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北洋海军亚洲第一世界(北洋海军亚洲第一,世界第九),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北洋海军亚洲第一世界(北洋海军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北洋海军亚洲第一世界(北洋海军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NO.467 作者:潘文肖 制图:听风者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昔日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海军的北洋海军损失惨重,但是由于日军迟迟不能击沉定镇二舰,最后被迫主动撤离战场。可以说,北洋海军是整个甲午战争中表现最好的清军部队。

北洋水师诞生地山东威海卫刘公岛“定海神针”雕塑。图源. ***

那清廷是如何建立了北洋舰队而其亚洲第一舰队的名号为何又“昙花一现”?

1840年 *** 战争之后,清廷开启了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进程,特别是西洋海军的“船坚炮利”更是让清廷感到绝望,特别是蒸汽机推动的战舰,尤为清廷感到震惊与恐惧。自此,清朝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建立一支近代海军的重要性,但这并未引起清廷的足够重视。

1841年1月7日,虎门之战,清军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湾激战。可以看出两军的装备差距很大。

但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为应对太平军,方才意识到一支近代水师的重要性。只不过在水战频发的长江水域,绿营水师的大船,使用不便,故湘军开始使用轻便灵活的江南舢板充作主力战船,就这支以舢板为主力的水师,最后发展成湘军水师(1866年,在湘军水师基础上成立长江水师),这足见当时清朝舰船之寒酸和难堪大用。

在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湘军水师的舢板面对凭坚城据守的太平军就难以发挥出作用了。于是,清廷便曾先后于咸丰三年(1853)的三月间,命令江南大营的统帅向荣、江苏巡抚杨文定以及两广总督叶名琛、候补道吴崇曜等,设法雇觅火轮船只入江助剿。

而英籍江海关税务司李泰国建议则引起了清廷的兴趣,他主张清廷应购买轮船并建立一支小型舰队,从而可以助剿太平军。可是由于中英之间由于广州进城问题相持不下,这一支舰队一直未成型,直到同治元年(1862),这一事情才出现转机。

英国人李泰国,曾任清 *** 首任海关税务司。

时值第二次 *** 战争之后,清廷同列强之间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后,其对清廷的态度发生转变,而纷纷表示要支持清廷进攻太平军。故恭亲王奕诉与大臣文祥最终采纳了李泰国的建议,决定以六十五万两纹银购买英船大小七艘。

李泰国随后在英国运作,很快购买船炮、军火、煤斤以及其他轮船补给品等工作,并且还在英雇募一批以阿思本大佐为首的军官、炮兵及水手,正式地编成了一支小型的“中英舰队”。

然而李泰国早于英国代表清 *** 与阿思本私自签订合同,内订明海军由阿思本任司令,阿思本只接受由李泰国传递,直接来自中国皇帝的命令;舰上所有人员的任用赏罚,由阿思本全权决定;船上只用洋人;要求中国海关拨一千万两作海军四年之经费,交由李泰国调用。当清廷上下得知条文内容之后一片哗然,大费周章且所耗巨大的舰队却掌握在洋人手里,这实在是难以接受。清廷与李泰国僵持不下,最后舰队解散,按负责调停的美国公使安排,各船返回伦敦拍卖;清廷付各军官水手遣散费,在事件中金钱损约为七十万两。清廷建立近代海军的第一次尝试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

此后,清朝虽然于同治九年(1870)之后建立了福建及南洋两支新式舰队,不过因为仅是两个省区小型而孤立的地方性海军,以之保卫中国的广袤海疆,力量实在是过于弱小。虽然清廷也最终意识到了建设近代海军的重要性,但始终还是畏手畏脚。

福建水师旗舰杨武。

南洋水师龙骧号Alpha级炮艇。

1874年,日本派出三艘军舰侵入台湾,最终,面对只有几千人登陆的日本部队,没有铁甲舰的清廷竟然无可奈何,只能赔付 50 万两白银换日本撤军。此役让清廷上下大受 *** ,故而坚定了大办海军的决心。

正当清廷在法美等国寻不得合适的舰船而焦急万分之时,在当时的海关税务司赫德推荐下,英国所谓新式蚊子船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其船上安有巨炮,炮弹重约五六百磅,可以击破铁甲船,对于防守海口既为得力而又方便,且其价目亦较他船为廉。

清廷很快便耗银一百四十五万余两,从英国购得蚊炮船十一艘,除一艘留于广东,四艘拨交南洋,其余皆归北洋所有。连同原有的“操江”、“镇海”,北洋已有兵舰八艘。

但清廷很快就发现了其致命的缺点,船头巨炮不能转动,要转只能靠移动船身,而且重心不稳,航行速度也十分缓慢。

折腾半天,清廷没有组建一支强大的铁甲舰队,反而组建一批了“海上移动炮台”,于是乎,在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之时,清廷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清廷痛定思痛,终于决定不惜代价也要组建一支真正的铁甲舰队。

