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万丈深渊有底,三寸心窝难测,难就难在知人知面难知心。何为和高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用心观察,方为智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阅人、读人、识人”,细读此文,你将发现,其实,知人并不难。
古语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之知。”意思就是说: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不能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谓“知人”,就是考察、了解人才;所谓“善任”,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
“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和基础,“善任”是“知人”的延伸和深化。正如 *** 所强调的,用人艺术的关键是识才。只有识人之长,方能用人之长,只有知人,才能善任。
识别人才好比木工挑选木材。伐木工人在选料时,先从外形上打量,看树木是否有笔直挺拔之势;再考察质地,是缜密结实,还是疏泡松脆;要么从品种上,敲敲打打听一听,用这样一些方法来判断树木是否能当得大用。
识别人才往往也是如此,一般总是要见一见面,名之曰面试,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后,再进一步考察品德和才能。
茫茫人海,识别人才。
我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看人”的感觉,归纳了许许多多识人的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9种:
其一,观神识人。这里的“神”与“精神”一词不完全一样。它是一个人生命力、行动力、意志力和思考力的综合体现,是有质无形的东西,它发自于人的心性品质,集中体现在人的面部,尤其是两只眼睛里,即曾国藩所说的“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如果一个人的“神”平和端庄,“神定,表明他道德高尚,对上级忠心耿耿,不会肆意叛主,也不会因周围事物的变化而随意改变节奏和信仰,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如果一个人的“神”侵邪褊狭,“神”挫,其品格卑下心怀邪念,容易见异思迁,随便放弃自己的道德情操而趋利这种人平常善于掩饰自己,往往在准备充分、形势成熟后才显示本性,而不会轻易发难,不打无准备之仗。
其二,观精识人。这里的“精”是指一个人才智能力在气质上的外部显露。观察一个人的“精”,可以识别他的智明愚暗。聪明敏慧的,其“精”条达明畅;愚钝鲁笨的,其“精”粗疏暗昧。不过,由于受个人修养、环境、营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人的“精”表露得并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处于落魄颓丧时期,一般很难做出正确的观察。
其三,观筋识人。“筋”者,人之力量的基础也。古人认为观察一个人的“筋”,可以识别其胆量。“筋”强劲,其人勇猛有力,行事大胆洒脱;“筋”松,其人怯懦乏劲,行事唯唯诺诺,无甚主见。
其四,观骨识人。识风骨,观察一个人的“骨”,能识辨他的强弱。“骨”健,其人强壮,“骨”弱,其人柔弱。曾国藩在鉴识人才时,就强调“神”和“骨”是识别一个人的门户和纲领,有开门见山的作用。他在《冰鉴》中说:“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经常将“筋”和“骨”联在一起来考察一个人的力量勇怯。
其五,观气识人。“气”是指生命体内流转不息的综合性物质,又是指生命的原动力,或称生命力。它无形无质,无色无味,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在体内如血液一样流动不息。气旺者可外现,却不能为人所见。观察一个人的“气”,可以发现他是否沉浮静躁。沉得住气者,临危不乱,这样的人可担当大任;浮躁不安者,毛手毛脚,难以集中全部力量去攻坚,做事往往“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其六,观色识人。“色”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是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生活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与肤色黑白并无直接联系。 “色”是一个人情绪的表现,“色”愉者其情欢,“色”沮者其情悲。也就是说,仁善厚道的人,有温和柔顺之色;勇敢顽强的人,有激奋亢厉刚毅之色;睿智慧哲的人,有明朗豁达之色。当然,也有不动声色的人,对这样的人,需要从其他角度来进行识别了。
其七,观仪识人。观察一个人的“仪”,能发现他的素质好坏,修养高低。一般来说,耿介忠直的,仪态坚定端庄;果敢决断的,仪态威猛豪迈;坦荡无私的,仪态安详闲静;修养浅薄的,仪态邪顽卑琐。不过,环境的熏陶对“仪”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就是此理。一个在高贵的环境里成长的人自有一种典雅厚重的气势和仪态。
其八,观容识人。这里的“容”即“容止”,与上述的仪不相同。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必然会在容止上有所表现,相由心生,即便当事人极力掩饰,也如“羚羊挂角”,终有迹可寻。容止不正,其人心怀他念;容止正派,其人内心纯粹,心无旁杂,不会轻易“见利忘义”。而容止庄猛者,勇武刚健;容止沉稳者,谨慎有节;容止圣端者,肃敬威严。
其九,观言识人。言语是思想的表现,也是判断一个人性情才能的重要方面。缓急之状在于言,言为心声观察一个人说话,能看出他的性格。性情柔顺者,说话平缓性情急躁者,说话直快爽捷。
以上总结九种识人之法,主要是通过相貌、表情、表象来了解人。
当然,以上所言只是识人的辅助手段而已,绝不能将其绝对化,如果把识人变成以貌取人,必定会错看人才。因为人的外部形貌虽有种种不同的表现,也可以看得见,但其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人与人的差别主要不是体现在外貌上,而是体现在思想、性格、能力、水平上。识别人才,实质上就是区别一个人思想和性格的优劣、能力和水平的大小。正因为如此,善于知人用人者,都是从人才的本质特征中去考察,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现象。
如果只注重人才的一些表面现象,对其德才不进行深入的考察,必会造成“草莹为火,荷露为珠”,从而埋没和遗弃了真正的贤能之才。
用心观察,久而为之,识人不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