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深藏故宫,启功与谢稚柳意见不同的传世国宝级书法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书苑中,篆、隶、楷、行、草,百花竞放,名家辈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如果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放眼望去,就会发现初唐、中唐,群峰并峙,迄至晚唐,却只有柳公权独领 *** 。
《神策军碑》
柳公权所创造的柳体楷书,骨雄力健,瘦硬通神,风格独特,法度森严,兼有众美,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而为后世景仰,成为人们临习的典范。在现代,凡稍涉中国书法者,无不知道柳体。
柳公权 兰亭诗
柳公权的楷书几乎是每个习书者必学之范字。他的人品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他的人品又融入其字中,形成字如其人的风格,这其中无不渗透出浓厚的禅学意味。
柳公权《蒙诏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话锋一转,今天书扬文化要讲的却不是柳公权的楷书,而是柳公权罕见的传世行书代表作品《蒙诏帖》。对于这件启功先生认为是伪迹,“乃知今传墨迹本是他人放笔临写者,且删节文字,以致不辞。”而谢稚柳先生却认为是柳字杰构,真迹无疑。当代著名的学者曹宝麟先生也是同意谢稚柳的说法,认为这是一件真迹。
柳公权《蒙诏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跋王献之《送梨帖》
《蒙诏帖》传为柳公权写的一通信札,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
柳公权《奉荣帖》
当时柳公权四十四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 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自文皇、大令而自成家,奇妙竟日玩之不倦。”且帖后钤有“绍兴”、“韩世能印”、“冯氏鹿庵珍藏图书籍印”、“安岐之印”等鉴藏印,说明曾经宋内府、明韩世能、清冯铨、安岐收藏,以后又入清内府,曾刻入《三希堂法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柳公权《辱问帖》
柳公权《辱问帖》
此帖也称《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三希堂帖》等。《蒙诏帖》,墨迹纸本,又名《翰林帖》,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柳公权《紫丝靸帖》
《蒙诏帖》用笔雄健,气势豪宕。第一行“公权蒙”三字联绵出之,字硕大,笔力纵横,如见柳公权血气方刚,精魄四射。其后三行笔走龙蛇,曲折连环;行间大小错落,锋出则破空杀纸,游丝则刚柔兼济,气势一泻无碍。后三行,虽字由大而趋小,随手变格,转换出瘦劲面目,然而气脉贯通,豪气流荡至于终篇。
柳公权《复东林寺碑》
柳公权的书法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播中外,风神自远。当时许多著名人物的墓碑和墓志非柳公权书写不可,否则人们会认为子孙不孝当时许多国外来唐朝访问和交流的学者和官员,都不惜重金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柳公权《高元裕神道碑》
柳公权的书法对后世书法,特别是楷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书法本身的特质方面,如对后人楷书用笔、结构及章法影响,而且表现在艺术创造精神和个性的感染和影响方面。
柳公权《魏谟先庙碑》墨拓 唐大中6年(852)11月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释文】: 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ps:头条号书扬文化开通一年来,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您喜欢书扬文化的内容,欢迎关注头条号书扬文化、公共平台书扬文化(微信号:shuyangwenhua),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也欢迎提出您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