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陷入困境,经济危机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但是,普通人对经济危机不甚了解,空有忧虑却无从思考,而专业人士的论述常不逮要害,又堆砌专业辞藻,多空泛之谈,甚或混淆视听,使人误入歧途。
本文是我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力求用简洁、明了、通俗的语言说清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为大家思考经济问题提供“着力点”和“逻辑”。
一、经济的简单过程
经济,简单说就是财富(价值)的运行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
财富(价值)的本质是“能量”。凡是你认为有价值的事物,必然能为你提供能量,包括帮你节省能量,或令你恢复能量。
比如,第一产业农业,其产品多直接提供能量。第二产业工业,其产品作为工具,多使人事半功倍,即帮你节省能量。这也是一种获得能量。第三产业服务业,以科教、娱乐、服务业代表,要么教你运用能量的方法,要么用休闲使你恢复能量,要么为你服务,使你节省能量。
正因为财富(价值)的本质是能量,而人类不能创造能量,只能通过科学方法把自然界不能用的能量转化为人类社会可以用的能量,所以,自然科学的发展决定了财富的数量。
而社会科学,它以调整人际关系为目的,以财富分配为手段。它不能直接从自然界转化能量,因此不能决定人类财富的数量,但是它可以借助不同的财富分配方法,间接影响自然科学的传播方式和扩散速度,进而影响人类财富在自然科学划出的财富范围内的多寡变化。
比如,人类在石器技术下,无论用什么财富分配方法、经济学方法(经济学属于社会学)都无法达到铁器技术的财富数量。人类只能在石器技术可以实现的财富边界内增减财富。而自然科学一旦实现突破,就会划出新的财富边界。这时,不同的财富分配方法、经济学方法、社会学方法,比如资本主义的方法和封建社会的方法,就能对自然科学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产生巨大影响,继而导致财富生产量的巨大差别。
这就是自然科学划出人类财富的边界,而社会科学影响人类财富在此边界内的涨落。
二、经济危机的过程
“经济危机”和“经济困难”不是一回事。
“经济困难”是天灾。它是由人类无法掌控的,自然界的偶发因素导致的经济下滑。如水灾、地震、疫情等。
“经济危机”是人祸。虽然它有时伴随天灾而来,但本质是由错误的财富、资源、人口配置导致的经济下滑。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即有没有创新,有多少创新。它决定了有没有新增财富,有多少新增财富。
另一个是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即财富分配、资源配置正确时,人力协调就高效,财富生产就多。反之,财富生产就少。
因此,经济危机有两种状况:
一是,在科技有创新,财富可以新增的时候,搞平均分配,不允许人们追求私人利润,结果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经济发展失去动力,造成普遍贫穷甚至饥荒,最后经济走向“自杀”。
二是,在科技创新乏力,新增财富消失或较少时,也就是在社会总财富“阶段性见顶”的时候,迫使人们追求私人利润。此时,“私人利润”无法来自新增财富,只能来自他人的损失。这就导致“零和博弈”,造成贫富分化。社会越是追求私人利润,财富就越是“单边聚集”,贫富分化就越严重,有效需求就越少,市场规模就越小,经济循环就越弱,最后经济也走向“自杀”。
三、如何解决经济危机
第一步:发展科技
一般来说,解决经济危机都会首选发展科学技术,因为新科技可以带来新财富。新财富可以暂时缓解各类矛盾,维持社会稳定。
但是,科技创新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不是靠堆积财富, *** 人力就可以控制创新的时间节点的。尤其是在基础科学上,如果长时间没有突破,那么随着原先基础科学的潜力被挖掘殆尽,创新会变得越来越难,也就是新增财富会越来越少。自然科学创新受阻,必然要求,或者说必然导致社会科学的变化,也就是财富、资源、人口的配置要发生变化,不可能维持原状。
第二步:扩大债务、强迫劳动
改变原有的财富、资源分配方法,必然引发既得利益者的反对,特别是富人和权贵的反对。但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下降,穷人数量的加速增长,既得利益者不得不想方设法维持原有的财富生产规模。他们想出的办法主要有两个:
一是扩大债务,即降息或印钞,借钱给需要的个人、企业或者 *** ,形成个人债务、企业债务和国债。这样,需要钱的个人或单位有了钱,原有的经济循环就能维持,财富规模就不会缩小。但是,这些债务是有利息的,是需要利润回报的,社会需要有新增财富才能偿还它们。而科技创新乏力,新增财富很少或没有,因此这些债务是不可能还上的。由此,债务会越积越多,越滚越大,直到无法承受,导致债务危机、金融危机,引爆经济危机。因此,“扩大债务”只是推后了经济危机的爆发时间,并未根本解决经济危机。它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是以拖待变,等候科技创新,或者天降横财,偶然发现极易得的自然资源,气候变得利于生产生活等。在这一时期,经济容易呈现虚假繁荣。
二是强迫劳,即借助权威力量,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的办法来维持财富生产的规模不减少,使社会保持原有的财富分配方法,让既得利益者不受损失。其结果,必然是让有能力,有理想的人更加愤恨。劳动者也更加不满。经济危机也许避免了,但社会危机更加严重了。既得利益者惶惶不可终日,心理变得更加病态。
第三步:改革或革命
经济危机作为“人祸”,究其原因就是,科技创新的变化导致财富新增状况的变化。它要求财富分配和资源配置也跟着变化,但这个变化被人为阻滞了,就引起“经济自杀”。
因此,解决经济危机就是让财富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方法跟上科技创新的节奏,顺应新增财富数量的变化,着力使财富分配更公平,资源配置更科学。
这个跟上节奏,顺应变化的动作越高效,就越像“改革”,越低效,就越像“革命”。最终,社会科学必然顺应自然科学的变化,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
1、财富增减的变化不能和分配财富制度正确匹配时,出现不公平和不科学现象,导致“经济自杀”。表现为,私人利润的总量大于社会新增财富的总量,引发“零和博弈”和贫富差距恶性扩大。或者,财富被过于平均地分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因此,要时刻关注科技创新的变化,关注新增财富数量的变化,以此作为依据,确定财富分配、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公平”和“科学”的原则。
2、从历史上看,自然科学的创新时快时慢,时有时无,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是无法改变和躲避的。因此,要正确处理“私人利润”,及时调整“剥削”。对“合理剥削”要正确引导,对“不合理剥削”要取缔。
3、因为分配制度要随科技创新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分配制度的“灵活性”极为重要。“灵活性”的要求又只有“包容性”最易实现,因此,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的发展必然在历史进程中从“单一”走向“复合”。简单说就是,从传统的“纯粹私有制”和“纯粹公有制”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即走向以公有制为基础兼容私有制,让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轮流发挥作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必然不能只强调“让计划发挥决定性作用”,或者只强调“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种思想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歧途,重回“公”与“私”尖锐对立的历史循环状态,让悲剧重演。
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关于“合理剥削”和“不合理剥削”的解释,以及怎样分配财富是“公平的”、“科学的”,可参考我的文章:
《模式之争背后的历史玄机》
《从底层逻辑理解世界及其趋势》
《有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两个严重错误》
https://zhuanlan.zhihu.com/p/443603243
另外,《会不会经济学家全错了》、《中国人中计了》、《人类文明的秩序》、《世界的运行机制》等文章也值得阅读。
文章”板块内查找。也可去微博主页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