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英语(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英文),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英语(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英文)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英语(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英文)

|全文共2400字,深度阅读需7分钟,受益终生|

人生在世,到底该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

面对这个问题,想必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当然应该积极进取。

于是就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拼命进取,不惜以生命和健康为代价。年轻的时候,用身体赚钱,老了用钱买身体。

另一个是拼命进取,头破血流,然后算了吧,在安于现状中得过且过。

其实,人生是进还是退,有一个评判标准,那就是能不能给自己带来价值,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越来越差,不论是进还是退,都是不可取的。

人生的价值在于造命,无论进退,抓住这一个目标,你才不会迷失。

具体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分享3条,给大家做参考。

1

自我创造才能日新又新

很多人长大之后,还一直保留着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力求证明“三岁看大,六岁看老”的真实性,其实却丧失了自我创造的良机。

小时候的环境良好,家教也很好,一直保留美好的样子,并没有不好。

小时候的环境不好,家教也不理想,为什么要一直保留这些阴影,使自己终生受害呢?

做人,首先要有改善意识。

这可以促使我们重新塑造自己的新人格,变成更为美好的新人,摆脱童年的阴影,有什么不好?

完全不敢改变,就是“宿命论者”;勇于自我创造,才是真正的“造命者”。

温柏博士说:“人格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僵化的,不管是在童年,还是在未来,只要凭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行动,我们每天都可以创造,并且再创造自己的人格。”

为人处事,不可以完全依照往例办事,应该以合理的改善意识,来自我创造,以日日新,又日新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大道,才能确保生生不息。

一切秉持过去的经验,由于未来的情境变化,可能产生若干原来有利的因素,变成不利的障碍。

因而很容易从成功的颠峰,掉入失败的深渊,那就非常遗憾。

随着未来的变化,我们必须依据自己所建立的原则,做合理的调整,产生一些有效的因应措施。

不是毫无原则地应变,也不是习惯性地一成不变,而是持经达变,也就是有原则地应变,才是中国人最拿手的功夫。

持经达变,就是原则有所不变,而措施则有所变。换句话说:不可不变,却不可乱变。

不可乱变,意指要求愈变愈好,所以变的时候,最需要改善意识。

每一次改变,都要变得比上次更好,不容许变得更糟,才是日新又新。

2

时时要求自己变得更好

那么,凡遇着一件事,究竟应该先想变呢,还是先想不变?

我们的建议,是先想不变。

不变好不好?如果不变很好,那就不要变。

因为不变很好,一变可能反而不好。这时候一动不如一静,维持原有状态,比较合理。

不变不好,那就要变。这时候进而思考怎样变才好。

意思是,找出不好的原因,再来加以合理的调整,目的在求变得更好。

钱穆先生指出:人生有三种路向。

印度人采取“无限后退”的向内展开;西方人喜欢“无限前追”的向外展开;中国人则秉持中庸的态度,不向外,同时也不向内。“当追即追,当退即退”,毅然走出中间路线,可进可退,能进也能退。

先看西方人的态度,无限向前,也无限推进。

追求逐步向前,权力逐步扩张,人生逐步充实,这时候的感觉,当然是一种欢乐愉快的满足。

但是,向前追求固然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却不能使自己的向前停止。

因为一旦停止向前,就会造成生命的空虚。为了避免生命空虚,势必无限地向前推进。

问题是:欢乐愉快转瞬成空,烦闷与苦痛接踵而来,逐步向前,等于逐步扑空。

生命的支撑点不在生命自身之内,反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导致知进不知退的无限前进的致命伤。

再看印度人,彻底翻转路向,朝向人生的内部。

然而,钱先生认为:向外,有无穷的外展开在面前;向内,又有无穷的内展开在面前。

每进一步,总觉得前面又有另一步,向前前面还有更前;向后,后面还有更后。向外无尽,向内也无尽。

向前一步,扑着一个空,因而不得不再向前。而再向前一步,又是扑着一个空,因此又不能不继续向前走。

后退一步,同样扑着一个空,不得不再向后退,而再向后退,也同样扑着一个空,因而又不能不继续向后退。

钱穆先生说:向外的人生,不免要向外物上用功夫。而向内的人生,则是求向自己内部心上用功夫。

然而这里同样有一个基本的困难点,摆脱外面一切物,遗弃外面一切事,便可能觅不到心。

中国儒家的人生,不偏向外,也不偏向内。只依着一条中间路线而前追,但随时随地,都可以停止。

这样才能让自己一直处在一个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状态,心安而悦乐。

这才是中国人追求的从容境界,也才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3

全力投入但不必过分勉强

现代中国人,盲目追求西方向外推进的人生,以致倾向于权力崇拜。

倾向于无限向前,却掉入了眼前享福的陷阱。因而急功近利,只求眼前的利益,毫无长远的打算。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有目标,但是不能一味只能进,不能停。

请问:为了将来,牺牲眼前的一切,合算吗?

若干成功者心胸狭窄,容不得人,便是当年过分辛苦,才养成这种偏颇的心态。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不错。

但是,正因为自己曾经吃苦,更需要培养宽恕的心情,以免获得某些成功时,怀恨整人。

全力投入,尽力向前,却不必过分勉强。因为兼顾眼前的实际情况,保持身心的健康,才能走出更长远的道路。

人生是长期的竞赛,暂时的落后,并不注定永久的挫败。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偶尔停顿一下,有时落后一点儿,只要不折不挠,终究有赶上去的一天。

果真赶不上去,已经尽力,当下的成就也是最好的果实。

一方面有一个辽远的向往,一方面却肯定当下即是的情境。

两方面兼顾,既不远离现实,也不沉溺、迷醉于现实。

能进即进,应该退就要退。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便是“尽人事”。

已经尽人事,进固然可喜,退也问心无愧,同样可喜。

人生在世,到底是重视过程还是重视结果?

中国人常讲两句话,一句话叫做不以胜败论英雄,表示我们不太重视结果,比较重视过程。

但是另外一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那又表示很重视结果。

我们同时讲不同的话,就是说过程跟结果要并重,但是只要尽力了,就什么都不必计较。

中国人的好处就在这里,只问你有没有尽力。

已经尽力了,那好坏都没有关系。如果你没有尽力,那好坏你就要负很大责任。

人生到最后,只要无愧于心,没有虚度光阴,那就是很愉快的事情。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更多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英语(有时候明明已经很努力了英文)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