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毒蘑菇又称毒蕈,是指微生物界大型真菌的子实体被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在我国毒蘑菇约有100多种,引起人类严重中毒的大约有10余种,地域分布广泛。
我国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尤以春夏季最为多见,常致人畜死亡。2001年9月1日江西永修县有1 000多人中毒,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毒蘑菇中毒事件。
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含量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一种毒蕈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目前人类认知并确定毒性较强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鹅膏肽类毒素(毒肽、毒伞肽)、鹅膏毒蝇碱、光盖伞素、鹿花毒素、奥来毒素等。
毒蘑菇是指微生物界大型真菌的子实体被食用后对人或畜禽产生中毒反应的物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收藏及了解毒蘑菇种类和图片,希望能尽可能避免误食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
一、毒蝇伞
毒蝇伞图毒蝇伞别称毒蝇鹅膏菌、蛤蟆菌等,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同时,还产生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
二、半卵形斑褶菇
半卵形斑褶菇图半卵形斑褶菇别称狗尿苔、致幻蘑菇等,中毒后一般无胃肠道反应,发病较快,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或讲话困难,毒素为光盖伞素等。由于中毒后引起跳舞、大笑,故群众称做舞菌或笑菌。生长在牲畜粪便上又名粪菌,北方通称“狗尿苔”。
三、白毒伞
白毒伞图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为历年广州地区毒菇致死事件的罪魁祸首。
四、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图铅绿褶菇是一种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同时也是毒蘑菇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夏秋季群生或散生,喜于雨后在草坪、蕉林地上生长。分布于中国香港、台湾、海南等地。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食而致命。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五、网孢牛肝菌
网孢牛肝菌图网孢牛肝菌别称网孢小牛肝、蛇麻菌等,夏秋季在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地上单个或成群生长、主要分布于吉林、四川、云南、江苏、广东、安徽等地。含有神经精神毒素,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等症状。
六、白黄粘盖牛肝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图白黄粘盖牛肝菌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1.5~9cm,半球形,表面粘,白色,淡白色或带黄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幼时边缘有残留菌幕。菌肉白色,后渐变淡黄色。菌管直生或弯生,白色。管口小,近圆形。每毫米3~4个,有腺眼。柄长4~6cm,粗0.8~1.5cm,柱形,基部稍膨大,内实,初白色,后与菌盖同色,有腺眼。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云南、陕西、 *** 、四川、广东、香港等地。此菌食后往往引起腹泻,但经浸泡、煮沸淘洗后可食用。
七、大鹿花菌
大鹿花菌图大鹿花菌是我国境内常见毒蘑菇之一,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菌柄圆柱形,较盖色浅,中空。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分布于吉林、 *** 等地区。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八、赭红拟口蘑
赭红拟口蘑赭红拟口蘑别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菌肉白色带黄,菌柄细长或者粗壮,菌盖直径4-15cm。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分布于我国台湾、甘肃、陜西、广西、四川、吉林、 *** 、新疆等地区。
九、白毒鹅膏菌
白毒鹅膏菌白毒鹅膏菌别称白毒伞,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分布于中国河北、吉林、辽宁沈阳、江苏、福建、安徽、陜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 *** 等地。
十、毒鹅膏菌
毒鹅膏菌图毒鹅膏菌别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等,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园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分布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十一、臭黄菇
臭黄菇图臭黄菇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该菌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cm,粗1~2.5cm,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主要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 *** 等地区。
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可药用。制成“舒筋丸”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70%。该菌子实体含有橡胶物质,可能利用此菌合成橡胶。属外生菌根菌,与榛、桦、山毛榉、栗、铁杉、冷杉等树木形成菌根。
十二、豹斑毒伞
豹斑毒伞图豹斑毒伞别称豹斑毒鹅膏菌,菌盖灰褐色至棕褐色,子实体中等大,含有毒蝇鹅膏菌相似的毒素及豹斑毒伞素等毒素,食后半小时至6小时之间发病,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流泪、流涎、瞳孔缩小、感光消失、脉搏减慢、呼吸障碍、体温下降,四肢发冷等,中毒严重时出现幻视、谵语、抽搐、昏迷甚至有肝损害和出血等,一般很少死亡,及时用阿托品疗效较好。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 *** 、青海等。
十三、墨汁鬼伞
墨汁鬼伞墨汁鬼伞别称鬼盖、鬼伞、鬼屋等,子实体小或中等大,菌盖初期卵形至钟形,与酒一起食用时有毒,症状包括有面红、反胃、呕吐及心跳紊乱,于食用后20分钟至2小时会出现。墨汁鬼伞含有的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使乙醛积聚在体内,虽然有不适的征状,但却从未有致命的情况出现,这些症状在吃了墨汁鬼伞3天后喝酒亦有可能会出现。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江苏、湖南、福建、台湾、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和 *** 地区。
十四、块鳞灰毒鹅膏菌
块鳞灰毒鹅膏菌图块鳞灰毒鹅膏菌子实体一般中等大,外形特征与角鳞灰鹅膏菌很相似,与马尾松、云南松及某些栎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菌。分布于河北、安徽、湖南、江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 *** 等,夏秋季在针叶、阔叶林中散生或群生,有毒甚至记载极毒,但毒素不明。
十五、头乳菇
头乳菇图又称疝疼乳菇。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 *** 等地区。
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 *** 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但在苏联地区生长的可食用。子实体含橡胶物质。属外生菌根菌,与区、榛、桦、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
十六、白霜杯伞
白霜杯伞图白霜杯伞子实体较小,仅发现于青海、山西、云南、甘肃等,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或成丛生长。白霜杯伞主要的有毒成分为毒蕈碱,而毒蕈碱中毒约15至30分钟后,大量流涎、出汗和流泪等症状便会出现,严重的话中毒者会腹痛、剧烈恶心、腹泻、视力模糊和呼吸困难,中毒症状一般在两小时内消退。尽管毒蕈碱中毒导致的死亡案例很罕见,但曾有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衰竭的案例,解毒剂为阿托品。
十七、介味滑锈伞
介味滑锈伞图该菌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粘,初期扁平球形,后期中部稍突起,深蛋壳色至深肉桂色,直径一般5~12cm,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浅锈色,稍密。菌柄柱形,长约10cm,粗1~2cm,污白色或带锈黄色。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主要分布于吉林、云南、陕西、山西等地。此菌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
十八、斑蘑菇
斑蘑菇图斑蘑菇子外形与可食的四孢蘑菇相似,但后者菌柄较短,受伤处不变黄色。实体较大,白色,受伤处速变金黄色,有膜质菌环且无菌托,菌盖扁半球形,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或草原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河北、江苏、海南、广西等地。有毒,含胃肠道 *** 物,食后引起头痛及腹泻等病症。
总之,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参考文献:
(1) 戴芳澜 中国真菌总汇 科学出版社 1979
(2) 顾有容:辨别毒蘑菇 民间传说不可信 2011
(3) 中国科普博览 2012
(4) 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 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0
(5) 丁晓雯.食品安全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6) Atkinson GF.. Studies of American fungi. Mushrooms, edible, poisonous, etc.. 第2版. Ithaca, NY: Andrus
(7) Nilsson S; Persson O.. Fungi of Northern Europe 2: gill-fungi. Harmondsworth, Middlesex: Penguin. 1977: 50. ISBN 0140630066.
(8) 刘旭东 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本期编辑 : 碧原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