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 1、豫剧穆桂英挂帅原唱者是谁
- 2、夺印 吃元宵
- 3、评剧板式
- 4、【历史】这是哪部亰剧
- 5、三峡情歌曲原唱是谁
豫剧穆桂英挂帅原唱者是谁
1、穆桂英挂帅,为 豫剧作品,原名《老征东》或《杨文广夺印》;1954年,经宋词改编,更名《穆桂英挂帅》,由河南省洛阳市豫剧团演出;剧本于1956年出版,收入《戏曲选》第3卷(1959);其主要剧情为:杨家将屡次率兵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佘太君离朝带领全家转回河东,然而忠心耿耿的佘氏太君却心系国家安危,遂派文广、金花进京打探。此时安王造反,宋王校场选帅。少年气盛的文广、金花在校场刀劈王伦夺得帅印。宋王得知杨门之子遂封穆桂英为帅出征。为了国家安危,老年的穆桂英披上旧日的铠甲,满怀豪情又擂响了出征的战鼓。
2、此剧为豫剧大师马金凤之代表作;剧本由宋词、桑建修整理出版,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并拍摄成电影。
3、豫剧穆桂英挂帅的原唱是马金凤先生。
4、马金凤,原姓崔,小名金妮,1922年出生于山东曹县,豫剧演员。6岁随父学河北梆子,7岁登台配戏,9岁改学豫剧。14岁正式登台担当剧目主演,早期艺名“花蛾子”,40年代末唱红于安徽省界首市,绰号“盖九州”,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等 ,有洛阳牡丹的美誉 。马金凤,曾任商丘、洛阳豫剧团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剧协河南分会副主席。
5、她的一出《穆桂英挂帅》响彻神州大地,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愈加高亢清亮;她是豫剧六大名旦中唯一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整整80年,这朵“洛阳牡丹”一直灿烂盛开;她创立的豫剧马派“帅旦”艺术如今薪火相传,成为跨世纪的民族艺术瑰宝。
夺印 吃元宵
马泰演何文进,花月仙演烂菜花,魏荣元演陈有才,杨素娟演有才妻,席宝昆演陈景宜,张秀琴演胡素芳。
《夺印》送元宵 唱词
(您只需要这一段?把唱词先给您写清楚吧?)
这是优酷网的视频,基本不缓冲,看起来非常舒服。
(花唱)从东庄到西庄,我到处把你找,找了这么大半天,才把您找着。您看我这两只脚都起了泡,衣裳湿透了,我的周身汗水浇。嘿嘿嘿,原来您在这儿亲自劳动,哎哟哟,我的何支书,哎哟喂,我的书记哟,干这样累的活您怎么能够吃得消哇,吃不消哇,吃不消哇,我给您搓了一碗元宵。擦擦汗您可歇一会儿吧,您看看,这是一碗又热又粘又香又甜,滴溜溜的圆哪团团转,粘米面的白糖馅的大个儿的元宵。
[img]评剧板式
评剧的板式共分三类:
1、 基本板类(又称中间板类);
2、导入板类(又称首引板类);
3、尾腔板类(又称结尾板类)。
(一) 基本板类
基本板类是评剧板式中的主体板腔,含有[慢板]、[ *** 眼]、[二六板]、[弹七板]、[垛板]、[流水板]、[快板]、[散板]、[清板]等。
1、[慢板]
[慢板]又分男女腔[正调慢板]、男女腔[越调慢板]、男女腔[反调慢板]和男女腔[凡字调大慢板]。
①女腔[正调慢板]和女腔[越调慢板]:4/4拍,一板三眼,唱腔为眼起板落,即起于弱拍,落于强拍,习称“黑”板起,“红”板落。上、下句体,每乐句四小节,小节之间多用小过门。
例:《刘巧儿》采桑叶(新凤霞演唱)
②男腔[越调慢板]和男腔[正调慢板]:4/4拍,一板三眼。起唱形式比较灵活,眼起板落与板起板落两者兼有,常穿插运用。每乐句以四小节为主,有些乐句可扩展延伸五、六小节。
