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青海人都是南京人吗(明朝南京人迁西宁),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青海人都是南京人吗(明朝南京人迁西宁)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青海人都是南京人吗(明朝南京人迁西宁)

民间传说

青海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传说,认为青海汉族是从“南京竹子巷”迁来的。故事的大致情节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的某个正月十五日,“南京竹子巷”的民众在演出社火时捆扎了一个大脚马猴,有位大臣认为侮辱了马皇后(隐射马皇后脚大而丑,当时的女人以小脚为美),朱元璋便将这些老百姓都发配到了西地。故事有多个版本,在青海民间至少流传了几百年。“竹子巷”是音译,有关的史料和民间家谱中有苎丝巷、珠玑巷、主司巷、珠市巷、朱子巷、珠子巷、竹丝巷、诸市巷、猪市巷、竹紫巷等多个异名。,“南京竹子巷”赐予着许许多多青海人一个祖辈相传的梦。这梦,迷人而飘忽不定,清晰又不可捉摸。它,把许许多多青海人的根紧紧地系在一起。如今居住在青海东部的西宁、大通、乐都、化隆、湟中、湟源、门源、民和、贵德等地的许多 *** 都称其祖先来自南京竹子巷、珠玑巷或珠司巷。

传说明太祖洪武九年(《明史演义》记为洪武三年),珠子巷在元宵节玩花灯,有猴子扮大脚倒骑马的角色,此举有嘲讽马后之嫌。马皇后世称马大脚,至今南京江边石灰岩上仍留有一双她深深的脚印,足有一尺多长,据说是朱元璋北伐时,她每天在江边守望,久而久之,竟将石头踩出两个大坑。对古代的妇女而言,长有一双令人生厌的大脚无疑是严重的生理缺陷,崇尚三寸金莲的六朝遗风席卷大江南北,丈夫贵为天子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世俗偏见。身为皇后,母仪天下,珠玑巷里那点小动静不知怎么让她知道了。老婆的枕边风,胜过别人的大炮筒,于是龙颜大怒,将珠子巷这些刁民统统发往西北边陲。

又一传说某年元宵节,朱元璋微服出行。到了南京城的聚宝门外,见街上一户人家门口悬挂一只彩灯,上面绘了一个大脚妇人,怀抱一只西瓜而坐。朱元璋站在灯下,当时脸色就变了。据他猜度,“怀”谐音“淮”,西瓜取一个“西”字,合起来就是“淮西”。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一带,统称淮西,即淮河的西边,又称淮右。他自己说“朕本淮右布衣,起于田垅”。他自己这么谦虚是可以的,但绝不允许别人说他是泥腿子出身。他觉得这盏灯笼上的画是讥刺马皇后乃“淮西的大脚妇”,不觉勃然大怒。立即命令锦衣卫将这一家九族三百余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掉,如此仍不解气,还将这条街上的所有居民,全部发配到蛮荒之地充军。这蛮荒之地就是青海。

传说三,明 *** 发现珠子巷里有人意图谋反,因查不出肇事者,便将全部居民**到一大树下。什么树?可能是香樟,也可能是臭椿,但绝不是山西洪洞的大槐树。 *** 的移民政策得不到居民的响应,愿意往西北的只稀稀落落站出来少数人,大部分赖在原地未动,自以为得计。工作成效汇报到皇上那里,朱洪武说:“权时处置,顿挫奸顽”。圣旨下,那站出来的少数人才是良民,留住京城,其余“奸宄之徒”一律充军,黥其面,徙西北以上所云是否真实,我不敢苟同。 *** 多少有点诚信意识,朝令夕改,难免有欺诈之嫌。那站出来的少数人确实是服从组织分配的好同志,但被充军发配的多数人中难免也有好人,只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罢了,却被无辜株连,作了“权时处置”的牺牲品,毫无转圜的余地,何其冤枉也哉如今扎根在河湟谷地的古移民的后裔多称来自南京珠子巷。

各县县志和出土碑文

1981年在西宁南滩发现的立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文林郎李世荣墓志说:“先世直隶应天人,始祖侨居西宁。”民和县硖门乡石家庄《石氏源流》碑文记载:“石氏祖籍南京主司巷人,洪武年间来至西宁,……后居腰路石家庄、硖门。”

《化隆县志》载:

自南京迁来青海高原的汉族后裔,如今遍及青海东部各县。化隆县加合乡藏滩村陈氏,本籍南京珠玑巷,明洪武年间徙居乐都东关,后因子孙繁衍,一部分迁居湟水南岸岗子沟台子定居。清乾隆中期居于台子的六世祖良复徙巴燕戍,应招定居于西堡界藏滩村以垦殖为业。据传,藏滩一带的土地均为陈氏最初开发为耕地的。现有陈姓人口270余人,分别居于加合、巴燕、甘都、西宁等地。巴燕镇绽麻村莫氏,本籍南京,于明洪武年间徙居西宁临城小寨,到七世祖莫绪成,携妻及子良宽等,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徙居巴燕戍格城东白土丫壑耕田为业,后发展为两支,今分布于化隆的地滩、绽麻、巴燕、谢家滩等地。

《乐都县志》载:

乐都县峰堆、瞿昙李氏、老鸦谢氏、亲仁赵氏 张氏、马营大仓李氏,均系明代自南京迁徙而来的。并且部分家谱中皆有记载,于朱子巷、珠玑巷、主司巷等地迁至今乐都,据推测这几处应为一处,发音不同,从而出现不同字眼。高店巨氏,祖籍陕西凤翔府峻山县,后迁居南京,明永乐初年(1403年),其祖方孝儒一案被杀,家庭恐遭株连从南京迁居乐都,后裔分居于今高店、城台、雨润以及大通和湟中县。

《湟中县志》载:

湟中县大源、大才、共和、维新、西堡、鲁沙尔和省图书馆所存17户姓氏的家谱资料均表明,其中有11户是明洪武年间从南京迁来。内有军户、罪犯和被株连的百姓,均是举家迁移。还有6户中,祖籍山西曲活县元树二户、陕西三原县亚户、扬州江都1户、河州1户。

《湟源县志》载:

据1985年在湟源县大华乡的池汉村、塔湾、崖根、红土湾、后庄、河南、阿家图村,申中乡的申中、韭菜沟,波航乡的纳隆村,城郊乡的河拉台、纳隆口等11个村的1704户家庭宗谱调查,其中有1413户,6651人祖籍为南京一带,系明代洪武、天启年间充军、移民而来。

《大通县志》记载:

大通县外川和城关镇的不少汉族其祖籍就是南京竹市巷的,于明洪武年间被充发迁移至此地。

更多青海人都是南京人吗(明朝南京人迁西宁)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