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
威马汽车是浙江省重点扶持的新能源车企,2019年巅峰时汽车交付量一度力压“蔚小理”,名列国产新能源第一。温州街头,随处可见奔驰的威马汽车。
时至今日,这家省级力捧的车企已经半年没有生产过一辆汽车了。一线工人说他们连续拿了三个月的底薪1700元,仅够吃饭用,每天无所事事,躺在宿舍里混日子。
值班的保安也没了踪影,陌生人可以轻易地进入厂区一探究竟。可以停放上千辆汽车的整车发送中心空空荡荡,仅停放着几辆被法院冻结的汽车。
偶尔有一两个工人低头走过,在冬季的寒风下,尽显凄凉。
原先正常生产时,一名普通工人每月的工资可达七八千。但今年五月,他们毫无征兆地收到了停工通知,每月70%的工资,到了10月又降至仅发底薪,开始逼工人自行离职。
在工人心中,威马是一家不错的企业,厂区设备先进、四处干干净净,比乱哄哄的广东电子厂强百倍。
生活区的宿舍两人一间,空调、洗衣机一应俱全,定期有人打扫,食堂平价供应饭菜,比富士康的集体宿舍舒适多了。
可突如其来的停产,让工人们手足无措,没人跟他们说明背后的原因。工人原以为,最多休息一两个月,即可复产,但到了10月,仍毫无动静,扛不住的工人纷纷辞职。
据一名工人估算,目前在职员工不足20%,即使来了订单,也无法开工。可以说,威马实际已处于“脑死亡”状态。
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的收入。当工人拿着仅够吃饭的1700元时,他个人的收入居然高达12亿元!
威马汽车一年亏了82亿,丝毫没有影响董事长的收入,他一人的工资相当于70万名工人的工资。
从去年开始,连续巨亏的威马加快了上市的步伐,先是通过了科创板的上市辅导,但之后便没了动静。等不及的沈晖又把目光投向了上市条件更为宽松的港股。
如果不是威马着急赴港上市,递交了招股书,沈晖的12亿工资还不会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之下。
以至于有投资人质问:威马究竟是在为谁造车?威马董事长有没有借着创业之名,把公司资本装入个人腰包的嫌疑?
2、
威马汽车代表了当下一部分中国创业者的心态,创业是他们个人发家致富的手段。
这类型的创业者往往会先做一个非常“高大上”的PPT,里面充满了对暴利的期许和各种听不懂的新名词。
然后,他们带着PPT四处寻找投资人,获得启动资金。公司成立后,疯狂地用“烧钱”的手段占领市场,交出一份漂亮的销售数据,佐证公司未来的远大前景,继续A轮、B轮、C轮的融资。
2019年,威马销量直线上升,与亏本卖车密切相关。汽车配置的实际成本高于售价,车主占了便宜,自然愿意买单。
这一点在修车时尤为明显,有威马车主曾曝光自己买新车时仅花了15万,换电池时却要25万,电池比整车还贵,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原因。
理由很简单:车主购置新车时,销量计入车企排行榜,排名关系到威马的融资能力,车企乐意亏本卖出去,赚投资人的钱。
等到换电池时,不计入销量,对融资没有帮助,威马自然不愿意承担二次亏本。所以出现了电池比整车贵的诡异现象。
随着融资的雪球越滚越大,“烧钱”会越发疯狂,公司亏损进一步放大。
在解释为何持续亏损时,创业者往往会举亚马逊和京东的例子,说他们都是在连续亏损十几年后才迎来了持续性盈利,安抚市场情绪。
直到融资找不到下家了,老的投资人要求变现,便来到了最关键的一环:谋求上市,让股民为亏损接盘。手持原始股的投资人套现离场,创业者获得天价的股权激励。
威马汽车完美的复刻了这一流程,却倒在了最后一步,没能上市成功,没给百亿亏损找到接盘侠。公司失去了资金,瞬间毫无征兆地垮掉。
今年8月,停产三个月的威马汽车,仍在宣传企业即将挂牌港股的消息,试图稳住投资人的情绪,但纸包不住火,券商和投资人都不是傻子,上市被无限期搁置。等待威马的或许只有破产和被收购的两种结局。
3、
有人说威马之败,败在疫情。这种说法似是而非。
疫情确实影响了很多企业的正常经营,但我们在分析一家企业成败时,不能仅用一句“大环境不好”来概括。
所有企业在市场上求生存,均会受大环境影响,那企业垮了可以全归结为大环境,这和没有分析一样。
以比亚迪为例,在威马苦苦挣扎时,今年比亚迪一飞冲天,销量力压特斯拉,登顶新能源之巅,创下了单月销售10万辆国产车的纪录。
比亚迪和威马都是新能源车企,在同样的大环境中,两者状况天差地别。
纵观威马之败,败在没有调整市场策略和没有核心技术两点上。
先谈市场策略。2019年,威马销量暴增和其市场策略紧密相关。威马主走B端市场,喜欢把车亏本卖给出租车和租车公司。
他们是用车大户,对成本极为敏感,乐意大量采购性价比极高的威马汽车。销量一飞冲天,威马渐渐成了网约车的代名词。
对于车企该关注的核心C端市场,威马始终表现平平,家用车主不买威马的单。威马前五大客户,买了威马43%的汽车,同比小鹏汽车前五大客户仅仅买了5%的汽车。
间接证明,小鹏触达的普通车主数量要远高于威马,在消费者心中品牌认可度更高。
疫情来后,出行市场遇冷,出租车和租车公司的订单锐减,威马销量应声暴跌,从每月10000多辆,下挫至不足千辆。威马核心的B端市场崩了,极大影响了日常经营。
再谈核心技术。大部分中国的新能源车企都是组装工厂,没有核心技术,威马也不例外。
2021年,当董事长享受12亿年薪时,公司1141名技术研发人员的总年薪仅2745万,平均一名技术人员年薪为24万元,低于业内平均水平。
从收入可以看出,技术人员在公司内部的地位不高,属于销售和行政的“随从”。
当年,巴菲特愿意投资比亚迪,查理芒格的一句话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查理芒格让巴菲特一定要来中国看看,他盛赞比亚迪的王传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
爱迪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懂技术;韦尔奇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经营者,懂市场。
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中,充斥着太多会做市场营销的“韦尔奇”,鲜有懂技术的“爱迪生”。
威马汽车的兴起,是因掐准了网约车市场的需求。但他们造出的车,没有技术含量,与其他车企拉不开距离,同质化严重,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我们提到奔驰,联想到“面子”;提到丰田,联想到“省油”;提到特斯拉,联想到“智能”;提到比亚迪,联想到“混动”;提到威马,能联想到什么?只有董事长的12亿年薪和工人1700元的工资。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