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文物有话说 古籍(文物有话说广州太和),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文物有话说 古籍(文物有话说广州太和)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文物有话说 古籍(文物有话说广州太和)

龙头柄博山炉,汉代,出土于安乐乡北岗村。口径6.2厘米,盘径18厘米,高13.3厘米。盖身扣合,炉体呈豆形,腹部饰凸弦纹两周,龙头状曲柄中鼓,喇叭形圈足,足面饰一圈螭龙纹,圆盘底座。博山炉盖上雕镂山峦之形,螺纹状雕刻,像一座峰峦叠嶂的仙山,自下而上,整个山脉错落有致,如同行云流水。熏炉上半部分的做工精细美观,像燃烧的火把,热情奔放。博山铜熏炉为西汉中晚期最常见的形式,因产于山东淄博的博山,故谓“博山炉”,博山也是带有幻想色彩的汉代海上仙山之一。

考古中所见到的汉代晚期熏炉几乎都有这样一个圆盘,这是因为熏炉是用炭火来熏香料的,有时候会有炭火渣掉出来,而汉代都是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地上铺的是席子,为了防止火灾,所以就在炉的下面做一个圆盘,里面放上水,体现了古人的防火与安全意识。汉代的熏炉既是生活实用器,也是装饰品,富有情趣。特别是它所体现出来的精美工艺,极具观赏性,因此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从铸造技术看,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仍以日常生活实用器为主,多粗犷、素面,像这种造型的熏炉是这个时期钢器中物上乘之作,其纹饰精美,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结构严谨,牌见的艺术珍品。它们以匠心独运的设计、珍珑精致的造型,精湛细腻的工艺体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汉代铜熏炉,可分为两种用途:一是宗教祭祀。道教、佛教烧香时可作为一种仪式工具来使用。二是熏香去湿、避秽。日常生活中可用来熏衣、熏衾(被子)、除湿、驱散蚊虫,同时熏香也体现了贵族的身份。1968年在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了错金博山炉,精美绝伦,三角圩汉墓中出土的博山炉与它相比虽工艺不及,也可窥视出统治阶层的喜好对当时民众的影响。

西汉中期以后,随着汉室对外交流的加强,进口香料的大批引进,大大 *** 了熏炉的发展,使熏炉具有了重要功能和实用性。熏香不仅给生活环境带来舒适怡人的芳香,还防止了疾病的传播,使人们从中受益,久而久之熏香就被神化了,变得庄严而神秘。如博山炉,博山是汉代盛传的海上仙山,当中的云气、瑞兽、羽人、松柏,具有一定的求仙修行性质。汉王充《论衡·无形》中载曰:“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根据相关资料,西汉中晚期求仙之风比起秦始皇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汉代神仙方士空前活跃,方士言神仙者数以万计,可谓盛况空前。这些都从西汉中晚期墓葬中得到有力的印证,并且深刻影响后世对博山炉的赞美,如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据《西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博山炉工艺之繁,远远超过后来出现的五足或三足香炉。

虽然汉代已进入了铁器时代,但是青铜器的制作依然很兴盛,铜熏炉使用非常广泛,铜镜、铜钱也被大量地制造和使用,这些都是汉代社会经济与文化艺术繁荣的重要物证,为研究汉代青铜器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更多文物有话说 古籍(文物有话说广州太和)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