男腔[正调慢板]因受嗓音高度的限制,定调不可过高,常见1=F、1=#F和1=G等,且旋律多在中、低音区进行。
例1:《 *** 江畔》高原风景极目望(马泰演唱)
例2:《会计姑娘》天昏地暗雀鸟惊(张德福演唱)
③[反调慢板]和[反越调慢板]:4/4拍,一板三眼,眼起板落。落音规律为:上句落“2”音,下句落“1”音,每乐句四小节。两者除调高不同外,其他无较大差异。[反调慢板]和[反越调慢板]暂无完全终止功能的结尾板腔,需分别转入正调和越调结束唱段。
例1:《张羽煮海》恨父王(刘惠欣演唱)
例2:《朱痕记》望坟台(马泰演唱)
④男女腔[凡字调大慢板]:4/4拍,一板三眼。中眼起,板上落。即起于次强拍,落于强拍。拖腔长,音域宽。唱词采用十字句,每乐句十小节以上,多在十三、十四小节。
例1:《乾坤带》金殿上保本无指望(新凤霞演唱)
例2:《孙庞斗智》大雪纷飞(马泰演唱)
2、[ *** 眼]
[ *** 眼]用于女腔,分为女腔[越调 *** 眼]、[正调 *** 眼]和[反调 *** 眼]。4/4拍,一板三眼,眼起板落。[ *** 眼]借鉴京剧中的板式,多由慢板转来,速度比[慢板]快,近似[原板二六],拖腔比[慢板]少,节奏明快流畅。
例1:《杨三姐告状》“一见哥哥上锁条”一段中“直愣愣站在大堂口……”(谷文月演唱)
例2:《谢瑶环》“大堂”(花淑兰演唱)
3、[二六板]
[二六板]的分支较多,含有男女腔正调、越调、反调、凡字调[原板二六],正调、越调[小生二六],正调、越调[混合二六]和越调[顶板二六]等。归纳起来,可分为[原板二六]、[小生二六]、[混合二六]和[顶板二六]。
①[原板二六]:2/4拍,一板一眼。根据唱腔速度的快慢,又称“快二六”和“慢二六”。“闪”板起唱,落在板上,即强拍的后半拍起唱,每乐句一般为四小节。
例:《夺印》劝广清(马泰演唱)
②[小生二六]:2/4拍,一板一眼,眼起板落。每乐句六小节,也可紧缩成五小节。每乐句分为两个分句,分句之间填充小过门。
例:《人面桃花》三春杨柳黄莺唱(艳铭杰演唱)
③[混合二六]:是将[原板二六]和[小生二六]混合在一起的二六板式,2/4拍,一板一眼。唱腔中既有眼起板落,又有“闪”板起唱,有时一个乐句同时兼有两种二六板式。加上唱词长短结合,不局限在七字句或十字句的格式上,使唱腔的“紧缩”与“延伸”造成乐句的结构有较大变化。每乐句以四至六小节为主,偶尔有所突破。
例:《刘伶醉酒》来了刘伶好酒的男(周连生演唱)
④[顶板二六]:一种用于男腔的二六板式,2/4拍,一板一眼,板起板落。较多的用于五字句的唱词,每个五字句两小节,每乐句四小节,八小节构成上、下句体。每个五字句后多有小过门。[顶板二六]也可用于七字句式,每乐句分为两个分句,共四小节。[顶板二六]通常穿插在[原板二六]中使用。
例:《降龙伏虎》“大兄弟休发火”一段中“我叫你看天……”(魏荣元演唱)
4、[弹七板]
[弹七板]是一种用于男腔的新板式,2/4拍,一板一眼,眼起板落。每乐句七小节,穿插在[原板二六]中混合使用。
例:《夺印》鱼儿靠得长流水(马泰演唱)
5、[垛板]
[垛板]分为男女腔[正调垛板]、男女腔[越调垛板]、男女腔[反调垛板]和女腔[凡字调垛板]。2/4拍,一板一眼,板起板落,也可闪板起唱。每乐句四小节,也可紧缩成两小节,中间不加过门,主要特点是切分节奏。[垛板]也有1/4拍的,速度较快,所以又被称为[快垛板]。
例1:《李双双》亏你有脸叫二婶儿(花月仙演唱)
例2:《乾坤带》“金殿上保本无指望”一段中“为娇儿把我的心血费尽……”此段[垛板]将每乐句紧缩为两小节。(新凤霞演唱)
6、[流水板]
[流水板]分为男女腔[正调流水板]、男女腔[越调流水板]和女腔[反调流水板]。1/4拍,有板无眼,“闪”板起唱,落在板上。七字句式每乐句七小节,十字句式每乐句七至十小节。
例:《刘伶醉酒》“来了刘伶好酒的男”一段中“观罢此对我的心好恼……”(周连生演唱)
