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新桥镇金屋村,因始迁祖为金姓,故命村名为金屋。元代开村,至今约有六百七十年历史,为旧高要县唯一金姓村落,也是笔者首次拍摄的金姓村。其开创新桥镇金银时代(金屋村,银江都),从此附近村名多以金、银命名村名,如金山、金库......
一、简介
1.1、地理位置与交通
村庄位于高要区新桥镇新墟西北,省道S273路西,乡道y366路北。四至:
东:山岗,S273省道
南:隔乡道y366与银江村、北寨村相邻
西:田野
北:与庙前相邻
周边卫星图
村庄整体坐北朝南,村庄卫星图↓
1.2、行政隶属: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新桥镇银江村
1.3、人口、民族、突出物产
截至2022年6月末,村庄户籍人口约400人,单一姓氏为金,为汉族广府民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养殖四大家鱼。传统副业为竹编。年轻人多外出务工。
1.4、历史沿革
1.41、明代属银江都
1.42、清代沿明制
1.42、民初属二区银江都
1.43、民国三十二年三月后属二区银江乡。
民后不述。
下图为民国时期金屋村周边地图↓
二、周边环境
村南:乡道y366村口
东入村道
乡道y366西行
村南池塘
村西
村西入口
村西北
村北池塘、竹林
村北
村东北
村环境视频
不羁的种子
三、祠堂
祠堂是中国人传统根之所在。笔者重点拍摄并展示众多祠堂、祖堂,目的是让村人记住自己的祖根,让游子记住乡愁。祖堂内有祀奉与自己血脉相同的祖先牌位。
3.1、金氏宗祠
前兆
正面
金氏宗祠位于村西土脊上,坐东朝西。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右带偏旁。硬山顶,灰塑博古山脊,山墙原为金字,后改镬耳封火山墙。前廊两根花岗岩石柱支撑木承托、虾公梁。花岗岩石筑门夹、踏步、砌墙脚、铺前廊地面。
侧面
大门对联书:忠贤世胄,理学家声
花岗岩门额阴刻:金氏宗祠,上款:民国元年(1912年)吉旦立,下款:新溪参政梁漠禄書
前廊木承托
石柱与木承托之间的衬角木雕
前廊虾公梁及石狮子
前廊墙眉彩绘,伍泉石画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仲夏
上/【十八大学士】,下/【诗礼传家】
前进内景(没有中门)
内景
庑、天井
碑刻
后进内景
灰塑博古山脊
后、侧景
4.2、元集書室
重建,现作酒堂用
大门口对联书:元及三榜,集子千祥
4.3、祖堂
4、31、?祖堂
4.32、?祖堂
4.33、绩荫公祖堂
大门对联书:金门后裔承世胄,香火永传振家声
花岗岩石门额阴刻:金績蔭祖,上款:丁亥年重修
内景
墙上的碑刻,门额与碑刻名字不一样(门:金績蔭,碑:金積蔭)
五、祖源
据民国《高要县志》述,金屋金氏:
始祖金师养, 元时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卜居县南银江都名曰:金屋(民国属银江乡)。至今(1947年)凡二十一世,丁口约一百三十人,建有宗祠。
六、巷道、古宅
每个时期(或朝代)建筑的屋宇,都是当时村人生活条件的见证,可多可少证明当年的生活水平。村中既有明清时代的青砖屋,又有民国时期及上世纪初建筑的坭砖屋,也有上世纪末期建筑的红砖清水墙屋和现代的砖混结构的多层楼宇。
笔者不惜花快门拍摄古宅、古巷道、古迹,目的是留住传统的历史记忆,以免时间对它们的湮灭,让曾经与我们代代一同成长的古屋留在相片里,成为回忆的元素。
村人生活改善,许多村屋多为拆旧营新,故笔者拍摄时,没有几间旧村屋。
七、古迹
村庄的庙宇、社坛、各类神祉、古井、古碑等,是几千年来,人类敬畏自然的传统,和谐共存的印记,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基本要素,是村庄最古老的物证与记忆。
7.1、石龙庙
庙遗址
7.2、社坛及水神祉
村西口社坛
村西水神祉
村中水神祉
7.3、古井
村东古井
村中古井
八、杂拍
一早去返学
卖猪肉
织挞
织挞
资料参考:清宣统、 民国《高要县志》
图片、视频拍摄/文字撰写/综合整理:趙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