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东汉经学家杜子春
杜子春 (约公元前30—约公元58年),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西汉末向经学家刘歆学习《周礼》,东汉儒者郑众、贾逵并从受业。自此,《周礼》之学始传。他所注的《周礼》曾为后来的经学大师、教育家郑玄注的《三礼注解》所采用,卒葬缑氏镇官庄村南。
东汉名臣庞太尉庞参
庞参(?——136)偃师缑氏人,东汉著名政治。官居太尉,为政清廉;兴利除弊,深得民心,是偃师历史上职位最高、政声很好的历史人物。《后汉书》、《东观汉记》都为庞参写了列传。
大唐高僧玄奘
玄奘(公元602~664),名陈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僧人,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大唐清官徐有功
徐有功 (公元634年—公元702年),名宏敏,宇有功,偃师人,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长期在司法任上,是唐武则天时期与酷吏斗争的一面旗帜,也是历史上罕见的一位以死守法、执正的法官、清官。死后武则天追赠他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显登位后加赠他为越州都督(一品)头衔。
大唐名臣毕构
毕构(650—716)唐代大臣。字隆择,河南偃师人,原籍东平。少举进士。神龙初迁中书舍人。睿宗时任吏部尚书、广州都督。景云时历任陕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充剑南道按察使,所任均有治绩,曾受睿宗玺书嘉奖,后任御史大夫、封魏县男。玄宗时官至河南尹、户部尚书。
大唐两朝宰相房琯
房琯 (696年-763年)字次律,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唐玄宗、肃宗两朝宰相.,与杜甫为“布衣”之交。天宝六载(747)五十一岁正月,坐与李适之、韦坚等善,贬宜春太守,任职2年。房琯始创的府学是宜春的第一所学校。明正德七年,知府在宜春台右侧建起了“名宦乡贤祠”,所祀仅13人,而房琯名列第一。
唐朝诗人宰相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 唐代诗人,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 武则天曾侄孙。 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北宋名相吕蒙正
吕蒙正 (公元944年—公元1011年),字圣功,北宋名臣,今偃师市佃庄镇相公庄人。吕蒙正宽已待人,节操廉洁,爱才识才,秉公荏才,有胆有识,直言敢谏,称著史册。《宋史》称他“遇事敢言,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在今佃庄镇相公庄村东北,仍存有吕蒙正幼时与母亲居住的寒窑遗址供人凭吊。
金代清官程震
程震 (公元1180年—公元1224年),字威卿,金代洛阳缑氏(今偃师市缑氏镇)人。程震经童出身,补将作侍郎。程震为官刚正清廉,又有才干,为民众鸣不平,不畏权贵。兴定初年(公元1217年),任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县令,治绩为河南第一,诏拜监察御史,葬于偃师市缑氏镇。
清朝藏书家武亿
武亿(1745—1799)清代偃师老城人。学识渊博,长于论证,是清代最有名的金石方志学家。他编著的《偃师县志金石遗文补》、主编的《鲁山县志》等,影响颇深 。来源:一米阳光资讯台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扫描二维码,即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