1881年,李鸿章通过赫德向英国订购的两艘撞击巡洋舰“超勇” 号和“扬威”号正式交付北洋海军,北洋水师最终初见规模。

超勇号无防护巡洋舰作为清朝第一艘对外订购的大型全钢军舰,服役初期成为了北洋舰队乃至整个清朝海军的绝对主力舰。

扬威号无防护巡洋舰是超勇级无防护巡洋舰二号舰。

李鸿章后续又抛开英国,转而向新兴强国德国订购铁甲舰,1885 年,清朝向德国定制的“定远”号和“镇远”号交付,这两艘船身长度超过 90 米,排水量超过7300 吨的军舰,北洋海军终获得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铁甲舰。加上同“定远”和“镇远”同批交付的巡洋舰“济远”号,以及后两年交付的“经远”号、“来远”号、“致远”号、“靖远”号等大大小小的铁甲舰,清朝在短短 10 年时间里终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定远号于德国斯德丁(今波兰什切青)的伏尔铿造船厂建造,为大清国北洋舰队的主力舰。

镇远号为定远号姊妹舰。

到1888年的时候,根据当时世界上权威的《布雷赛海军年鉴》分析,北洋海军的舰船实力已经超过了日本,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根据其分析,第一名是当时的英国海军,而第二第至七分别是阿根廷、奥匈帝国、巴西、智利、中国。

清 *** 的四大舰队,其中以北洋舰队为主力

当时的世界海军发展日新月异,李鸿章也洞悉其中的要结,本拟于后继续添购,汰旧换新,以便维持北洋海军的战力。不料两年之后,清廷竟宣布停购船炮,这对于甫告成军的北洋舰队而言,实不啻为一致命的打击,直至甲午战争,中国也“未曾购一新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在长崎事件之后大受 *** ,却开始了购舰狂潮,北洋水师的优势在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之后就开始渐渐落后。

在甲午海战前夕,北洋水师在纸面数据之上接已经落后于日本。当时北洋水师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军舰老化的问题,其排水量大于1000 吨的主力战船共13艘,但是舰龄在10年以上的老舰却达到5艘,而定镇二舰亦在其列。定镇二舰虽然在建造之时集德国“萨克森”号和英国“弗来息白”号两舰所长,避两者之短,无论从防护、炮位、价格、航速方面,都很不错。此后十年,世界海军技术高速发展,主力舰由铁甲舰转向无畏舰,当时的北洋水师主力战舰已经落后于世界海军发展潮流。

由于北洋海军的军舰的舰龄普遍较大,所以各舰的航速缓慢问题也较严重。首先从性能上说,北洋海军航速最快的“致远”和“靖远”号巡洋舰设计时速为18节,其他如“定远”只有14.5节,“镇远”为15.4节,“经远”、“来远”的航速为15节,“济远”为16节,“超勇”、“扬威”为16节。这些还只是理论航速。由于舰龄老迈、锅炉老化,“超”、“扬”在当时只能发挥出7节的航速,而“平远”也只有10节。北洋水师军舰航速的差别给舰队实施机动战术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而日本联合舰队旗舰“吉野”由于是当年下水的新舰,舰况良好,可以达到23 节的航速,第一游击队其他各舰的航速也在 18-19 节之间,这足以反映出日方舰只良好的机动力。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舰龄老化和发展落后的同时,北洋水师的最为关键的舰炮也已然落后。在北洋水师13 艘主力战船中,主要装备的是已经落后的架退炮,火炮射速较慢。只有“广乙”和“广丙”两艘舰船装备了德国克虏伯公司仿制的新式120 毫米口径速射炮,反观同时期的日本舰队则是清一色的速射炮,双方的火炮差距十分明显。

再者就是炮弹。当时世界海军所用的主流炮弹主要是榴弹和穿甲弹,在中国则分别称之为开花弹和实心弹,而北洋海军舰船装备了其中的炮弹多以实心弹为主,开花弹数量很少,且开花弹的弹头装药也是以黑火药为主,这就造成了北洋海军的炮弹命中率虽然很高,但是杀伤力却严重不足。而日本联合舰队的榴弹反而十分充足。

北洋海军实力的落后,还体现在舰队的吨位之上,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前夕的总吨位为40000吨,其中可投入外海作战的舰只吨位总量为34000余吨。而同一时期,联合舰队在舰船吨位上已经远远超过中国,战前三支常备舰队组成联合舰队,其麾下阵容共包括主力舰艇31艘:铁甲舰3艘,巡洋舰11艘,炮舰17艘,鱼雷艇24艘,战斗船只的排水量总计69000余吨(一说为61400吨)。这一数字几乎是北洋水师的一倍之多。(黄海海战爆发后,虽因情报失误,日军投入到大东沟的军舰只有12艘,但总数仍有39000吨之多,超过北洋舰队5000吨。)

日本海军旗舰松岛。

1894年9月17日,北洋海军在装备全方位落后的情况下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激战,最终北洋海军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约800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伤亡239人。

日军攻占旅顺后,在海军公所合影。

在甲午海战前夕,北洋海军就已经将亚洲第一的舰队的称号拱手相让。北洋海军在舰龄吨位、火力、机动性等方面的全面落后,也预示了北洋海军的结局。

参考资料:李鸿章与北洋舰队.王家俭;谈甲午海战清军失败的根源.付忠信;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筹建、构成和覆灭原因解析.刘俊玲 孙仙红 黄祎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更多北洋海军亚洲第一世界(北洋海军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