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我们在探讨人该孝敬谁之前,还应该首先探讨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人会行孝,究其原因,有的是天生自然的,而有的则是因为行孝会对自身有利,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没有生养者就不会有自己的出生与成长
每个人都有父母,又有养育自己长大的人。养育自己的人一般有父母,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可能还有其他人。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的出生;没有养育自己的人,就不会有自己的成长。
(2)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对于父母,因为有血缘关系,自然都会感到亲切。
对于养育自己的人,不断地给自己以物质上的养育、时间上的陪伴、精神上的关怀、身体上的照顾,是人都会产生亲切、亲近、亲爱的感情。一般人也会想让养育自己的人过得好一点。
(3)因感恩而回馈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位学生,有的同学借给你一块橡皮,那下次他要向你借一把尺子,你一般是会借的;长大后,有朋友请自己吃了两顿饭,于是,你也会想有机会也要请他吃一餐。
这些看似相互帮忙、相互交换的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感恩与报恩的过程。如果我们不懂得感恩与回报,那同学和朋友就会渐渐离开你。
我们对同学朋友尚且如此,那对于长年累月对自己无私付出的生养我们的人,是不是也该有所回馈呢?对生养人的回馈,就是行孝!
当然,这种反馈不一定就是物质的,但一定是充满善意的!
(4)人比动物更高级
古人发现,小乌鸦会反哺它父母(回报),小羊羔会跪着喝乳(尊重),就有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样的成语。
日常生活中,主人养只小狗,小狗会主动帮主人看家护院。人类饲养的许多小动物,那些小动物见到主人,要么很开心,要么很亲近,要么很憨态,却不会主动反咬主人一口。
也就是说,动物都会亲近养育它的人,何况人是高级动物,悟性更高,感情更丰富,应该更具有回报生养人的意识和行为。
(5)给后辈做示范
我国有句俗话,叫“屋檐水,点点滴”,就是形象比喻父母是否孝敬祖辈对将来子女是否孝敬父母的影响。这句话告诫人们,子女会模仿父母的言行,有其父母便有其子女,特别是在行孝这种行为上。
有一则叫《劝姑孝祖》的故事,讲的明朝期间浙江绍兴有一户人家,童养媳刘兰姐看见家婆王氏经常冒犯她祖母,骂祖母为“老不死”。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家婆的房间长跪不起,说:“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 家婆王氏听后恍然大悟,痛改前非,从此对待祖母温柔恭顺。
(6)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古代为官的基本条件
古代中国,孝行作为推荐考核官员的基本要素,受到朝廷的大力宣扬,也得到民间的广泛认可。
汉代通过“举孝廉”来推举官员,还推选“孝悌力田”者,奖励有孝敬父母、和睦兄弟的德行,以及能努力耕作的人,中选者经常受到赐爵、赐帛或免除徭役的优抚政策。
在两晋时期,入仕做官的人必须先经过中正评品,即所谓“乡邑清议”,如有不孝的污点,中正这一关就通不过。有一个官员因为在服丧期间吃肉,被人检举后,朝廷下令三十年不得任用。
唐朝时也曾设立“孝悌力田”选用人才为官,还免征父母服丧期间的劳役赋税,称为“孝假”。
宋朝时朝廷大力褒奖孝行,据说一时孝子辈出,不少孝行甚至壮烈得惊人。
元朝的统治者是游牧民族,淡化了对官员行孝的考核。
明朝开始又大兴孝道,洪武六年还曾经罢科举,举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孝廉、耆民(六十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等为官。明朝以诸多养老的政策教化平民尽孝;并对老人赐以布帛,授以爵位,还让他们议政、理民诉讼、宣教民众等,特别明文规定80岁以上的老人由官府赡养。明朝的这一举措,使得南方部分地区修建宗祠、编撰族谱、合族祭祀及宗法制度的盛行。
清代法律也规定,对于不孝甚至残害父母的应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则是旌表孝子。清代皇帝还经常封赠臣子的父母、祖父母或其配偶,借此提倡孝道,笼络臣子的心。雍正时曾规定,凡是犯死罪但因为是独子必须赡养父母的,可以予以宽刑。雍正时期还举孝廉方正,赐六品服备用。以后每遇清朝皇帝即位就荐举一次。
综上可见,我国封建王朝推崇孝道,一是归拢民心臣心(因为人一旦生养小孩后,都会觉得让子女行孝这件正确且及其重要的事),二也以此选拨人才。
封建王朝中,有不少皇帝力推儒家著作《孝经》。《孝经》认为朝廷可以“以孝治天下”, 认为官员和人民在家若能尽孝,在朝廷方能尽忠。这是一本为帝王提出治国方案的书,其出发点是封建帝王的统治利益!,所以历代帝皇才加以推崇。
也不可否认,封建王朝推行符合人伦的孝道,对凝聚民心,优化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正面的作用。
(7)能获得内心的愉悦和安定
其实人行孝最大的好处,不是说要在“举孝廉”时出仕做官,也不是为了能得到别人的赞赏、或神仙的帮助、或得到赠与。
人行孝最大的好处,应该是获得心理的愉悦和安定。都说“百善孝为先”,行善者心自然安乐。心理的愉悦和安定,也是许多宗教的修行的目的,而人只需要行孝,就能轻易获得。而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再去生活、工作,去社会交往,去追求理想,自然内心都会踏实些,做事有力量些!
(8)是天经地义般的品行
《孝经》第七章“三才”里写道,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意思说孔子说,那孝敬父母的道理,就像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地上万物的生长规律,天经地义,乃是做人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所以行孝不用谁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能自觉执行。
以上文字摘自《行孝——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一书论及#孝敬父母#的内容。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
现作者面向全国人士,赠送《行孝: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一书:
1、家里有不太懂孝道的子女的,且为此比较困扰的老年人。
2、自己很想对生养人行孝,却不懂得方式方法的中青年人。
3、负责老人事务、家庭教育的 *** 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
新时代孝经《行孝》余源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