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活动主题:1.认知我们的节日——七夕;2.剪纸——拉花
活动内容:
一、听故事、讲由来、谈演变(通过讲故事等风趣幽默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七夕节)
二、通过学习剪纸,用我们的巧手剪出相关作品(通过亲手操作,体验乞巧节的快乐)
三、作品展示:用所有人的作品做一副美妙的七夕图。
活动目标:让孩子们了解、熟知并体验美好的七夕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帮助孩子形成认真、耐心、细致、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巩固已有知识(数学、目测、折叠、使用剪刀),学习新的技能(制作拉花)。
活动准备:
一、适合折叠、拉伸,柔韧性较好的彩色纸。每人两种,尺寸相同的颜色相同(共三种颜色的纸,两种尺寸:1.长方形纸每人两张,宽12厘米,长是宽的2—3倍。2.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纸每人两张。)
二、双面胶两人一卷。
三、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讲七夕节的由来、故事、习俗(内容见前面资料)。
今天的七夕节,我们就来做手工、练巧手。学习剪拉花。
二、示范讲解拉花的剪法:
1.长方形纸对折两次(和长度平行扇面折)从折叠垂直的方向两边对剪,剪距1厘米,剪到头留0.8厘米不剪断。
2.正方形纸对角折三次,从长边开始顺着直边1.5厘米处开始剪,后边间距同样1厘米。
3.示范粘合方法:主要是正方形的粘合,本人的两张四角粘合。
折叠方法
拉花成品
4.动手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5.指导学生粘合拉花链:每人先把自己的两条连起来,然后几个人的互相粘连起来,形成适当的长度。正方形拉花和别人的中心粘连。三种颜色有规律地间隔。
6.用做好的拉花装饰七夕图。
评价:每个同学都能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使用剪刀越来越熟练,共用一盘胶带时互相谦让、等待、不抢夺,体现了互助有爱、团结协作的精神,作品完成的很好。为我们自己鼓掌喝彩!只要我们平时和牛郎织女一样勤劳,肯干,头脑和手指就会越来越聪明、越灵巧。
课后反思总结:1.在配班老师的协助配合下,今天的手工拉花完成了预定目标,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很高,最后都完成了作业,展示了作品。有的孩子有自创欲望,如果延伸学习折剪法,会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2.教师一定要提前熟练折叠方法。需要的纸要在课前准备成要求的形状。
3.皱纹纸的纸质有点軟,效果不是很好,应该选择薄而有韧性的纸。
参考资料:农历七月七日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叫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这个节日怎么来的呢?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和对数字的崇拜。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
关于七夕节有很多传说和故事,最普遍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人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灵巧的手艺,所以这天也被称为乞巧节。
牛郎是一个勤劳、诚恳的农民,织女从天上下凡,和牛郎结成夫妻后,日子过得很幸福,天上的王母娘娘把织女召回天上,牛郎去找织女,王母娘娘就用银河把他们隔开,每年只能见一次,就是七月七日的鹊桥会。
习俗01,为牛庆生:儿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习俗02,乞巧活动:七夕节的夜晚,姑娘们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妇女们结扎穿花衣的草人,叫巧姑,还有供瓜果,栽种豆苗、青葱,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