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儿歌找朋友教案(儿歌找朋友伴奏),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儿歌找朋友教案(儿歌找朋友伴奏)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儿歌找朋友教案(儿歌找朋友伴奏)

原曲是匈牙利歌曲

1998年1月12日《光明日报》有一篇文章名为《寻找儿歌〈找朋友〉的著作权人》,全文如下:

广东华视广告有限公司日前公开刊登广告寻找儿歌《找朋友》的著作权人,以便向其支付版权费。这是国内首次公开刊登广告寻找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

《找朋友》是流传于六七十年代的一首儿歌:“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这简单易记的歌词,轻松欢快的旋律曾经传唱一时。这首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的儿歌给几代人的童年留下了难忘的回忆。1997年12月,广东华视广告有限公司应内蒙古伊利集团之邀,开始为伊利冰淇淋·雪糕创作电视广告,考虑到儿童产品的特色,以及新一代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广东华视广告有限公司主创人员决定以儿歌《找朋友》为原创,拍摄伊利冰淇淋·雪糕的产品广告。他们翻查了大量资料,六十年代出版的歌谱只标明这是一首儿歌,未注明作者。这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很多音乐作品的“共性”。为了寻找作者,华视公司与北京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等单位取得联络,但未能查到《找朋友》的作者。为了不影响伊利冰淇淋·雪糕的产品广告1998年元旦起电视台播出,华视公司决定先行向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交纳版权费,并在报纸上公开刊登广告寻找儿歌《找朋友》的词曲作者。

然后在同年的6月4日,《光明日报》又刊登了一篇名为《〈找朋友〉舞曲来自匈牙利》的文章,找到了答案,全文如下:

本报讯(记者刘志达、通讯员张玉玲)自本报1月12日刊出《寻找儿歌〈找朋友〉的著作权人》一文后,有同志声明自己是此舞曲的著作权人,同时也有另外的信息: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说,1953年上海自立书店出版的一本《舞蹈曲谱

》中,有一首《匈牙利集体舞》,其旋律与《找朋友》的一样:另一位读者说,他90岁的母亲在青年时代就跳过《找朋友》这个曲子的集体舞。那么《找朋友》究竟出自哪里?最近一段时间,记者采访了一些老艺术工作者、音乐专家,请他们回忆有关《找朋友》的事情。据他们说,《找朋友》舞曲来自匈牙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66岁的隆荫培(笔名隆宇)和73岁的董习玖两位研究员告诉记者,1950年,他们同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工作。当时团里成立了一个有七八人的辅导小组,负责普及推广集体舞,他们两人都是小组的成员,组长是赵云鹏(已去世)。那时,他们先向一些舞蹈家学跳或自己创编一些集体舞,再到劳动人民文化宫

等地去推广、普及。

关于《找朋友》舞曲,隆荫培说,当年在北京大翔凤胡同中央戏剧学院的操场上学跳集体舞时,听钱明等教跳舞的老师讲过,这个曲子是他们1949年从匈牙利“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带回来的。董习玖研究员告诉记者,说起这事,当时学跳这个舞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她说,参加那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中国代表团,因腰鼓舞和秧歌舞而获得大奖,特别是郭兰英

唱《妇女自由歌》得了个人奖,秧歌舞也跳得好,全国上下影响很大。董习玖非常清楚地记得,在教跳匈牙利邀请舞时,钱明、于夫等男同志穿的是出国时做的深蓝色中山装,郭兰英穿的是一件咖啡色的西服裙,而他们学跳舞的同志都还穿着“二尺半”的灰衣服。

隆荫培和董习玖说,当时这个曲子的名字叫《邀请舞》。

今年已经74岁的钱明,是中国音乐学院

的离休干部。谈起《邀请舞》,他很是激动,他说他又想起了当年布达佩斯那个青年人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他记得,那是一个灯火辉煌的夜晚,来自中国、东欧、朝鲜、苏联等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人欢聚在布达佩斯英雄广场,载歌载舞,气氛非常热烈。匈牙利的姑娘们跳起了民族舞蹈,曲调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找朋友》的曲调,她们边跳边唱,热情地邀请外国朋友共舞。这支舞曲旋律明快,舞蹈动作也很简洁,中国代表团的成员都被打动了,大家就跟着匈牙利姑娘们跳了起来。他很容易地记住了这支舞的曲子和舞蹈动作,但由于语言不通,没能学会歌词。因为这支曲子是在邀请舞伴时跳的,唱着它,敬礼、握手,你请我、我请你,同志们就叫它《邀请舞》。回国后,正逢全国推广集体舞,《邀请舞》因其简单易学,很快在全国推广。钱明说,他印象较深的一次教跳,是1950年中央戏剧学院成立后,在大翔凤胡同的舞蹈团的一次 *** ,开始只有几个去过匈牙利的同志跳,后来大家都跟着学,不一会就都会跳了。

中央歌舞团76岁的离休干部孟于,中国歌剧舞剧院66岁的离休干部、双簧管演奏家王小寿等老同志,当年曾与钱明一同到匈牙利参加过青年联欢节,他们也记得在布达佩斯的联欢节上跳过这支舞,并肯定地说,匈牙利《邀请舞》的曲子,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找朋友》。

*** 政治部离休干部、前进歌舞团原副团长丁帆,特意找出了半个世纪前参加匈牙利青年联欢节时写的日记。日记上记着“在联欢节的空隙时间中,青年人自然、随意地跳起了舞。……我们用匈牙利语和汉语,半中半洋地唱着‘阿依林、萨巴恰,你是我的好朋友’。”他说:“代表团回国后,在北京、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地的汇报演出中跳过这个匈牙利舞蹈,学的人很多。”丁帆说,当时的曲子就是现在所说的《找朋友》的曲子,歌词可能是代表团的成员和翻译们共同凑起来的。由于青年时代那次匈牙利之行太难忘了,一直到现在,他有时高兴起来还要随口唱起“阿依林、萨巴恰,你是我的好朋友。”

中央民族乐团的离休干部、著名笛子演奏家王铁锤

也说,与《找朋友》旋律一样的舞曲,他17岁时在匈牙利联欢节上就曾跳过。王铁锤还告诉记者,这支曲子活泼、欢快的旋律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回国后曾在一部描写金日成年轻时的朝鲜故事片中发现,40年代初期朝鲜人就哼唱着这支曲子跳集体舞。

记者又找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硕士生导师梁茂春教授,请他鉴别《找朋友》曲子的旋律。长期从事音乐理论研究的梁教授认为,这支曲子中的七声音阶的特点,是我国民族音乐所不具有的,带有欧洲味。

匈牙利驻华大使馆的文化官员海博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在匈牙利上学时也听过这首歌、跳过这个舞。他证实匈牙利语中“萨巴恰”一词是“自由”的意思。

更多儿歌找朋友教案(儿歌找朋友伴奏)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