7、[快板]
[快板]属于一种创新板式,有的称之为[滚板],与[流水板]相同,速度比[流水板]快,有板无眼,小节线也可不划。一字一音,势如涌泉。多用七字句式,每乐句七小节,中间无过门,常用于表现激昂的情绪。[快板]板式有女腔[正调快板],但在唱腔中并不多见。
例:《卖妙郎》公爹息怒容儿禀(李秀云演唱)
8、[散板]
[散板]分为男女腔[正调散板]、男女腔[越调散板]、男女腔[反调散板]和男女腔[凡字调散板]。[散板]节奏自由,无板无眼,唱腔不受板眼限制,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发挥。[散板]有两种,一种是与京剧中[摇板]相同的“紧打慢唱”,梆子或板不停的匀速敲击;另一种是自由散唱的“慢打慢唱”,也称之为“散打散唱”,乐队通常只伴奏乐句的后半句,两者的伴奏方法迥然不同。[散板]的两种类型经常出现在同一段唱腔里。
例1:《张羽煮海》恨父王(刘惠欣演唱)
例2:《杨乃武与小白菜》好年华(张德福演唱)
9、[清板]
严格的讲,[清板]不应算作一种板式,应该算是一种演唱方式或伴奏方法。[清板]是演员在演唱时,根据剧情的需要,有些乐句无乐队伴奏,有的用弹拨乐器伴奏,有的用中、低音拉弦乐器伴奏,以求达到某种效果。
(二) 导入板类:
导入板类是辅助性的过渡板式,起引入作用,也称引子板。含有[导板]、[回龙]、[尖板]、[带板]、[搭调]、[哭头]、[哭么二三]等。这些板类有其独立的结构形式,但不属于独立的板式。除[回龙]外,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唱腔中最前面的一句唱词完成整个板腔的过程,下面大多接转[慢板]、[原板二六]等。这些过渡板式的过门,大部分配有打击乐,感 *** 彩各异,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某一板式,已成为规律性的固定模式。
1、[导板]
[导板]有两类,一类是照搬河北梆子中原汁原味的[导板]板腔,评剧未经移植。此类[导板]有大、小[导板]之分,大[导板]4/4拍,一板三眼;小[导板]2/4拍,一板一眼。多用于激昂、奔放、悲愤、欢畅等场合。[导板]占一句唱词,下面多接[慢板],是[慢板]的附加板腔。因其有浓郁的河北梆子风味,故使用甚少。
例:《花木兰》“归家”(崔连润演唱)
另外一类[导板],是将借鉴京剧中[导板]的板式称为[导板]。其节拍形式为[散板],唱腔节奏自由,只有一个上句,列在唱段最前面,做为开导,用其引出其他板腔,故称[导板]。[导板]后面多接[回龙],用于气势磅礴的大场面。此类[导板]多在幕后演唱,用途与[尖板]相同,常被[尖板]所替代。
例:《夫人城》登城巡营(鲜灵霞演唱)
2、[回龙]
[回龙]同样是借鉴京剧中的板式,多为2/4拍,只有一个下句,与上述[导板]或[尖板]相连接,构成上、下句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回龙]的前半部分一般由“垛字句”组成,节奏类似[垛板]。“垛字句”就是一连串字数相当(多为三至五字)、以相同的节拍步步运行的句子。[回龙]的最后一字是一个拖腔,然后奏较长的过门接[慢板]或[原板二六]等,它表达的感情与[导板]基本一致。
例1:《孙庞斗智》大雪纷飞(马泰演唱)
例2:《智取威虎山》誓把反动派一扫光(马泰演唱)
3、[尖板]
[尖板]由过门和唱腔两部分组成,只有一个上句,下面多接打击乐,之后转[慢板]或[原板二六]等板类。[尖板]与京剧中的[导板]有相同之处,幕后演唱较多。[尖板]的过门分“单尖板”和“双尖板”两种。“单尖板”过门有一个乐句,而“双尖板”过门是由两个乐句组成。唱腔旋律在中、高音区活动较多,适于表现激昂、悲愤等情绪。
例:《谢瑶环》大堂(花淑兰演唱)
4、[搭调]
