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 通讯员 李宇
2022年,深圳交通运输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球强势影响力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双港物流发展稳中有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交通惠民工程扎实落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交通发展驱动“引擎”动能十足。
近日,深圳交通部门盘点了2022年度深圳交通十大亮点事件,一览深圳这一年的交通发展热点。
(一)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大关,稳居全球前四。2022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3003.56万标箱,同比增长4.39%,创历史新高。完成深圳首单海上国际船舶LNG加注,LNG接卸量达1210.95万吨,同比增长1%。新开通国际班轮航线4条、大湾区组合港11个、内陆港6个。宝安综合港区投入运营,盐田港区东作业区一期主体工程开工,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
(二)深圳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创历史新高,机场三跑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2022年,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150.7万吨,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77.6万吨、同比增长19.4%;旅客吞吐量2156.34万人次,其中,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15.3万人次、同比增长65.2%。新开河内、多哈、纽约等6条国际货运航线,加密10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及地区全货机航点达34个。恢复至洛杉矶、温哥华等16个国际城市的客运航线。全力推进机场三跑道、T1和T2航站楼、樟坑径直升机场、观澜导航台迁建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大鹏湾水域深港进出船舶实现“一次引航”,大幅降低航运和港口企业运营成本。为促进大湾区港航融合发展,会同香港方面合力协商解决大鹏湾水域船舶须接受香港、深圳两地双重引航问题,于2022年6月1日起实现深港引航互认和引航合作,由一名深圳或香港符合资格的引航员提供全程引航服务,平均缩短船舶进出深圳港东部港区时间约2小时,大幅提升通航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深圳港综合竞争力,打造深港交通深度协作范例。
(四)新开通地铁5条(段)128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跃居全国第四。地铁12号线、14号线、16号线、6号线支线、11号线福岗段及岗厦北、黄木岗、大运综合交通枢纽正式开通运营,全年开通线路的条(段)数为历年最多,全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保持全国第一,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59公里、位居全国第四,轨道交通辐射能力和可达性、便利性显著增强。
(五)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等交通项目建成通车,有效促进区域经济高效联动。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西行隧道通车,从前海中心5分钟可达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15分钟可达福田中心区。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地下隧道顺利通车,实现光明科学城片区客货分离。横坪公路改造工程完工通车。
(六)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再次突破1300亿元,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0.8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任务的101.58%。深江铁路、侨城东路北延、龙澜大道北延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深汕铁路、深中通道、春风隧道、妈湾跨海通道、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罗沙路复合通道改造、沙河东路北延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
(七)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加快打造全球领先的低空经济示范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印发《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组建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支持顺丰科技、美团无人机等在深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2022年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83条、实现载货无人机飞行量30万架次。
(八)出台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地方性法规,助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里程达201公里(坪山区全域开放)。支持妈湾智慧港投入38台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实现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
(九)高质量超额完成市 *** 民生实事,全面提升市民交通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78条,完成125座公交站台标准化改造,开通公交地铁接驳线路、预约公交等公交特色服务线路978条,轨道公交一次换乘可达建成区比例提升至92.8%,新改扩建非机动车道548公里,完成689条道路无障碍设施整治,打通断头路33条,新增路边停车泊位2800个,超额完成市 *** 年度交通运输民生实事。
(十)筑牢交通运输疫情防控“三道”防线,以强有力的“双统筹”夺取“双胜利”。筑牢跨境运输“南部防线”,动态优化“口岸全接驳+摆渡”运输模式,开通“深港跨境水路运输快线”,推动形成“水路运输为主、货车和铁路运输为辅、航空运输为补充”的跨境货运结构。筑牢交通站点“北部防线”,组织38个“两站一场一港口一服务区”和88个高速公路和城际道路落地核酸检测服务,严把输入第一关。筑牢市内交通“中部防线”,建立完整覆盖17个行业领域、35万人的“白名单”管理制度,全国率先推出公交防疫“一码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