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趣说中国式在线(中国趣说史),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趣说中国式在线(中国趣说史)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趣说中国式在线(中国趣说史)

作者:何山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元旦,是一年的第一天,有许多别称,唐代徐坚撰写的《初学记·卷四 岁时部下》中记载:“《玉烛宝典》曰: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上日,亦云正朝,亦云三元,亦云三朔。”

《说文解字》中对“旦”的字义有解释:“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大口尊,上面刻有日、月、山符号,形似现在的“旦”字。

图一 大汶口文化大口尊 图二 日月山符号

太阳、月亮高悬于山巅之上,是一种自然景象,而在古人的意识中,其高悬于天空中,是不可抗拒、长久不变的,因此古人一直崇拜日月。

关于日月星辰的崇拜,殷墟甲骨卜辞中曾出现了大量“纳日宾日”的记载,如“乙巳卜王宾日——弗宾日”①,反映了殷商时期频繁而隆重的太阳崇拜。《礼记·祭义》中说,“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东汉郑玄注:“主日者,以其光明,天之神可见者莫若焉。”唐代孔颖达疏:“主日配以月者,谓天无形体,悬象著明,不过日月,故以日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②这表明古代的自然崇拜,非常注重有形体的物象,因为太阳充满了光热,所以古人特别崇拜太阳。

《山海经》中有不少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羲和浴日”、“十日神话”等。关于“十日神话”,《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中就描绘了类似的场景。T型帛画的右上角绘一轮红日,日中有一只黑色的鸟,应为“金乌”。其下有一扶桑树,枝叶间挂有八个小太阳。这些与新月、蟾蜍、神人、天门、门神等构成了古人想象中的天国。

图三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局部)

与之类似的还有“十日图”。2014年湖南考古工作者在娄底明代壁画墓中发现了“十日图”,由一个大圆圈和九个小圆圈构成,象征十个太阳。九个小太阳内部都画有赤乌,笔法粗放,大、小太阳之间均有放射状线相连。③墓顶的“十日图”与墓室内四周壁画一起,描绘了墓主人升天的场景。

图四 墓顶壁画——“十日图”

太阳是自然界发光体中最辉煌、最壮丽的物体,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光热,还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能量,进而为人们提供了食物来源。在古人的心理世界里,太阳是万物生命的本原,与生命息息相关。对太阳的崇拜实际上就是对生命的迷恋和渴求,屈原《涉江》中的“与天地兮齐寿,与日月兮同光”④,正是这种意识的反映。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和文化宗教的发达,促进了元旦的发展演变。

说回元旦,因历法的不一样,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样。民国以前,元旦即为现在的“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在我国历史上,一些时期对新年的说法并不一致,比如:夏以正月为岁首,商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以十一月为岁首,秦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岁首。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时,邓平、落下闳等人创制了《太初历》,规定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各朝各代都延续了这一规定。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正月》中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的记载。

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在《大总统誓词》上署明“中华民国元年元旦”,采用民国纪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自此我国的每年1月1日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元旦节”。

参考文献:

①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第573页。

② [汉]郑玄 注、[唐]孔颖达 正义:《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810页。

③ 谭远辉:《湖南娄底明代壁画墓发掘简报》.《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2016年.第175—177页。

④ 袁朝:《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刺绣品图案考释》.《中原文物》.1993年01期.第50页。

更多趣说中国式在线(中国趣说史)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