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红楼梦》林黛玉本无字,初进荣国府贾宝玉所赠“颦颦”二字。有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她与贾宝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但二人未成眷属,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我们都为林黛玉这样的才女的悲剧命运而唏嘘,其实作者早已在书中交代了她的命运。《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翻开金陵十二钗正册,见头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其下有一首诗: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玉带林中挂”指的是林黛玉,为什么作者要用“玉带”来作为林黛玉命运的指引?我们不妨从“玉带”的文化象征来学习。
但要了解玉带的含义,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与之对应的金簪的含义。这里“金簪”是代指薛宝钗的,但为何要用“金簪”,而不是“金钗”呢?这其实这并非是作者的随性所致,而是别有寓意。
首先,在隋唐以后,簪与钗就已经成为分别已婚妇女和未婚少女的发饰品,及笄未婚多以钗为饰,已婚多以簪为饰。所以作者用“金簪”而不用“金钗”,暗示了薛宝钗最后已婚的身份。
既然金簪代表的薛宝钗的已婚身份,那么与之对应的玉带,代表的应该也是黛玉的某种身份象征,那么玉带会象征黛玉的一种什么身份呢?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何为“玉带”。
玉带在古代是品阶身份的象征,韩愈有诗云:“不知官高卑,玉带垂金鱼。”
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家虽是富贵之家,却亦是书香门第,像林黛玉那样的普通官宦家庭的女子是不可能有玉带的。
玉带始见于北周,最初是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连接处加玉质带钩,后来发展为围绕带面缀镶一圈镂雕花纹的片状玉块,成为身份的特殊象征。
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明皇开元初,敕百官所服带,三品以上听饰以玉。”宋初“亲王皆服玉带”,至宋神宗“熙宁元年,玉带不许施于公服”,若赐大臣玉带,是“以示异恩”。熙宁六年,收复熙河二州,神宗赵顼御紫宸殿,宰臣王安石率群臣称贺,神宗遂解自己所服玉带赐王安石。熙宁八年,岐王颢、嘉王頵进言:“蒙赐方团玉带,著为朝仪,乞宝藏于家,不敢服用。”神宗不许,命工别琢玉带以赐之。
到了明朝仍沿用玉带制度,亲王以上配玉带,官员中正一品赐玉带,“文臣有未至一品而赐玉带者,自洪武中学士罗复仁始。”(《明史·志第四十三》),但这种特赐是很少见的,仍是向功臣示异恩的方式。从清朝实行废玉带制,改以顶戴示品阶。
林黛玉身为普通官宦家庭不可能有玉带,参见《明史•舆服志》可知,“宗室、官员正妻带板质地与夫同”。
自古历来尊嫡贬庶,妾获一品诰封,说明其夫之“达”与“贵”已至惊人的程度。若黛玉有玉带,除非她身为后妃、王妃或一品诰命,用于达官贵族显贵侧室的身份获一品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