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是一个描述心灵成长的故事,它有《简爱》的影子,也有点儿像《呼啸山庄》:它们的女主角都孤僻古怪,不讨人喜欢,男主角都沉闷阴郁,心事重重。但最终,他们都因爱而得到了拯救。
《秘密花园》封面这本出版于1911年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远不如伯内特的另一本《小公主》(A Little Princess )更知名。
小时候看《小公主》,总是泪眼婆娑,每当我遇到挫折,我都幻想自己未来一定能够脱离目前的困境。应该说,伯内特的书中总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能够赋予孩子对生活的热情与勇气。
《小公主》封面《秘密花园》以三个孩子为主角,他们的定位分别是拯救者与被拯救者。起初的被拯救者是玛丽,她是一个长在印度的英国女孩,从小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了一种蛮横无理,又过分敏感的孤僻性格。
她对仆人非打即骂,给她穿衣服时甚至连胳膊也不抬一下,自然也就不受喜爱。但在内心里,她渴望得到大家的友善和好感的,但没人告诉她该怎么做。
被克雷文先生收养的玛丽直到父母死后,背井离乡的她在亲戚家遇见了拯救者——帮佣的儿子迪康。他是一个热情开朗,真诚直率的男孩。热爱大自然的迪康获得了玛丽的信赖,他给玛丽带来了种子,这些能够开出美丽花朵的种子,既播撒在泥土里,也播撒在玛丽的心里。
郁郁寡欢的玛丽自此改变了,她也变得落落大方,温和友善。所以当她遇到克雷文先生的儿子,被拯救者科林时,因为两人曾经的相似,她变成了一个拯救者。
玛丽初识迪康科林羸弱阴郁,大家总议论他“不健康,活不长”,因为精神抑郁导致性格暴躁,长期卧床让他甚至站不起来。
他总是歇斯底里,仗着自己的身份对仆从肆意发怒,拥有和过去的玛丽一样敏感多疑的脾气,同时又自私蛮横。但玛丽为科林带来了新鲜的东西,那就是大自然的美,与真挚的爱。
玛丽和迪康带着科林来到秘密花园户外的阳光和泥土中的劳作给他带来健康和生机,但更重要的是玛丽的陪伴,她总是去给科林读书,讲秘密花园里的见闻,以及不断的对科林说“我喜欢你”。
被人喜欢的感觉是温暖的,一直认为自己不受父亲和大家喜欢的科林终于从长期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他摆脱了轮椅,告别了阴郁,变成了身心健康的孩子。
科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玛丽和科林都是极度缺失亲情的孩子,科林的母亲英年早逝,父亲因思念母亲而关闭心扉,对与亡妻肖似的儿子更是避而不见。
而玛丽则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但即便双亲在世,她的父亲也长期在外,母亲更是每日玩乐,丝毫不关爱孩子。
其实,玛丽的父亲,母亲,包括玛丽自己的原型,都是伯内特自己。她长期不回家,忙于事业;同时向往享乐,忽略家庭;更甚者,她从小就是一个没有感受过亲情的孩子。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1849-1924)1849年,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rnett)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父亲开了一家五金厂,拥有短暂的优渥生活。
但随着父亲的病逝,母亲对五金厂经营不善,生活很快陷入困境,伯内特只受过中等教育就被迫中断。16岁时,因为家境所迫背井离乡,移民美国田纳西州,和穷苦亲戚跻身在一座圆木屋中。
这些经历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小公主》里的主角萨拉,和本书的主角玛丽,这些女孩都有作者抹不去的自身印记。
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在苦难中长大的女孩,因此她具有和她们一样乐观坚强,且不服输的性格。同时,她的笔下往往能够真挚细腻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对爱与家庭的渴望。
玛丽在花园劳动尽管成名后的伯内特拥有才华与财富,却仍然受到照顾家人与写作之间那无法平衡的巨大压力,这导致了精疲力竭和抑郁。
1890年,伯内特的长子莱昂内尔因肺结核过世,这件事给了她极大的 *** ,因为事业的成功让她忽略了家庭,没有尽到对孩子的责任,使得她非常内疚,将这种情绪带入了书中。
这甚至导致她背弃了英国教会,而转向了当时极为盛行的唯心论与神秘主义。在《秘密花园》里,就描绘了一个神秘主义式的情节。
在书的结尾处,帮佣索尔比太太在花园看到康复的科林时激动地说道:“你自己的母亲此刻就在这座花园里呢,我相信,她是绝对不会离开这儿的。”而克雷文先生也梦见了已故的爱妻,他追问“你在哪儿?”妻子回答:“在花园里哪”。
要知道,秘密花园最初的主人正是科林的早逝的母亲。这样的结尾,仿佛是在回应伯内特自己内心的期待,更是一种自我宽慰:儿子并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灵魂永在。
玛丽推开秘密花园的门伯内特和玛丽都不是愿意固守陈规的女性,也因此,她勇敢的选择了结束婚姻。而社会却对她进行了抨击,《 *** 》更是将原因归结为伯内特持有的“关于妻子义务和妇女权利的先进观念”。
离婚后,48岁的伯内特在英国肯特买下了一座旧花园,怀着对旧生活的诀别,从小就喜欢侍弄花草的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来修整这个花园。这就是日后“秘密花园”的原型。与玛丽一样,她在废弃花园中看到的勃勃生机让她获得了拥抱新生活的力量。
玛丽和知更鸟书中有一个很美的意象:一只通人性的知更鸟。当玛丽得知知更鸟喜欢她,并且把她当朋友时,快乐得难以置信,从而迎来了她改变性格的转折点。
西方传说认为,知更鸟的胸脯是因为沾染了十字架上耶稣的鲜血才变红的,也因此,知更鸟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在它身上传递着耶稣的爱与仁慈,能够让人重获新生。而现实中的这座花园里,伯内特也有一位知更鸟朋友。
1936年,为纪念伯内特,中央公园的温室花园里建立了以她为名的纪念喷泉。以描绘女性与家庭闻名的女雕塑家贝西·波特·冯诺(Bessie Onahotema Potter Vonnoh)描绘的正是捧着知更鸟的玛丽,与吹着笛子和鸟儿互动的迪康。
中央公园温室花园里的纪念喷泉《秘密花园》的文学性非常强,大量对自然的描写赋予了它超越现实生活的美与宏大。而晚年的伯内特也积累了更多对生活的智慧,使得她能够写出诸如“人生在世,最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就是,仅仅在偶然之间,一个人才会确信,你是会永远永远活下去的……在这样的短暂时刻,你明白你会永生”这般充满哲思的句子。
书中用孩子的转变来展现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开放的心态,加强户外运动和劳作,多接触大自然并从中汲取养分,以此拥有健康的体魄,以及健康的精神。
前期的玛丽因为心理失衡而郁郁寡欢,致使头发枯黄,瘦骨如柴;科林则因为精神抑郁导致性格暴躁,长期卧床让他甚至站不起来——但因为迪康带领他们走进了秘密花园,户外的阳光与劳作的充实让他们重获新生,不仅强健了体魄,更滋养了精神。
孩子们和小动物共处《秘密花园》所展现的是两个“花园”,一个是真实的花园,充满阳光与生机;另一个是心灵的花园,在这个花园里,有玛丽这样的女孩,她从爱中得到拯救,也用爱拯救他人。
当你推开花园的门,也是推开心灵的门;当阳光洒进花园,心底的阴影也会消失不见;当花园迎来了春天,心中的花朵也终将悉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