[搭调]用于女腔,节拍形式为[散板],节奏自由。只有一个上句,唱词字数可多可少,无句式的限制,句尾多用感叹号。:如:“我的命苦哇!”“我那好难舍的将军呀!”“我那难见面的……!”“我那糊涂的……!”“我那没有见着面的、叫不应的、短命鬼的……!”等等。结尾拖腔落音为“#4——5——”,下接过门多转[慢板]。
例:《人面桃花》病房(韩少云演唱)
5、[带板]
[带板]多用于[慢板]和[二六板]等有规律性节拍的板腔前面,含有将板“带”起之意。[带板]不占基本唱词,如同念白中的“叫板”,是通过“干”唱将板“叫”起,根据其提示的速度,自然的接奏过门进入下面的板腔。
例:《花为媒》“报花名”中的第一句(新凤霞、赵丽蓉演唱)
6、[哭头]
[哭头]为[散板],“紧打慢唱”。它有一个乐句,拖腔结尾与[搭调]相似,落音“#4——5——”,下接[散板]或[流水板]。[哭头]不占基本唱词,大多用剧中人物的称谓,如:“爹爹呀!”“娇儿呀!”“官人那!”等等。适用于痛失亲人的场面,表现极度悲伤的哭诉等情绪。
例:《卖妙郎》公爹息怒容儿禀(李秀云演唱)
7、[哭么二三]
[哭么二三]为[散板],属于“慢打慢唱”,节奏自由。虽有一句唱词,但唱腔旋律通过各分句的拖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单乐段,它有四大句读,句读之后填充打击乐或过门,多表现悲伤的情绪。
例:《朱痕记》望坟台(马泰演唱)
(三) 尾腔板类:
尾腔板类属于辅助性的过渡板式,是唱腔的落板部分。含有[甩腔]、[留板]、[扣板]、[锁板]、[迷子]等。它们的共同点是:乐句相对独立,具有终止性质。但功能不尽相同,有的表示完全终止,有的则因演员穿插表演动作或念白而转行弦、过桥及曲子,属于不完全终止。
1、[甩腔]
[甩腔]表示唱腔中某一乐段的终止,也可用于具有完全终止功能的结束句,共有五小节。 [甩腔]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唱词的末一字有两小节的拉腔,用于下句较多。旋律音程一般为级进下行,落音为“5”音或“1”音,节拍形式为4/4拍或2/4拍。
例1:《刘巧儿》“采桑叶”一段中“但愿得马专员按公而断”。(新凤霞演唱)
例2:《张羽煮海》“听笛声”一段中的结束句。(李忆兰演唱)
2、[留板]
[留板]是一种常用的落板板式,节拍形式为2/4拍或4/4拍,上、下句均可使用,但必须和“过桥”相匹配。它有以下功能:一是[留板]之后,表演完动作或念白,继续接唱;二是在两人以上的对唱中,通过[留板],改由另一方接唱;三是用在唱腔的最后一句,[留板]之后,过门煞尾,终止唱腔。[留板]的落音为“2”音和“5”音,偶有“6”音。
例1:《小女婿》“小河流水”一段中的最后一句。(韩少云演唱)
例2:《乾坤带》“劝贵妃”一段中的最后一句。(老生唱腔)
3、[扣板]
[扣板]在各种板腔中的上、下句均可使用,乐句有五小节,其特征表现在后两小节,落音一般为“6”音。[扣板]之后,多因动作或念白而转行弦或较长一些的过门,具有不完全终止性质。
例:《祥林嫂》“我一见魏癞子”一段中:“一边走一边想上房来到”(李忆兰演唱)
4、[锁板]
[锁板]是具有完全终止功能的落板,节拍形式为4/4拍,也可用于2/4拍。由一个乐句构成,共有六小节,用在唱腔的最后一句,意味着唱段的结束。唱词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的末一字位于第三小节的第一拍,后半部分的头一字位于第四小节的第一拍,中间加有过门,落音多为“2”音,也可落“1”音或“5”音。
例:《祥林嫂》“我一见魏癞子”一段的结束句(李忆兰演唱)
5、[迷子]
