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特色美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特色美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特色美食)

5月29日,北京黔菜协会在北京贵州大厦成立。作为全国少有的以菜系命名的协会,旨在弘扬贵州食文化,让贵州的多彩更具诱人魅力。

黔菜在中国美食版图上长期以来一直默默无闻,让黔菜大放异彩,成为贵州业内外人士共同理想和使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黔菜企业聚集京、津、冀地区,黔菜餐饮企业达3000多家,北方人爱贵州美食,点赞贵州美食,成为北方饮食文化一道风景,贵州美味尽显风头。

黔菜出山,八方协力。“苗乡楼”目前是北京影响力较大的贵州餐饮品牌,在京、津、冀地区大型连锁自营店已达23家。新当选的北京黔菜协会会长、北京“苗乡楼”餐饮董事长谢伟算了一笔账:如果按平均每家黔菜馆日均客流量100人次算,就意味着一年有近1亿人次在消费贵州菜,通过黔菜,食客对贵州有一种直接、深切的体验。如果按人均消费50元算,3000多家黔菜馆一年总产值是219亿元,直接带动10多万人就业。

据了解,该协会将引入贵州山地种养殖等原产食材,推动京、津、冀黔菜企业食材一条线采购,带动一批生产、物流、电商等人员的就业,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打造“大旅游+大黔菜”模式,让贵州农产品实现最大化收益。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与市场、 *** 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贵州京、津、冀餐饮企业,打造黔菜品牌、规范黔菜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利益、成为保障黔菜餐饮行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为会员企业牵线搭桥,开拓市场,使京、津、冀黔菜企业能够健康稳步发展。

“多年前黔菜在北京就很受欢迎。如今,我先后新开的几家店依然食客蜂涌,大多时候客人要排队才有位置。我明显感觉,这个结果得益于贵州近几年旅游文化热的助推。”徐正勇和记者聊起他的“三个贵州人”餐馆时,着重强调贵州的响亮名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在他眼里,贵州饮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文化符号。

“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贵州,随着立体交通优势的形成及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已经直接作用于黔菜的崛起。”新当选的北京黔菜协会常务副会长、贵州大厦总经理王世梅告诉记者,以北京贵州大厦为例,作为贵州在北京对外形象展示的第一窗口,现在很多外地客人以到贵州大厦吃饭为时尚。

“在北京,黔菜价格越来越高,其它菜系价格反而下降了,这说明黔菜越来越受欢迎。”北京贵州弘餐饮老板蒙正宇说。7年前她到北京陪儿子读书,把事业也搬到京城。她的位于贵州大厦附近的餐饮店,常常食客满堂。

新当选的协会监事长罗盛义是北京开设黔菜餐馆最早的贵州人,他的“箩箩酸汤鱼”餐饮店1999年在北京东直门簋街诞生后,10余年时间已发展到16家分店。他说,在北京,上世纪80年代火了川菜,90年代流行粤菜,跨世纪是湘菜。近几年,黔菜发展迅速,已经遍布京城。黔菜唱主角的时代到来了。

北京宗记餐饮管理公司负责人王益民这几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沙等不同城市先后为36家不同单位提供食堂管理,他发现,人们越来越喜欢黔菜,因此王益民除了在北京经营3家酒店外,还经营黔菜,生意很好。

北京黔菜协会十大执委中,北京三里河路“泉味道”黔菜馆老板辛永煜是惟一的非贵州人。他餐馆的墙壁上挂满了贵州蜡染工艺品,每一个包房就是一个贵州景区名。他推出的酸汤系列、豆花系列、屯堡系列、宫爆系列等贵州特色菜品,竟多达200余个。“我就是喜欢贵州,喜欢贵州菜,我最近几年几乎每隔两个月就要去一趟贵州,贵州的小吃我几乎都吃遍了。”

省 *** 驻京办综合业务处处长胡 *** 说,黔地无闲草,处处都是宝,特殊的地理因素,使得贵州原产食材具有绿色、健康的营养价值,具备高于同类产品的优势。同时,贵州更有许多极具功能性的稀有食材,与人们日益回归理性的健康消费理念和中国传统“绿色、养生”饮食方式契合,加上贵州特有的多种少数民族风情,多种特色烹饪方式包含了绚丽的贵州饮食文化,因此,数量与质量的相对优势,使得黔菜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其前景有望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

京、津、冀黔菜餐饮群,正在以不同方式讲述着贵州生态故事、旅游故事和文化故事。

更多贵州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贵州少数民族特色美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