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目录一览:
兰花花原唱
兰花花原唱刘燕平。
《兰花花》是刘燕平演唱的陕北民歌,由周家洛采集和再创造而成,并由党音之改编,后由朱逢博、郭兰英、王昆、李波、阿宝等多人传唱,该曲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插曲和电视剧《爱在战火中》的主题曲。
歌曲歌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img]兰花花歌词
《兰花花》
创作者:周家洛
原唱:刘燕平
歌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长得十分招人喜欢。在红军攻下临镇时,兰花花与部队里一位年轻的战士情投意合,并发誓永不分离。不久红军接到新的任务,两人不得不分离,生死不知。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兰花花的父母知道兰花花与人相爱,但男方是一个大头兵,便做主把她嫁与任小喜,后来任小喜死后,兰花花又被迫嫁与大户石家,兰花花最终不满社会的腐朽、不满人生的不幸,在这种痛苦下郁郁寡欢而死。战士回来后,为她写下了这首《兰花花》。
歌曲兰花花原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5][3]歌曲鉴赏
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句组成,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
兰花花特别是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的演绎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改编,她将《兰花花》这首民歌唱得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全新兰花花的形象。《兰花花》的音乐元素主要来自与信天游,是流传在西北广大地区的民歌形式。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状,例如《兰花花》这首乐曲一共有八段唱词,在前两段的唱词中,第一段的第一句用的是“兴”,第二段的第一句用的是“比”。以五谷中的高粱最高比喻兰花花最美,以青线、蓝线颜色的光彩夺目来衬托兰花花的动人风采,使用了“兴”的手法。《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各乐段多次反复构成,结构关系平衡,清晰。《信天游》各句唱词字数没有平格的限制,但比较对称,押韵。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兰花花》的板式――中板――慢板――快板――摇板――行板,拍子也由刚开始的4/2拍变为4/4拍――4/2拍――散拍子――4/4拍。演唱的速度是:开始的是由“中速、稍自由,激昂到缓慢”,到“缓慢、悲伤、渐快、慢而弱”――“突快、愤怒、反抗地、紧打慢唱、急迫地”――“开阔、无限 *** 、慢而弱的”这样的过程。位置是歌唱者经常要提到的一个词。通常对于位置的解释是“声音的高位置”“打哈欠”“哭着唱”。歌唱的高位置要求歌唱者必须有较深的呼吸,喉咙一定要打开,喉头保持稳定,解决换声区,用软起音不要用硬起音等。训练高位置声音,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形成高位置声音,主要是口咽腔和鼻咽腔,而鼻咽腔在声音的高位置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鼻咽腔声音不是鼻音而是在气息的支持下,通过口腔后部的齿音,坐住喉结而产生的。鼻咽腔在歌唱中用于起音,用鼻咽腔起音叫软起音,这种声音的特点柔和、自然,而且较明亮,具有高位置的特点。低位置声音听上去大部分是开放着唱的,声音是扁平的、横的,没有垂直和竖立的感觉,也没有很大的音量,声音越往上越窄,越挤,到换声区以上有喊叫的感觉,而且音色变化很小,也不能唱出渐强渐弱的声音,声音是紧迫的,传不远,更谈不上有穿透力。因此就不能完整地演唱好一首歌曲。这段歌词旋律慢了一倍,以诉说为主,唱歌时张嘴与吸气同时进行,此时当唱第一句时,“正月里那个说媒”软腭要抬起来,要感觉到累,气吸要随着歌曲的节奏从后背吐出去,软腭要始终吸着。每句词的最后一个字都要带点哭腔的味道,这样能够体现出主人公兰花花的无助与痛苦。最后有一句“你要死来你早早死,你早早的死”,这句话中的“死”字,要有种爆发的感觉,像火山一样喷出去,表达了兰花花此时心中的恨。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而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用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来传达情意。在歌唱中必须做到声音与语言的高度统一,就必须做到字正腔圆。在演唱时语言处理的非常得当,咬字吐字自然亲切,与音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中可以得到的提示: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语态,既要有清晰地咬字吐字又要有声音的完美统一。歌曲中“青线线蓝线线,蓝个莹莹地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地爱死个人”,这句体现了陕北民歌独有的味道,“生下”按陕北这一带的方言要唱平舌音,读为(sengha)、“爱”要唱“ng-ai”,字头要唱“ng”,归韵要唱“ai”,“实实”读为(sisi)、哥哥读为(guoguo),“人”字也不是唱前鼻音“ren”而是唱后鼻音“reng”,还有“线”“子”这些字要唱成儿化音“线儿”“子儿”,“蓝线线”和“田苗子儿”都是四度甩腔,此外第二段结束时那个“兰花花好”再唱第二个“花’字时应加一个下滑音,这样唱才会感到亲切有味,极大的增添了歌曲的魅力。[7][8][9]全曲是典型的“信天游”分节歌形式、两句体、多段式,具有很强的叙事性。第一、二段:开始以极高的音起句,曲调一开始就出现两次四度(6 2)跳进和句中的四度甩腔起强调和突出人物的作用。在兰花花的“花”字,其旋律la上用了波音,起强调和突出人物的作用。第三、四段:由G调转入C调,速度慢一半,语气也特别悲痛,描绘兰花花被迫出嫁情景,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礼教的无理与凶残,我们也能从音乐中听到兰花花那清晰的哭腔。第五、六段:通过果断而坚决的唱腔,可以感到女主人公的坚决的反抗。第七段:描写了兰花花的 *** ,采用了紧拉慢唱的摇板,情绪紧张而热烈。第八段:转回G调,用无限的 *** 刻画兰花花逃婚成功。用重复句,生动地表现出兰花花为追求美好的婚姻而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和大无畏的反抗斗争精神。[10]社会影响