[迷子]又称[哭迷子],节拍形式多为4/4拍或2/4拍,占一句唱词,拖腔较长,开头与结尾部分有固定格式,中间部分的拉腔长短不限。[迷子]在正调唱腔中,上句落“6”音,下句落“5”音;在反调唱腔中,上句多落“2”音,下句落“1”音。[迷子]的结尾部分,特别是下句在结尾甩腔的固定格式中,通常会附加一句特定的唱词,唱词中称谓的前面冠有“我那看不见的……!”“我那受了罪的……!”“我那苦命的……!”等等,适于表现哀伤、愤懑等情绪。[迷子]甩腔之后,大多继续接唱,也可直接结束唱段。
例1:《杨三姐告状》“一见哥哥上锁条”一段中“扑簌簌一腔泪水就往下抛”与“望了望监门哭一声同胞”(谷文月演唱)
例2:《人面桃花》“病房”一段中最后一句(韩少云演唱)
【历史】这是哪部亰剧
夺印
评剧剧目
六十年代初期,为改变小陈庄的落后面貌, *** 员何文进来到了小陈庄,开展扶贫工作,在小陈庄,以陈瘸子、烂菜花,村会计为首的一伙落后份子横加阻拦,烂菜花为何支书送元宵与肉竣于打的不可开交,最后烂菜花又为色相勾引何支书,最后在朝素芳和建成进步青年的帮助下,终于抓到了偷运稻种放火烧粮仓的一伙落后份子,小陈庄在何支书的带领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评剧《夺印》首演于1963年,是剧作家胡沙根据扬剧改编的剧目,由中国评剧院马泰和魏荣元等著名演员担任主演。其中 “劝有才”、“劝广清”、“黑鱼嘴”等著名唱段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著名演员花月仙扮演反面人物“烂菜花”,她的一曲“送元宵”成了著名的唱段,百听不厌。这出戏首轮演出连演三百多场,剧场效果火爆。周总理曾经两次观看《夺印》,给予高度评价。评剧《夺印》在当时影响很大,所有到农村演出的剧团,无论是什么剧种,都被要求演出评剧《夺印》。所以当时很多剧院包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空军文工团、中央歌舞剧院都到评剧院学习《夺印》,一时间《夺印》传遍大江南北,至今许多热爱评剧艺术的戏迷们还衷情于那些脍炙人口的唱段。 中国评剧院一团于2004年根据原录音拍摄了音配像,并于2005年初复排演出,获得广泛好评。
三峡情歌曲原唱是谁
《三峡情》歌曲原唱是吴国松
吴国松,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 。一首《三峡情》,许多年过去了,却让那么多的歌谜至今无法忘怀。
吴国松15岁进入四川省,成都市戏曲学校,随即调入成都歌舞剧团当歌剧演员,他曾主演过《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夺印》中的何文进等多部歌剧,在随团演出中,他广泛接触藏族、蒙族和新疆各少数民族,并向他们学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演唱风格。
扩展资料:
个人作品
吴国松曾录制出版了1 2集个人专辑,并举办了独唱音乐会。他曾经常下到工厂矿山、农村田间、部队营房进行慰问演出。90年吴国松随中央慰问团首批踏上南沙群岛的文艺工作者,荣获了中国人民 *** 南海舰队荣誉水兵称号和文化部的表彰并评为拥军先进工作者。
吴国松多次担任全国声乐比赛评委。1997年由他总策划了大型电视风光片《三峡放歌》的拍摄。今天,吴国松的名字已先后被载入《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中国音乐家名人录》、《中外歌唱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专集》、《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以及被美国名人协会载入《国际杰出人物名人录》中等等,让更多的人们记住他的名字,听到他的歌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