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近期热播的,屡创收视率新高的《大明风华》,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古装电视剧。这种巨制,除了体现在演员的超级豪华配置上,也体现在对于历史场景、服饰装扮等大量古典细节的还原上,更加体现在后期配乐的投入上。这部电视剧在整体配乐方面,也是达到了业内空前巨制,为整部戏加分不少。
为《大明风华》这部鸿篇巨制的电视剧配乐,和通常为影视剧量身创作配乐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部电视剧的主题音乐创作,要早于《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的诞生,而这部戏中主题音乐所带来的画面感,深深影响了张挺导演,对剧中很多画面细节剪辑的节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音乐和影视的跨界属性来讲,《大明风华》的配乐甚至代表了影视和音乐真正的共创模式。音乐的抽象和影视的具象,也因为这样的合作,显得彼此交融、完美合体。
作曲家方岽清《大明风华》主题音乐《初心》,选自中国著名作曲家方岽清先生创作的大型三重协奏曲《侠》的第六乐章,关于这首乐曲,以及方岽清的音乐创作理念,则又是平行于《大明风华》的另一个艺术世界。
《侠》的创作缘起,是诗圣杜甫的第一长篇叙事诗《北征》。如果说西方的古典音乐,很多时候是以骑士精神作为一种人文内核,从而驱动很多作曲家的创造力。那么这一次方岽清老师,则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作为创作的原动力,使得作品在人文内核上,有了一种全新的起点和高度。这样做,也避免了在文化层面,单纯的嫁接西方曲式,形成一种音乐与文化的融而不合。
《侠》的音乐表现形式是“三重协奏曲”。
说起“三重协奏曲”,人们首先想到的,当然就是古典音乐巨匠贝多芬(德)1804年创作,1807年出版的那部《三重协奏曲》(作品56号)。这部作品也是当时贝多芬写给他的一位贵族学生兼资助人的“鲁道夫公爵”。因为考虑到让这位技术并不精湛的学生,能够有机会上台演奏,经过反复思量之后,才决定采取以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再加上交响乐的三重协奏方式进行创作。
“三重协奏曲”无疑兼具了钢琴、弦乐三重奏的细腻婉约,以及交响乐的磅礴大气,也成为古典音乐历史上,一种非常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不过,在这部《三重协奏曲》于1808年维也纳首演之后,200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却一直没有作曲家写出另一部《三重协奏曲》,直到方岽清老师笔下的这部《侠》的问世。
方阿米清先生创作的大型三重协奏曲《侠》33转LP黑胶唱片作为一部中国题材的《三重协奏曲》,方岽清的《侠》在三重奏的乐器配置上,也有了全新的编制,即在保留钢琴和大提琴的基础上,用古筝取代了小提琴。并且加入了“尼泊尔风铃”、“达拉布卡鼓”、“磬”带有强烈东方气质的特色乐器,以及禅宗中经典的《楞严咒》律动等多达17种打击乐器。
古筝——这件中国传统经典弹拨乐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这件乐器作为《大明风华》剧中音乐的支点,也是作曲家方岽清继《兰陵王》和《禅宗三境》两部古筝协奏曲首演成功之后的又一次全新挑战。古筝那种优美、灵透、静雅又韵味深长的音色,也赋予了《初心》这一乐章,以真正的“初心”,在《侠》这部“三重协奏曲”作品里,更是起到了一种回溯侠义世界初心的支点作用。
出现在《大明风华》片头的《初心》,则因为电视剧的背景需要,加入了更恢宏的管弦乐,以衬托那种“风华”大气场景。但对位的古筝弹拨,则在这个基础上,带入到“风华”背后的另一条主线,关于孙若微内心细腻、敏感的世界。历史长河的壮丽和剧中人情感的细腻,就这样在一首片头曲中合流。
与此同时,《大明风华》的配乐,还同样引用了方岽清老师《侠》这部作品中《修行》、《天涯》、《师徒》等乐章的片段。《修行》对于恐怖和压抑氛围的营造,《天涯》对于朱棣内心世界的勾勒,以及杨士奇和太孙在朱棣床前时响起的《师徒》,都对剧情有极强的烘托作用。不仅增强了剧集的氛围体验,而且音乐本身也是独立的艺术品。这恰恰说明方岽清在音乐创作时,那种融入个人情感的灵气,从而使得音乐成了一种真正超越时空的永恒艺术。也让不同的风华,隔代相通。
这个时代,很多人说古典音乐已经没落了,也有更多的人说影视剧的配乐越来越模式化,但在《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里,方岽清老师用他音乐的品质,反驳了这种说法。古典音乐即使在这个时代,依然可以最准确的表达现代人的共情,依然可以在音乐形式上,进行更多复合跨界的突破。影视剧配乐,同样可以根据剧情,写得这般感性又高级,既能与影视剧彼此互动,又能在影视剧之外,成为优秀独立的音乐作品。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像方岽清老师的很多音乐作品,更能通过恢宏的叙事、细腻的传情,提升当代人的艺术审美,让最美的音乐风华,可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