陕北民歌《兰花花》用叙述的方式讲述了兰花花坚决不屈服的刚烈性格,对周家的老猴子的鄙视,同时也反映了兰花花渴望爱情、追求爱情的决心。歌曲矛盾冲突强烈,对兰花花性格的刻画非常到位,因此使《兰花花》成为经典歌曲,至今盛传不衰。后来它经过改编使得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完美结合,推动了中国地方民歌的发展。
民歌《兰花花》在文化内涵上对信天游的传播发展影响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上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音乐在文化功能、审美旨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德奥体制”音乐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新世纪里,有着传统风格的信天游在传承和发展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并没有止步不前,《兰花花》经过各名家大师的改编,新的《兰花花》在“移步不换形”的前提下对信天游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文化功能上的影响中西方音乐在文化功能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中国音乐重“娱己”,而西方音乐重“娱人”。西方音乐从古希腊起,就与戏剧一起面向公众演出,这种演出的目的具有极大的功利性特征。而中国的音乐文化生存的经济基础与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却使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自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传统农业社会具有自给自足的文化特点,因此行业文明成熟较晚,在这样的社会中,音乐基本上不可能作为“商品”而用于娱人。对比西方音乐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商业文明越成熟,其中“娱人”的成分就越多。而民歌《兰花花》的传唱,恰恰弥补了信天游在“娱人”能力上的缺点,民歌《兰花花》经过诸多歌唱家的传唱逐渐声传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由此可见,民歌《兰花花》在文化功能上对信天游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审美旨趣上的影响所谓审美旨趣,是指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要目的和意图。在这方面,中西方的差异在于西方音乐重“技巧”;中国音乐重“情味”。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一种自然抒发,自然不具备像西方音乐中的诸多技巧,西方音乐的各种炫技手法更能吸引大部分人群的关注。民歌《兰花花》经中国诸多著名歌唱家演唱后,尤其是阿宝的陕北原腔演唱,其中的“韵味”得以极大地展现,陕北人民的豪爽与朴实以及不屈的抗争精神深入人心,极大推动了信天游的传播与发展。信天游在文化内涵上的诸多特征,决定了它在审美效应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从而构成了与西方音乐迥然相异的审美思维和审美品格。在价值取向上的重要影响中国音乐的价值判断中,首要的不是技巧高下与否、新旧高下与否,而是风格的雅俗与否。而西方音乐重娱人、重技巧,因此在价值取向上讲究新旧之别。西方音乐由于重新旧,不断推出的新作品更容易作为“商品”吸引众多“消费者”,由于中国音乐重雅俗,信天游的新作品并没有很快的更新速度,很难与西方音乐进行“市场竞争”。但是民歌《兰花花》的传唱和我国诸多著名歌唱家对其的改编,歌曲中既有“青线线那个蓝线线”的雅,又有“照见周家猴老子好比一头猪”的俗,在雅俗共赏的国人面前,民歌《兰花花》对信天游的传播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思维方式上的重要影响综合与分析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从哲学意义上讲,又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上,西方音乐重分析,中国音乐重综合。在艺术形式上,西方声乐、器乐高度分离(如歌剧,交响乐),中国则歌舞一体(如戏曲)。民歌《兰花花》在演唱中具有丰富的感 *** 彩,伴随着少量的肢体表演,无时不刻不体现着陕北人民追求自由的抗争精神,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人,间接地推动了信天游的传播与发展。从传承特点上看,西方的歌唱在内容和步骤上一般要分为基本练习、练习曲、乐曲哲三个部分。而中国音乐则是“以曲代功”,民歌《兰花花》曲调简单,层次明显,便于传唱,这直接推动了信天游的传播与发展。[11]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状态2003年2003年中华民歌大赛最佳民歌改编奖获奖[12][13][14][15]
重要演出
时间地点内容2012年12月15日波兰国家剧院2012《聆听中国·陕北民歌音乐会》[16][17][18]2012年12月22日北京音乐厅找回祖先的声音——陕北民歌经典交响音乐会[19][20]2013年12月14日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大厅首届大学生陕北民歌外语演唱比赛[21][22]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分享见解
[1] 刘燕平将陕北民歌《兰花花》 唱响国际舞台.腾讯网 [引用日期2016-08-09][2] 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者党音之去世.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6-08-09][3] 兰花花.中国网 [引用日期2016-08-09]
详情
3.9万
1.5万
2.7万
2.7万
1.5万
1.4万
2万
3.3万
1.1万
5162
5155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
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