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022年1月13日,人们走在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桥上。 (新华社记者李颖/图)
2022年12月初,英国 *** 公布一项年度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基督教徒不再占据人口的多数,这也引发了要求结束教会继续影响议会以及学校教育的呼声。
英国宗教结构悄然改变英国现有人口6700余万,但基督教不再是民众心中不可或缺的信仰。据英国《卫报》透露,基督教不再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主要宗教,其信徒只剩下2750万人,其在人口中所占比例下降到不足50%,还有37.2%的人认为自己“没有特别的宗教信仰”。
2011年,英国 *** 的人口普查显示,基督徒仍占该国人口的59.5%,无宗教信仰者居次席,大约占25.7%。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则有高达87%的民众信仰基督教。
“我们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要让人们相信上帝在地球上的国度,我们也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传播基督教。”斯蒂芬·科特雷尔(Stephen Cottrell)也承认,“人们自动认定自己是基督徒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有民意调查显示,人们仍在寻找他们可以赖以生存的灵性、智慧和价值观。”
如果按照现有趋势发展,未来10年内,英国还将有至少10%的人口加入“无宗教信仰团队”。
尽管有国家大力扶植,英国基督教的衰落却远比欧美国家来得早、更严重。在世俗化过程中,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也开始简化甚至不复存在。
从21世纪初开始,英国儿童受洗的人数逐年减少,青少年信徒对宗教活动的兴趣日益淡漠。英国国教会规定,信徒必须在复活节时领圣餐。但统计数字表明,参与者仅占14岁以上居民的极少数,1922年为8%,1950年降至6.2%,1968年降至5.9%,1970年降至5.1%。
如今,复活节时领圣餐活动更多出现在影视剧中和老年人的记忆中。过去的六十多年里,奉行“坚振礼”(Confirmation)的青少年则下降了60%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督教仪式婚姻受欢迎程度逐步递减。从英国统计局调查来看,1900年,宗教仪式婚礼占到全部婚姻的84.7%。到了1980年,这一比例已降至50.4%。2018年,只有21.1%的异性恋夫妇选择宗教性婚礼仪式,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
基督教仪式以及信徒的急剧减少,让不少教牧人员也丧失了传教热情。据《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1967年至1977年,平均每年减少20名教士。如今,接受圣职的人数仍在大幅下降。
伴随着基督教的衰落,则是 *** 教的相对崛起。从最近公布的2021年度英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 *** 的人数已从2011年的270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90万人,其占英国总人口的比例也从2011年的4.9%升至2021年的6.5%。
大批来自叙利亚、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的移民,正悄然改变着英国的宗教结构。上述10年间,少数派宗教锡克教信徒也从占总人口的0.8%增至0.9%,佛教徒也从0.4%增加到0.5%。
消费主义加速“宗教脱离”基督教在英国的衰落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英国尽管失去了“日不落帝国”的凛凛威风,却依旧是一个繁荣的现代化国家,物质丰裕与消费主义盛行。
一个崇尚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科学、生活与宗教的分野更加泾渭分明。电视、电话、电脑、传真机等信息设备开始普及,使得民众的信息交流更迅捷,思想视野也更加开阔。
物质富裕催生的消费主义还促使生活方式多元化,商店、电影院等购物娱乐场所越来越多,人们更倾向于购物、运动、观影和自驾游,而不再限于到教堂做礼拜。
物质财富赋予民众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信心。上世纪60年代末,风靡全英的摇滚音乐歌手约翰·列农(John Lennon)自称他们“比耶稣基督更受欢迎”,其演奏内容渐渐传递出无神论倾向,尤其表达了对宗教、天堂和地狱的漠视。
