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井冈山对中国革命来说,是一个特别神圣的地方,它是中国 *** 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央红军发展的源头,意义非凡。
最初是毛主席看到了中国的前路在农村这一点,力排众议率领秋收起义余部上了井冈山,在当地武装的帮助下,成功地 *** 赣军的第一次"进剿",让红色在这片区域迅速散开。
不过这样大好的形势引来了反动派的忌惮,国军开始加大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封锁、压迫,想要扼杀这个新生的革命摇篮。
幸好,在关键时刻朱老总率领南昌起义及湘南起义余部前来会师,随后朱、毛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这是中央红军的起点。
在这支队伍中,走出了粟裕、谭政、黄克诚、邓华、张宗逊等开国将军,那么除了朱老总以外,其他九名元帅当时身处何地呢?
在另外的九名元帅中,还有三位也在会师队伍中,他们分别是:
一、罗荣桓,罗荣桓1926秋就返乡组织过农会,1927年入党并参加了秋收起义。在著名的“三湾改编”中,毛主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制度,并将起义部队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全团共有七个连,罗荣桓就是7个连指导员之一。
朱、毛会师后,罗荣桓担任了第4军第11师31团营党代表,此后也一直负责政工方面的工作,他的能力、资历、贡献都毋庸置疑,因此在1955年就作为政工代表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他也是秋收起义走出的唯一一个元帅。
二、陈毅,南昌起义爆发时陈毅还在武汉,听闻消息后连忙与一些同志出发去南昌,不过等他们到达时起义军已经南下,经一路追赶才与大部队会合,随即陈毅担任了73团政治指导员,这个时候他的地位还不高。
不过起义军到达广东大埔县城后,前委根据形势进行了一次分兵,主力继续向潮汕地区进发,朱德则率领3000余人在三河坝阻击掩护,陈毅也在这支阻击部队当中。
等他们完成了阻击任务后,却无法与主力取得联系,为了生存只好向赣南一带进发。说起来也不容易,朱德在南昌起义中名为第九军副军长,实际上第九军只是个空壳子,他手下并没有多少人。眼下前委是看他资历很老,才从叶挺麾下拨了一支部队给他指挥。
所以联系不上主力又处境苦难后,出现了大量的逃兵,部队隐隐有崩溃之势。在这关键时刻,朱老总站了出来进行“赣南三整”,将剩余的人心凝聚在了一起,这才一路奋战到了井冈山会师。
当时部队里的团级干部只有陈毅和王尔琢两人,王尔琢是军事,陈毅是政工,在赣南三整中陈毅也出了很大的力,所以他的职务后来一直不低。
红四军成立后,陈毅担任了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当时军长是朱德,党代表(即后来的政委)是毛主席,可见陈毅的地位!不过他没有像罗荣桓一样一直往政工发展,后来也担任了军事主官。
1955年他是南方八省游击队、新四军、第三野战军的代表,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其实南昌起义也好、秋收起义也好,最重要的不是起义本身,而是起义之后军队思想的改造。秋收后的三湾改编,南昌后的赣南三整,对人民军队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林彪,在南昌起义中林彪只是一个连长,虽然他沉默寡言,但是革命意志还是很坚定的。南下转战的途中有很多干部成了逃兵,林彪却一直追随着朱老总。
到达湘南一带后,林彪以一个连打退了国军的一个营并成功占领耒阳县城,这不凡的战斗力让朱老总刮目相看,很快就将他提拔为营长。
井冈山会师后林彪担任了红4军28团第1营营长,他的能力的确出众,此后大部分时间都是中央主力的军事长官,解放战争时期率领第四野战军立下众多功劳,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另外六位没参与井冈山会师的元帅,彭德怀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当时还在旧军队之中担任团长。不过他已经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几个月后就率部发动了平江起义。
起义军很快被改编为红5军,在浏阳、平江一带转战了两个月,之后彭德怀就带着主力上了井冈山。如果把人民军队的发展比喻成公司创业的话,他也相当于原始股东,所以地位不言而喻。
往后的征战岁月中,朱老总与彭老总长期都是人民军队的正副总指挥,1950年彭德怀又挂帅出征朝鲜,战功和地位在整个人民军队中都是名列前茅的。
贺龙是南昌起义中最重要的军事主官,他担任了起义军总指挥兼代方面军总指挥,三河坝分兵时他是与主力一同前进的,可惜在敌人的层层包围下最终被打散了。他先是去往上海,后听从中央的指示返回湘鄂西。
井冈山会师时,贺老总也在领导湘西起义,很快他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他后来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人,历任红二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师长等职,解放战争中由于西北野战军组建时他不在陕北,因此野战军司令员职务就由彭德怀担任了,不过他在后方根据地建设上也给到了西北野战军极大的支援。
刘伯承在1927年南昌起义中担任了前委参谋团参谋长,这年年底他就去往了苏联学习直到1930年才回国。这样一来自然也没办法参与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
他之后担任过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建国后又去负责军事教育工作,是人民军队中难得的理论兼实战型人才!
剩下三位元帅没参与井冈山会师都跟广州起义有些关系。聂荣臻参加了南昌起义,同年底又前往广州领导了广州起义,1928年聂荣臻担任了 *** 广东省委军委书记,虽然没参与井冈山会师,但他也在积极为革命积蓄力量。
后来聂荣臻担任过红一军团政委、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麾下的华北部队还负责保卫中央的安全,贡献及责任都很重大。
*** 是广州起义的副总指挥,起义失败后他就辗转到了香港,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时,他正在一个秘密据点生活着,直到这年冬才去往苏联。
1930年 *** 回国,后来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军委副总参谋长、 *** 总参谋长等职,他是外交统战、参谋工作的杰出代表。
徐向前在广州起义中的职务不高,只担任了工人赤卫队第6联队队长,起义失利后就撤到了海丰县,他多次带领部队与民团作战,井冈山会师时他腿部不幸负伤,正在山区里治疗。
他真正大放异彩的时候,是后来在鄂豫皖苏区,他担任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率部拿下过很多胜利。
从1955年到1965年,被授予(或晋升)将军军衔的1600多人中,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多达700多名,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半的开国将军曾是徐向前的部下。很多人即便即使年后还会习惯性地称呼他为“总指挥”。
只不过到了八路军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因为伤病以及一些原因,就很少在一线指挥作战了。
总的来说,各大元帅当时要么正在为革命做贡献,要么是在充实自己、积攒实力,以便将来为革命做贡献,他们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