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又想起了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