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农村里保留着土法染布的技艺,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明创造,利用的都是身边就能找到的天然染料。过去刚纺织出来的土布自身都是白色,这及其不耐脏,并且在过去也被认为不吉利,需要经过染色后才能做衣做被。土法染布是自染自用,在以前是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不少老人都有自己染布的经历。
灰色
过去农村穿的衣服大都是灰色,是用草木灰或者淤泥染成的,也是最常见最古老的染布方式。听老人讲过用淤泥染布,挖一些沉淀多年的淤泥涂抹在棉布上,放到阴凉封闭的地方。两天后取出来在洗干净,这时候的布就变成了灰褐色。这样的染布的方式成本很低廉,施行起来也简单,在以前非常流行。不过这样染色颜色非常难看,并且也会造成轻微的腐蚀,使衣服的寿命降低。
黄色
农村里吃石榴的时候都会把皮积攒下来,留着以后染布。把石榴皮同水一起煮开,然后把棉布放到里面,期间要不停的搅拌使得染色均匀。可以通过高粱杆的白壤沾水观察色度,上色之后便可以捞出漂洗干净,这样染出来的颜色是种淡黄色。另外染黄色人们最常用的还有槐米,槐树开花的时候经常见有人拿着钩子采。
红色
在农村里女子通常穿红色,俗话说“红到三十绿到老”,把布染成红色的方法特别多。以前农村里种植高粱最多,不仅可以食用,更衍生出来了许多生活用品。高粱穗可以做盖帘板、扫把。高粱杆可以编席子、篓子。还有高粱壳都是红黑色,这是天然的色素,人们会用高粱壳来染布。高粱壳和水煮沸之后把布放到里面,这时候染出来的布是淡红色。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石榴花、茜草根、指甲花等等。
蓝色
过去人们染蓝色用的都是“蓼”,这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通常生长在水边。最早的时候用蓼染色是染坊的秘密,属于比较“专业”的染料,后来流传到了民间。人们经常在菜园地头随意种上几棵,想染色的时候就把叶子摘下来发酵。蓼染色需要和生石灰混合,这样染出来布料是比较鲜亮的蓝青色,而且不容易褪色。
黑色
农村里曾经给黑色的布也叫做包头青,足青。想要把布染成黑色用的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听说过这样几种,栗壳,莲子壳和乌桕。采用的方式也是煮染,和水以前煮开,捞出来杂物。然后还要放入明矾、铁砂等东西和布在一起煮。这样所染出来的布就是深黑色。
在农村里土法染布大都是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自产自用以求节约成本。小时候还曾经偶尔见到这样的染布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工业染料的兴起,导致土法染布的方式基本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