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就像我们之前在第(61)那篇里所描述的那样——2017年新军改后,原54集团军的127师被一拆为二,其中以379团和炮兵团为基础,改编为某合成旅,沿用原来127师的 *** 并转隶82集团军;而以380团和师装甲团为基础,再加上原47集团军的装甲9旅一部分,组建某合成旅,留建83集团军。
而使用的“131”这个 *** ,原来是原44军131师的,即当年东野七纵20师。44军和45军合并编为54军的时候,131师的师部调归海军,后发展为海军航空兵3师(海军第一个建制轰炸机师)。其辖下的391团调入54军,后发展为54集团军的工兵团(即现在的工化旅);而392团则调入41军122师为新的366团(原366团参加抗美援朝,分散补入45师),现已被裁撤。
装甲9旅的历史沿革我在76那篇帖子里简单介绍过,这里就不赘述了,主要聊一下380团。
380团前身最远可追溯至秋收起义后改编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从履历出身上看牛得一塌糊涂。不过大家都知道,秋收起义进攻计划受挫后,2团基本上被打散,部分部队编入3团,后来三湾改编时全军编为1个团,而三湾改编中开创了我军历史上“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的连队,“红一连”也延续至后来的380团建制内。之后在教员的带领下,这些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始了游击队生涯。
“秋收起义”油画
1929年初,红5军副军长黄公略带领45名干部将永新、莲花、宁冈等县4支游击大队组成了江西工农红军第3纵队,后于1930年编入新成立的红6军,仍为第3纵队,这可以看做是380团的直系前身部队。之后部队几经发展,最终在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大整编的时候,改编为红一方面军1军团1师2团(秋收起义红二团)。红军长征后,“红二团”连续突破四道封锁线,牺牲颇大。之后,先是策应红一团强渡大渡河,再策应红四团飞夺泸定桥,虽不是主角,但任务完成得很不错。长征到达陕北后,与1935年9月18日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2大队,同年11月下旬编入红1军团2师为2团。1937年春,改称红一军团2师6团,先后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战斗。
秋收起义红二团
抗战开始后,红6团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3营(营长是老熟人梁大牙),之后即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大捷。1938年11月,3营在685团编成内挺进华中,东,赴山东微山湖西地区。次年1月,扩编为苏鲁支队3大队,同年3月改称苏鲁豫支队3大队。1940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为1支队2团,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并于同年10月改称八路军第115师教导1旅2团。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组建了七个师又一个独立旅,2团随教1旅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20团,作为新四军军部机动部队,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在开辟巩固扩大苏北抗日根据地和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八年抗战中为人民立下了光辉业绩,自身也在战斗中进一步成长壮大。
苏鲁豫支队南下进军豫皖苏边区
抗战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新四军3师奉命于1945年10月挺进东北。11月,抵达辽宁锦州,被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建制,20团 *** 不变。1946年2月,20团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随后的四平保卫战中,20团在泉头车站一线阻击敌新1军50师先头部队的四路进攻,打得非常好。1946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六纵成立,20团改编为六纵16师47团。1948年1月,改称东野六纵16师47团,同年11月改称 *** 43军127师380团。
四平保卫战
之前我们在第(61)那篇里介绍379团(46团)时曾聊过它七次冲锋攻下阵地的事迹。同样是在焦家岭战斗中,47团也毫不逊色,两次冲锋未果,反遭敌人数次反击,伤亡较大。但47团咬紧牙关,发动第三次猛烈攻击,终将敌阵脚打乱,毙新1军50师150团副团长。之后47团随127师先后参加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战斗,为东北乃至全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国后127师的历史前面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8月,380团通信连班长徐洪刚在探亲归队途中见义勇为,被歹徒连刺14刀,引起社会极大反响。除了一等功和其它荣誉称号外,徐洪刚后来还受到军委主席的接见,并为其题词。而徐洪刚也不忘初心,在之后的98抗洪抢险,08汶川地震抢险等行动中身先士卒,再立新功,现在似乎为驻藏某部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