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少花桂
1、植物介绍
少花桂(学名:Cinnamomum pauciflorum Nees),别名:岩桂、香桂、三条筋、香叶子树,樟科,樟属乔木,高可达14米,具白色皮孔的黄褐色树皮,有香气。叶无毛,厚革质,互生,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晦暗,圆锥花序腋生,花3-7朵,常呈伞房状,花黄白色,花被筒倒锥形,花药卵圆状长圆形,花丝无腺体,子房卵球形,花柱弯曲,果椭圆形,成熟紫黑色,3-8月开花,9-10月结果。
2、产地生境
产自中国的湖南西部、湖北、四川东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广西及广东北部。印度有分布。 生于石灰岩或砂岩上的山地或山谷疏林或密林中,海拔400-1800(2200)米。在中国绥阳的宽阔水、赤水的葫市、榕江的月亮山、荔波的立化、梵净山的护国寺、习水的官渡、毕节、黄平、德江、瓮安的珠场、凯里、黔南、黔西南等地均已发现有天然分布,海拔650-1700米。少花挂为弱阴性植物,但成年植株可在阳处正常生长,耐低温的能力较强,性喜温热而耐寒。
3、应用价值
少花桂其枝叶含有的黄樟油素,是半合成洋茉莉醛等多种香料的前体,主要用于食品、香烟、化妆品及电镀工业,在制药工业上用它来合成黄连素、多巴胺、肾上腺素、欧必宁和柯拔西等药物,同时少花桂树皮和根还可入药作官桂皮使用,具有开胃健脾、通气散热之功能,还可用于肠胃病和腹痛治疗。黄樟油素自1827年开发利用以来,经久不衰,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不断攀升。过去都是从黄樟树根中提取黄樟油素,伐根就意味着砍树毁林,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加之,黄樟树生长50-100年才能采伐,其根含油率仅占根鲜质量的1%-2%,油中含黄樟油素75%-85%,因此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在四川宜宾境内发现的少花桂,其枝叶含有香桂油,鲜叶含油量可达鲜质量的3.5%,比黄樟树根含油量高出1倍左右,其主要成分黄樟油素含量高达95%以上,因此不需纯化可作为黄樟精油直接用于出口,是黄樟油的理想替代品。因此,少花桂的种植产业也迅猛发展起来。
然而目前所采用的扦插繁育方式,所需材料成本高,易受季节因素限制,不利于少花桂的规模化繁育种植。对此,开源创众农业科技已经把它列为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的研发对象,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本质上属于无性繁殖——(通过剪取优质母株一叶一芽便可培养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只需少量的优质母株便可进行扩繁,节约材料成本,并且能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有植物的优质基因,无变异,具有繁殖周期短、繁殖系数高,受季节因素影响小、大规模生产成本低、成活率高等特点,如果研发成功,将为市场提供更便宜优质的少花桂种苗,抢占苗木市场,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也能更好的推动少花桂种植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