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写作时间:2022年1月20日起,于23日止;会续更。
所用软件:excel即可。
怎样服用本文?→见本文解决的问题,若认为日后有需要,建议粗略浏览后收藏;若当下有需要,则请认真阅读并收藏。
本文将解决如下问题:
1. 时间序列数据其季节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时序数据进行季节性因素消除?
2. 怎么用移动平均法消除时序数据季节性因素?
2.1 移动平均法是什么?
2.2 为什么采用移动平均法来消除?
2.3 怎样使用移动平均法来消除?
3. 怎么用季节因子调整法消除时序数据季节性因素?(会续更第3.)
Solution:
1. 时间序列数据其季节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时序数据进行季节性因素消除?
首先,每个时间序列的值,都可表示为乘法or加法or混合(加法和乘法的混合)模型。(eg:乘法T*S*C*I,加法T+S+C+I,混合模型较少使用(网上这方面资料较少))
其中:
T→长期趋势
S→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I→不规则变动
即体会一下,说的是每个时间序列数据有其长期的变动趋势、也可能受季节性的影响、可能会有循环变动、以及受不可控的不规则变动的影响。
因此,长期趋势必定存在,季节变动因素和循环变动因素则不一定存在,当季节变动因素or循环变动因素不存在时,在乘法中取值为1,在加法中取值为0即可。
如何区分加法/乘法模型?
加法模型中单个因子的效应被区分开来,它人为地忽略了相互之间的作用;
乘法模型则考虑了相互的作用,随着数据的值增大,季节性的值也随之增大,大多数时间序列都展现这种模式。
如何选择加法/乘法模型?
当数据中季节性趋势随数据增加而增大时,选择乘法模型。
当数据中季节性趋势不取决于数据的变动时,选择加法模型。
或可对二者进行尝试,看哪一种更适合模型。
故时序数据季节性因素就是S,因此消除季节性因素在乘法模型中即把S提取出来,并用时序数据除以S,即可消除掉时序数据的季节性因素。在加法模型中也是把S提取出来,并用时序数据减去S,即可消除时序数据的季节性因素。
总结:
乘法模型消除季节性因素→
加法模型消除季节性因素→
为什么要对时序数据进行季节性因素消除?
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时序数据可能会呈现出一年中两头高中间低,或者说春夏高秋冬低(例如冰棍的售卖量)的特征,这样就不便于我们对实际销售能力的研究(量化或预测),实际销售能力应当排除季节的影响因素来进行研究,因此这时候对数据进行消除季节性影响,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研究的精度。
消除季节性因素的两大方法:
→季节指数调整方法:它通过修正原始数据(消除原始数据的季节性因素),使其更符合实际数据变化的客观规律,能较大地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季节因子调整方法:季节因子方法是一种事后修正预测值的方法,即通过拟合值对预测值进行指数调整,可以消除季节性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下面以乘法模型为例。
2. 怎么用移动平均法消除时序数据季节性因素?
上文提到,季节指数调整方法是通过修正原始数据,即消除原始数据的季节性因素,使其更符合实际数据变化的客观规律→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消除呢?→采用移动平均法
2.1 移动平均法是什么?
推荐阅读该博文有较详细介绍:https://blog.csdn.net/qq_29831163/article/details/89440426。总的来说,移动平均法可对过去的时序数据取一定权重或相同权重的平均,来进行下一阶段的预测。
2.2 为什么采用移动平均法来消除?
正因为移动平均法对过去数据进行平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削弱时间序列中的不规则变动和其他变动,修匀原序列,揭示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
总结,移动平均法的特点:
①对原数据具有平滑或修匀的作用,时距项数N越大,对数据数列的修匀作用越强。
②时距项数N为偶数时,需再进行中心化移动平均(即需再进行一次时距项数N为2的移动平均)。
③项数N与季节变动长度一致才能消除季节变动;
项数N与周期变动长度一致才能消除周期变动;
因此通过移动平均法,可以将原始数据(T*S*C*I)变成(T*C),因为移动平均将数据中的不规则变动和其他变动(当平均项数N是季节性因素的周期时,其他变动就是指季节变动S)消除/削弱了!
2.3 怎样使用移动平均法来消除?
用excel来解决,下面以一个时间序列数据(季节性因素周期为12)来说明。
第一步:利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出时序数据的T*C。
PS:如果想要自动进行移动平均则采用MS Office-Excel,若手动可采用WPS-Excel的AVERAGE函数进行操作。
【ms-Excel版】
‘数据-数据分析(右边)-移动平均-确定’,有些ms-Excel中无数据分析,可自行百度或知乎如何添加这个功能。
结果:
由移动平均法的算法,前11个月份因为数据不足,因此输出none,但这不影响最终得到的结果,因为季节影响指数每个月份相同,而不是每个数据相同,因此只要每个月份都有数据,就可以得到相应月份的季节指数。
【WPS-Excel版】可通过输入公式来计算:
然后再进行整列填充即可。
第二步:再进行一次2次移动平均。
根据移动平均法的特点②,可回看上文,只要项数是偶数,则需要再进行一次2次移动平均,因为刚才是12,因此需在进行一次移动平均,步骤与第一步同,只是间隔改成2,相应的输入输出范围进行修改即可。
注意:因为是对12次移动平均后的数据再进行2次移动平均,因此输入区域需要选择的是12次移动平均的数据,输出区域则选择下一列对应的空白处。
结果:
这样,就得到了时序数据的T*C。
第三步:得到S*I和S。(得到S就是得到了初步的季节指数)
算出T*C后,因为原始数据(T*S*C*I),因此要得到S,则先求出S*I,即季节和不规则变动先,则可通过
,再通过平均月份(平均月份则削弱了不规则变动)得到季节指数S=
(因为平均月份可视为将不规则因素减小至无)
先求出S*I:直接输入公式,利用原数据除以T*C数据即可得到S*I。
再求出S:通过对月份进行平均进行消除不规则变动因素I,即可得到初步的S。
这里为什么是说是初步的?因为这样得到的12个季节指数之和往往不是等于12(我们总是想权重得到是与周期数相同,才能便于被视为是同一季节性周期中的影响比例),因此通过一定的“归12化”就可以将最终指数求出来。
例如:这里所说的平均是指将1月份的S*I值相加再平均即可得到初步的S。
所以结果:所用函数是AVERAGE
第四步:得到最终指数。
刚才所说,一般我们要把指数之和调整为周期数,以便衡量出其在周期中的比例。
①这种调整,若月度则之和为12,因为每个月有相应的季节指数;若季度则之和为4,因为每个季度有相应的季节指数)。本例题中,引入因子
(注意:
于第三步已提到,就是算出来的初步的季节指数)季度则相应改为4。最终的季节指数为红色部分,注意月份的对应。引入因子和季节指数部分直接用公式函数即可得到,见下两图。
得到最终指数。
第五步:得到剔除掉季节性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T*C*I)
因为得到了最终季节指数S,因此利用原始数据(T*S*C*I)除以季节指数(S),即可以得到剔除掉季节性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T*C*I)
这样,就通过对原始数据消除季节性影响因素,以便于从数据的本质出发去进行预测研究。
写文不易,若对你有一点帮助,也请点个赞再走叭。
第3.待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