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明代四川名人(明末清初名将排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明代四川名人(明末清初名将排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明代四川名人(明末清初名将排名)

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曾有十位能征善战的四川名将,他们个个都是开国元勋,其中有四位更是开国元帅,以至于四川都被誉为“元帅省”!

那么,从四川究竟走出了哪10位名将?背后原因何在呢?

自古以来,四川就有着“天府之国”的雅称,然而这种赞誉,是无数川军先烈忠魂,前赴后继地用血肉身躯垒砌而成的。

在清末的反清大潮中,正是数十万川人首先掀起了保路运动,有力支援了武昌起义,成了亚洲走上民主共和道路的开端。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川内民众同仇敌忾地 *** 要求下,全川上下形成了强烈的抗日氛围,先后有40余万的川军奔赴前线抗击日寇。

当时川军是正面战场上人数最多的地方部队,每5个抗日战士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军中也因而有了“无川不成军”的佳话。

而在武德昌盛的四川军队中,涌现出了许多近现代著名将领,其中有十位更是成了开国元勋。

首先第十位,是为我国海军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吴瑞林中将。

1915年春天,吴瑞林出生于四川巴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只能从小就开始打工谋生,这使得他养成了浓厚的革命意识。

在30年代前后,他奔波于川东北各市县,从事着地下革命斗争工作,为之后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奠定了优良的群众基础。

到了1938年5月,面对日寇的猖狂入侵,吴瑞林主动请缨赶往山东敌占区,开展敌后游击作战。

在第三次莱芜战斗中,他的小腿不幸中弹,但他依然坚持指挥作战,打退了敌军的进攻。战后,敌人给他取了个“吴瘸子”的名号,一听到这个名号,敌人无不闻风丧胆。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转战东北、华北、中原、西南等地,从黑龙江打到了嘉陵江,为解放事业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在朝鲜战场上,他曾指挥42军124师急行千里,多次打退了美军王牌陆战第一师和韩军第一王牌首都师的疯狂进攻。

回国后,他又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主张建设南海舰队,保卫我国南部海疆,为我国海军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位列第十。

第九位是被誉为文武双全之儒将的张爱萍上将。

1910年,张爱萍出生于四川达县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相对优渥的家境养成了他酷爱读书的特点。

从中学时代起,他就开始有意识地跟随革命人士开展革命活动,其中就包括 *** 斗争反对四川军阀。之后,他认为学生活动不足以让革命真正获得胜利,于是在1929年12月,最终参加了红十四军。

在长征途中,张爱萍所在的红三军团第四师充当先锋部队。

在一次突破川南的战斗中,敌军的一枚炮弹突然落进了我军指挥所,炸毁了阵地内的棚顶,一些将士也因此不幸牺牲。但张爱萍将军却丝毫没有感到害怕,他镇定地拿掉压在地图的棚顶,坚持站在原地继续指挥战斗。

不仅如此,与吴瑞林中将一样,张爱萍上将也参与了敌后抗日作战和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国后,他又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指挥原子弹投弹试验。

当然,在军中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主编刊物、撰写 *** 部分规章制度等事迹,是大名鼎鼎的儒将。

而第八位是军政专家、开国上将陈伯钧。

与张爱萍上将一样,陈伯钧上将也是于1910年,出生于四川达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并且后来考进中学,参加了学生运动。

之后他东入武汉,考进了黄埔军校在武汉的分校。在伟人的谆谆教诲下,他开始转向革命,加入了红军。

从此以后,他和伟人的情谊越来越深厚。他一路追随伟人参加了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五次反“围剿”、长征等著名革命事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伟人调入抗日军政大学,在敌后的华北地区组织办学,还率领抗大学子参与了多次反日寇战斗。

事实上,陈伯钧上将的成就基本上在军政方面。解放战争胜利后,他先后任职于东北军政大学、高等军事学院等军事机构。

不仅如此,在战争期间,他在一边当参谋长、给 *** 出谋划策的同时,一边还在军校里任教,编写了许多军事教材。比如 *** 的《步哨动作》、《侦察勤务》、《论运动防御》等经典教材都是他撰写的。

而陈伯钧上将在军政方面的成就,就连伟人都评价说他是“红军干才”。

第七位川籍名将,是同样擅长军政工作的傅钟上将。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傅钟上将和前两位上将相似,同样是一位偏于军政的儒将。

1900年,傅钟出生于四川叙永县,即今天的泸州周边地区。当时傅家在当地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书香门第,因此他从小就能接触到很多新学知识。

在学生时代,他参加过五四学生运动,结识了周总理等革命人士,并先后赴法国、苏联勤工俭学,自此革命立场开始大幅度转变。

尤其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的时候,他学习了苏联的革命经验、积累了大量军事知识,为之后的军政工作奠定了基础。

1930年初,学成归来的傅钟在回国后,立马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

在五次反“围剿”、长征的艰苦环境中,他凭借学到的丰富经验知识,先后撰写了须知条例、指导手册等具有重要基础意义的教材文件,并为红军教授了大批基层骨干。

从此直到建国之后,傅钟上将专注于军政工作,抗大、 *** 政治部等机构中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而与其他儒将不同的是,文宣一直是他军政工作中的重点,这也是他一生的努力方向。

而第六位是十大开国大将之一的罗瑞卿。

20世纪初,罗瑞卿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个富裕家庭,家里能供其读书,他一路读入中学,并在这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

之后他一路考进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多次参与了组织上的革命活动,包括开辟苏区、长征等等。

1936年起,由于曾系统地学过军事知识,他被调入红军大学里任教,从此全面开启了军政工作的生涯。

在此期间,他在伟人的指示下写就了《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概括了之前我军的政治工作经验,为我军作出了指导作用。

