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战略瘫痪论(最先提出战略瘫痪),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战略瘫痪论(最先提出战略瘫痪)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战略瘫痪论(最先提出战略瘫痪)

为什么我们会陷入“决策瘫痪”

什么是决策瘫痪?

面对某个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每一个选项都有利有弊,在“到底该选哪一个”的问题上,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最终的决策,或者久拖不决,这就是决策瘫痪。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买房、选股票、孩子教育、去哪家公司上班、要不要跳槽、周末去哪里、今晚吃什么等等,无论是大小决策,都会面临决策瘫痪的情况。小决策,成本不高,风险有限,往往影响不大,可一旦涉及到事关个人和家庭的重大决策,选择的成本和风险更高,因此,在做出重大决策面前,权衡利弊是应该的,谨慎为之也没有问题。只不过,如果久拖不决陷入到决策瘫痪,或者总逃避现实不做决策,这往往会引发另外的问题——错失良机,或者“过了这村没这店”,后悔莫及。

对公司而言,决策瘫痪问题更是屡见不鲜。比如,公司要做区域扩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到底该选哪个区域?如果选A区域 ,市场潜力不错,但缺乏客户积累,属于完全的从0到1,公司也没有这类区域的运营经验,短期看会有启动失败的风险;如果选B区域,公司有一定的客户积累,也有这类市场的人才储备,但总体市场容量不如A区域,折腾了半天如果增量有限,对公司的区域扩张战略价值不大。这种情况下,哪一个选项都会面临风险,无法做到十全十美,作为管理者,你该选哪一个?再比如,同一个岗位,有两个候选人才,他们过往的绩效都不错,一个综合能力强,参与的项目多,经验比较丰富,但专业层面的表现并不突出;另一个专业能力强,参与的项目并不多,但每一个项目的专业表现都是公认的最佳,综合能力层面有待提升。如果你是决策者,你最终会选哪一个?

决策瘫痪问题不胜枚举。其实,不做决策或者久拖不决,本身就是一种决策。甚至,有的时候,正是因为久拖不决,而让自己规避了潜在风险。但,对公司而言,大多数情况下,逃避决策不是一种好办法。这不仅仅是决策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公司的战略落地以及组织发展问题。如果总是久拖不决,还会影响团队的信心和士气,对公司长远发展不利。那么,管理者为什么会陷入到决策瘫痪?有三个原因:

陷入到“决策瘫痪“的原因一

追求完美,想要得太多

还记得我们之前的那篇《为什么领导者都喜欢“既要又要》吗?既要、又要、还要、也要,你听听,这是不是面面俱到?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告诉我们,每个理性人都想追求资源最大化利用,这在出发点上没问题。但如果面临一个两难选择,管理者追求完美无缺的决策,显然是做不到的。选择本身,就意味着需要接受缺陷,接受不完美,那种试图只想拿到最高收益,不想承担一丁点风险的做法,不是贪婪是什么?

一方面什么都想要,另一方面现实又做不到,怎么办?决策瘫痪。各种思前想后,各种决策模型,各种数据分析,什么决策矩阵、头脑风暴、筛选模型、优先级排序等等,能用的都给它用上。可忙活到最后,反而是越发难以做出决策,为什么?因为发现的前提条件越来越多,未知风险越来越多,能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多,天平的两端都在加码,决策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事实上,这种纯粹想依赖工具和方法做出决策的理性人,更容易陷入到决策瘫痪,再加上完美主义情结使然,决策难度提高了,就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事实上,决策不仅关乎理性,还关乎勇敢。理性思考后的当断则断,真的不容易做到。

陷入到“决策瘫痪“的原因二

没有原则,太缺乏主见

为什么决策难?是因为没有原则和标准——两难情况下,凭什么做出取舍。其实,完全停留在收益和风险层面的算计,看似科学合理,但却忽略了一个前提:不同的收益和风险,权重不一样。

比如,在用人这件事上,有的企业会用胜任力模型来选人,要看候选人的工作经验如何,专业相关性如何,过往的绩效如何等等,但如果你是选一个成熟岗位的员工,过往绩效表现可能占的权重更高,这一项的得分要远胜于其他项;如果你是选一个创新岗位的员工,过往的绩效表现可能占的权重并不高,反而创新行为表现占的权重更高。再比如,公司要扩张,到底是选择用老产品开发新客户,还是用新产品满足老客户,还是用新产品开发新客户?其实,任何一个选项都无所谓对错,这个时候,就要看哪一个选项能给公司扩张带来的收益相对高、风险相对低。如果公司的研发能力强,差异化水平高,在行业内遥遥领先,那么不断开发新产品,不仅可以提高老客户黏性,还可以抬高行业竞争门槛,提升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如果公司研发能力并不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市场开发能力强,那么用成熟的老产品开发新客户,既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又能提高公司扩张的速度和效率,当然要优先考虑老产品与新客户了。

除了权重问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原则和价值观。一个原则和价值观清晰的人,决策往往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原因很简单:符合原则与价值观,困难再大也要选;不符合原则与价值观,收益再高也不选。这种原则和价值观,就不仅仅是经济收益一个维度了,而是回到了为人处事的根本,回到了一家公司的使命和宗旨。比如,有的公司,对那些可能赚大钱的业务选择放弃,不是不想赚钱,而是违反了公司的价值观;有的人选择工作,不是单纯看薪资待遇多高,而是看是否会影响家庭生活,这也是他的原则与价值观。总之,原则和价值观清晰的人,纠结就少一些,决策更果断一些,在关键时刻,总会勇敢抉择。

陷入到“决策瘫痪“的原因三

鸵鸟心态,不愿担责任

既然是两难选择,暂时不做选择,就可以不让自己这么难了。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鸵鸟心态,用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期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以让自己的 决策更容易,常听到的那句话是“等等,再等等,万一出现什么情况呢”。事实上,等待确实会迎来新的变化,但新的变化,未必是对当下的决策有利,反而可能会让决策更难。这种寄希望于外部变化,试图让老天爷替自己做决策的行为,一般都会让我们付出代价——和老天爷交易,哪有不付出成本的。

决策的本质,是承担选择的责任。这个选择,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但需要为此承担责任。从这个角度而言,那些陷入决策瘫痪或者久拖不决的人,是在用逃避责任的方式来应对决策与化解风险。还有一种情况,很多人对决策的理解是“一锤子买卖”,认为只要做出决策 ,就覆水难收了。但,除了那些关键时刻的决策外,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做出的决策,可以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做微调,是多次调整决策,而不是一次决策后只能等待,错了再改,承担风险,付出代价,交了学费,下一次不再犯类似的决策错误,这才会有真正的能力提升,决策的背后,也是一种自我修炼。

至少,别再让自己陷入到决策瘫痪

更多战略瘫痪论(最先提出战略瘫痪)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