这时候,“性革命”“性解放”思潮也与时俱来,冲击着基督教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观。
“现在,离婚和堕胎在大多数基督教国家已经变成合法行为。这意味着,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已经不复存在。”法国哲学家尚塔尔·德尔索尔(Chantal Delsol)认为,“现代性需要承认内心自由,但这是被天主教所拒绝承认的。”
基督教会的加速衰落源于现代科技的进步,美国基督教沿着“英国道路”走向衰退。2022年9月,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美国人脱离基督教,越来越多的美国成年人自称“无神论者”。
“宗教脱离”现象大多集中于中年阶段。皮尤研究中心发现,在15至29岁的基督教徒中,至少有31%的受访人士在步入中年后变为无宗教信仰者。
据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报道,作家罗纳德·恩格尔哈特及其同事在分析了49个国家在2007到2019年的相关数据后发现,绝大多数国家的宗教信仰都在“变淡”。
法国哲学家尚塔尔·德尔索尔还在《基督教世界的终结》中追溯称,“基督教文明衰落的迹象”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当时都发生了反对教会习俗和法律的“叛乱”。不久,更具变革意义的启蒙运动爆发。
“在基督教统治了近16个世纪后,现代性已明显取得了胜利。”德尔索尔认为,20世纪末以来,“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习俗和法律文化已经凋零”。慢慢地,基督教不再作为法律、习俗和道德的核心价值参考。基督教的衰落被认为动摇了西方文明的支柱,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
从社会冲突到共和主义运动基督教的衰落以及英国宗教结构的悄然改变,也导致社会层面的宗教矛盾不断。
2022年11月4日清晨,一名13岁的小女孩跟小伙伴们一起步行上学。途中,她哼唱着《圣诞节的十二天》(12 Days of Christmas),却被一名“耶和华见证人”信徒以“宗教仇恨”为由报警。
《圣诞节的十二天》是一首基督教歌曲,也是英国经典益智儿歌。据英国媒体“执行者在线”(Examiner live)报道,女儿的父亲马特·贝里(Matt Berry)既担心女儿的安全,又对“耶和华见证人”不解。
从中国反邪教网来看,“耶和华见证人”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圣经学生运动”,主张上门传教、拒服兵役、拒绝输血、拒唱国歌、拒过西方传统节日等,从而一直被主流基督教视为异端。
英国社会一直为宗教冲突而困扰。2022年9月,位于英国中部的莱斯特市发生暴力冲突,当地印度教青年与 *** 青年围绕礼拜场所发生争斗,冲突迅速蔓延到全市。
这场冲突延续一个多月。据路透社报道,暴力事件导致25名警察受伤,还有47人被捕。
莱斯特市的宗教冲突还引发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外交战争”。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那些针对莱斯特印度社区的暴力行为,以及对印度教象征的侮辱行为”。
设在伦敦的巴基斯坦高级委员会则回应称,莱斯特的 *** 社区是“ *** 恐惧症”的受害者,并对“ *** 在该地区遭受暴力和屈辱示以最强烈的谴责”。
社会层面的宗教矛盾不断,基督教的衰落还为英国政治带来挑战。在英国女王2022年9月去世后,查尔斯三世继任王位,也获得英格兰教会最高统治者的头衔,对英国王室的权威带来挑战。
在英国历史上,教权在与政权的较量中节节败退,但二者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盟友关系。二战后,英国推行“政治现实主义路线”(politieal reali *** ),力求“中庸”。国教会对国家和政治竭力保持一种超然态度,避免参与“党派政治”。
但英国的国教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极为密切。形式上,国王是二者的“共间元首”, *** 对教会管理体系行使直接监督权,国王登基则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加冕。
目前,英国共和主义运动既主张废除君主制,也反对基督教的教育产业。1944年教育法案规定,国教会可以主办中小学和师范学院,教职员薪金以及80%的基建费用均由国家专项公积金支付。
1944年教育法案又称“巴特勒教育法”(Butler Education Act)。它还规定,国教会所设学校可设宗教课,讲授进化论和无神论的宗教教师要受到开除处分,教师不得因出席宗教礼仪活动而被扣发薪金。
七十多年来,英国共和主义运动以及世俗化组织一直寻求废除这项宗教特权。最近,基督教不再占据英国人口的大多数,这也引发了要求教会结束影响议会和教育的呼声。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