建国之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工作出色的罗瑞卿大将受命组建公安部,并亲自担任部长。在这期间,他顺利完成了伟人交代的治安任务。

此后他又在部队中大力推广郭兴福教学法,这种方法讲究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严格组织,显著提高了我军的作战水平。

当然,罗瑞卿大将能推行这种方法,也是因为其本人就是一位武将。其实他不仅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儒将,更是一位身高一米八几的剽悍大个子,从小就开始练武。

因此,文武全才的罗瑞卿大将被排在第六位。

而接下来的四位四川名将无一不是凭借巨大功勋,成了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其中第五位,正是被伟人誉为“新的鲁智深”的聂荣臻元帅。

聂荣臻元帅于19世纪的末尾,出生于四川江津,即今天的重庆江津区。

与傅钟上将相同,聂荣臻元帅也在读完中学后,即远赴欧洲学习先进军事知识经验,先后在法国、比利时、苏联等国家学习。

回国后,聂元帅开始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在组织的指示下,他又转入各地开展秘密斗争,并追随伟人先后参与了反“围剿”、长征、敌后抗日、解放战争。

在这些革命斗争中,聂元帅凭借丰厚的斗争经验和过硬的军事素养,在伟人的指挥下打出了四渡赤水、大败阎锡山、平型关大捷、三大战役全面胜利等卓越战绩。

不过,相比于他的军事指挥作战能力,聂元帅的建设能力也同样突出。

建国后,聂元帅又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就包括建立新式军队与军校、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总的后勤保障、领导研制“两弹一星”等等重大成果,因而在第五位。

而第四位是在国内外扬名的陈毅元帅。

陈毅元帅,四川资阳乐至人,1901年出生。

与其他革命人士相同,陈毅元帅也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参加了我国留法学生举行的爱国运动,后因此被迫回国。

回到祖国后,他立即加入了组织,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担任书记一职,并参加了打响武装反抗 *** 的第一枪——南昌起义。

此后,他一路追随组织进行着革命运动,在反抗 *** 、日寇压迫中屡立功勋。

比如在孟良崮战役中,他和粟裕率领华野与 *** 军队激战于沂蒙地区。经过浴血奋战,他率军全歼了 *** 军精锐王牌的整编74师,彻底打响了华野的名号。

此外,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上海战役等知名战役中,陈毅元帅也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力量。尤其是在上海战役中,他仅用了15天,就击败了号称能坚守上海六个月的 *** 汤恩伯部。

在建国之后,陈毅元帅又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曾开创了中日之间的“围棋外交”,在国内外扬名。

而第三位是被誉为“军神”的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元帅是四川开县人,开县即今天的重庆开州。他小时候饱尝过生活的艰辛,因此他从小就立志要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在清末革命浪潮中,他毅然决然投笔从戎,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新式军队中,参与了民国初年的历次革命战争。

在重庆的一次战斗中,刘元帅的右眼不幸中弹受伤,为了不影响自己清醒的头脑,不用麻药做完了整场手术,因而被誉为“军神”。

1927年刘元帅又参与了南昌起义,彻底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因在起义中表现突出,同年他被派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回国后,他在红军内部积极讲授军事经验和知识,开展科学军事训练,为我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政干部。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和邓公相辅相成,在华北建设了敌后根据地,组建了多支敌后武工队。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又和邓公千里挺进大别山,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

建国后,刘元帅又受命组建了 *** 军事学院,建立了我军建制完整的军事指挥学校体系,最终为我国革命事业做出了无可比拟的突出贡献。

而第二位是文武双全的朱德元帅。

1886年,朱德元帅出生于四川南充仪陇的一个佃农家庭。与刘伯承元帅一样,朱德元帅也在早年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先后赴德国、苏联学习先进军事理论和知识,以求真理。

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地参与发起了南昌起义,并在之后率部与伟人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从此,朱德元帅就和伟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历次反“围剿”和长征中,伟人和朱德元帅齐心协力,共同制定策略,带领红军顺利存留了下来。

不仅如此,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等大型战役,都少不了伟人和他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身影。

与伟人一样,朱德元帅也是位酷爱创作的诗人,一生中写下了不少革命诗词,伟人赞扬其是“人民的光荣”。

因此,凭借过人的功绩,他也被排在十大元帅之首。

而第一位开国四川元勋,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敬爱的邓公。

邓公是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法勤工俭学,一边学习科学知识理论,一边做着各式工作。

如此独特的经历,使得他认识了不少心向革命的底层人民,开始参与工人革命运动,并最终加入了组织。

1926年,邓公赶往苏联,凭借着丰富的革命经验,被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回国后,他被派往各地组织革命活动,尤其是在广西,在他的领导下,各地民众联合起义,创建了红军第七军和第八军。

此后,他追随伟人长征,与刘伯承元帅开辟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参与指挥百团大战,为革命事业立下赫赫功勋。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与刘伯承元帅千里跃进大别山,突破了 *** 军队的重点进攻,之后又共同指挥了淮海战役,并且率部解放了西南各地方。

从1975年开始,在病重的伟人的支持下,他开始主持整顿国家日常工作,受到了上下的一致拥护,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公一心为民的卓越功绩自然不必多说,他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理论,依然是我们当今必然遵守的真理。

以上十位近代四川名将,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无川不成军”。地灵造就人杰,这些四川将帅们用他们的大智大勇,为我国人民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创下了无上的功勋!

参考资料:

彭建冬《十大元帅轶事》

蒲自林《川军出川抗战述评》

何志文《现代四川多将帅——解码四川人》

李忠东《天下四川 蜀人蜀事——解读“川”人》

更多明代四川名人(明末清初名将排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