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三区三线”空间关系示意图(来源网络)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入了关键时期,“三区三线”划定再次成为焦点。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各类控制线与约束性指标,都是规划传导的重要内容,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刚性管控作用的政策工具。
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控制线体系,主要由三条基本控制线,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其他重要控制线组成。
》《国土空间规划十大核心指标》,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者提供了有益参考。
选出的国土空间规划十大控制线:
永久基本农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法确定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实施特殊保护的耕地。三条基本控制线的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原本在生态保护红线之后,但近期已调整为“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域、水域、海域等区域。
城镇开发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自然资源部已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规则,详见:《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4项原则9条规则》。
历史文化保护线:包括城市紫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水下文物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历史城区、古树名木等在内的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控制线,按照国家要求需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严格保护。在中心城区规划层次,主要划定城市紫线。
洪涝风险控制线:为保障防洪排涝系统的完整性和通达性,为雨洪水蓄滞和行洪划定的自然空间和重大调蓄设施用地范围,包括河湖湿地、坑塘农区、绿地洼地、涝水行洪通道等,以及具备雨水蓄排功能的地下调蓄设施和隧道等预留的空间。另,部分地方要求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灾害影响与安全防护范围线。
村庄建设边界: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村庄开发建设的地域空间边界,是规划保留且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以及因村庄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各地都在探索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成为村庄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定义主要参考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
规划绿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界线。
规划蓝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规划黄线: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必须控制的重要基础设施用地及廊道控制界线。
规划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但一般主要是指道路红线。用地红线指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界线;建筑红线指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控制界线。
除上述10条控制线以外,相对而言没那么重要的,还有原城市规划七线中的黑线、橙线,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控制线;矿产资源富集地区划定的矿产资源控制线,工业发达地区比如珠三角划定的工业用地保护线,有些地方划定的特色产业用地控制线比如贵州仁怀市的“酒线”等。
注:以上内容,或有缺误,仅供参考。
阅读原文:国土空间规划十大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