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赵洪南 崔师豪)
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时,人们都不由自主地被铿锵激昂、鼓舞斗志的旋律所感染,心潮澎湃。但鲜为人知的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最初是为这些抗战勇士而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的爱国军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自发组成了民众抗日武装——抗日义勇军。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镇的一座广场上,矗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记载着这里与《义勇军进行曲》的不解之缘。
热河前线激发灵感
记者在朱碌科广场看到,一片空地上散落着几座农家小院。“80多年前义勇军第二军团指挥部就设在这里,这是义勇军战士休整、练兵、养伤的驻扎地。”建平县党史研究专家胡广志说。
1933年2月25日,在这片空地上,热河抗战前线的义勇军演兵誓师。“起来!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家园毁,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用我们身体筑起长城。前进啊!前进!前进!”义勇军将士们以向死而生的气概高声唱着《义勇军誓词歌》,准备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这一幕,被带着战备物资从北平、上海赶来慰问义勇军将士的爱国人士们看到。曾任辽宁义勇军第二军团骑兵营营长的刘凤梧回忆,在那些爱国人士中,有一位叫聂耳的年轻人与将士交谈甚欢。
刘凤梧在回忆录中写道,1933年2月热河抗战期间,慰问团的人慰问、采访义勇军官兵时,慰问品是按照从一营到三营的顺序发放,在慰问团先给一营和二营发放慰问品的时候,刘凤梧就指挥三营官兵唱《义勇军誓词歌》。
胡广志认为,这次慰问是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灵感来源之一。他看到战士手中弹痕累累的战旗、血迹斑斑的服装,闻到他们身上从前线带来的硝烟味。“这可能是聂耳第一次见到东北义勇军。”
一些学者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灵感和素材与这次抗战前线经历直接相关,《义勇军誓词歌》与《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也有一些相似之处,辽宁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地。
鼓舞全国军民抗日热情
88年后,走进朱碌科镇的群山丛林中,“义勇军朱碌科阻击战旧址”几个大字在树丛的掩映下依稀可见。
这里便是热河保卫战时战士们挖掘战壕防守的阵地。站在今天的辽西大地上,耳边似乎回荡起将士们痛杀日寇的枪炮声和《义勇军誓词歌》悲壮激昂的旋律。
《义勇军誓词歌》原是抗日义勇军大会上的“誓词”,士兵加入义勇军前要宣誓,敢抛头颅洒热血,敢用身体筑起长城的人才能成为义勇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妄图以武力征服中国。
民族危难之际,东北各阶层群众和东北军爱国官兵一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这些武装力量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据史料统计,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高峰时达到30余万人。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周浩说,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之一,是最早奋起从事武装抗日斗争的先驱。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事迹大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为了宣传义勇军的抗战事迹,呼吁更多民众支援抗战,1933年2月,著名爱国人士朱庆澜组织安排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前往抗战前线拍摄关于义勇军及中国军队抗战事迹的纪录片。
1935年5月24日,抗战题材故事片《风云儿女》首映,引起了轰动。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广受欢迎。
从东北义勇军,到长城抗战的二十九军,聂耳和田汉的心与前线将士们紧紧连在一起。他们拿起文艺的武器,发出了四万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起来!起来!起来!这是中华民族不屈外侮的怒吼,这是古老中国浴火重生的呐喊!
伟大歌曲凝聚民族力量
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代价,赢得了最终胜利。亿万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肉在苦战,也重塑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长城。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洁说,中国 *** 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最坚固的长城。烽火岁月中,《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凝聚起民族力量的伟大歌曲。
沈阳收藏家詹洪阁保存着一本1935年6月出版的书籍——《中外歌曲集》,《义勇军进行曲》就收录其中。
“抗战期间,《义勇军进行曲》非常流行,家喻户晓。”詹洪阁说,从赵尚志到张自忠,从狼牙山五壮士到“八百壮士”,《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每个中国人的心都会激荡澎湃,顿生力量。中华儿女“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英雄史诗和中华民族的血性与尊严,永远伴随着国歌刻在民族记忆与基因里。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