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 | 王永康(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 国家枣种质资源圃/基因库)
世界红枣在中国,中国红枣在国家枣种质资源圃。被誉为“世界红枣大观园”的国家枣种质资源圃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内,是农业农村部、科技部和财政部三部共建共管、“六五”期间首批成立的、惟一的国家级枣专一性种质资源圃和共享服务平台,迄今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最大树龄超过60年。
种质资源(包括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等)是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是开展种业创新振兴的“芯片”,是保障国家安全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是全世界枣的起源中心、演化中心和生产中心,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文献记载品种超千份。我国始终重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在加强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于1956-1957,1979-1983和2016至今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包括枣在内的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目前第三次全国普查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经过科研人员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目前已有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980份枣和酸枣种质资源荟萃于国家枣种质资源圃,把这里作为它们最安全的家园长期安居于此,为社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保存的品种资源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品种类型丰富多样,尤其是果实形态各异,成熟季节枣园内枝头挂满颗颗红心,空气中飘逸着浓郁的枣香味,斑斓多彩,回味无穷,与前来观赏、调研考察的广大爱枣有识之士、枣农和科研专业人员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秋色风景线。
国家枣种质资源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种质保存数量最多、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基础设施完备、仪器设备齐全、研究手段先进、管理技术一流的现代化国家枣种质资源圃,现已成为开展科学研究、科国家枣种质资源圃内名优品种群英荟萃,许多品种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品种支撑作用。金丝小枣、吕梁木枣、灰枣、骏枣、婆枣、冬枣、圆铃枣、长红枣、扁核酸、临猗梨枣等“十大元帅”是全国十大主栽品种,其生产规模占到全部品种的80%以上,尤其是灰枣、骏枣和冬枣栽培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骏枣和灰枣是果实品质佳、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制干品种,2000以后从内地引入到新疆等西部地区性状表现突出,并开始大规模栽培,至今该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枣主产区。冬枣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鲜食品种,该品种鲜食品质优良,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环渤海地区,2005年以后开始在山西南部和陕西大荔等地区大面积发展,该区域成为我国优质鲜食枣设施栽培生产基地。临猗梨枣果个特大,丰产性极好,适应性好,且适宜矮化密植栽培的优良鲜食品种,在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生产,掀起枣树规模生产栽培的热潮。90年代后期,临猗梨枣逐步被冬枣等更优质的品种替代。部分主产省的主栽品种独具特色,如山西曾评选出原产本省的十大名枣,除了临猗梨枣、壶瓶枣、骏枣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栽培外,板枣、官滩枣等品种的制干品质优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名优特果品。
除了食用果实外,部分品种的枝、叶、果实等还具有一些特异性状,具有一定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主要品种包括磨盘枣、茶壶枣、葫芦枣、辣角枣、羊奶枣、羊角枣、柿蒂枣、柿饼枣、龙枣、胎里红、三变色、大叶无核枣、无核小枣等。
种质资源的重要价值在于科研和培育新品种利用。在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DNA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选育新品种方面,至今将近有200个枣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对促进枣产业品种结构调整和果品多样化、优质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尽管如此,由于枣树独特的开花结实习性,枣的杂交育种依然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选育品种仍采用自然变异选种,种质资源携带的优异性状基因难以人为地整合在品种中,育种效率低、效果差,严重制约着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育种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需开展诸如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在枣树育种上的应用研究,为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成效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