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向往的生活》第二季自开播以来不断收获好评,豆瓣评分从最开始的7.2分升至8.2分,这对于生活服务类的慢综艺来说实属不易,没想到收官之际又遇尴尬。生活体验类慢综艺自去年井喷式出现后却接连遇冷,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尴尬不断?
制作组心态浮躁,口碑不佳
和“快综艺”相对应,“慢综艺”更多指的是一种节目理念——不特意设置节奏紧凑、对抗性质浓的情节,也没有过多的剧本干预,将嘉宾放置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让其呈现出最自然的状态。
类似“慢综艺”的节目在2013年左右登陆内地,比如《爸爸去哪儿》《偶像来了》等,但当时制作组不能准确判断市场状况和观众接受能力,加入了大量需要肢体动作和惩罚的游戏环节。直至2017年,各大卫视才大张旗鼓地推出《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一系列生活体验类慢综艺,这个概念才被观众所熟知。
制作团队虽然小心翼翼,但大部分节目都高开低走,评分很难上6分。可另一方面,《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人文类慢综艺收获了如潮好评,已形成原创综艺,这说明现代人的确需要精神寄托,慢下来的生活体验类节目明明恰合此风向,为什么“集体败北”呢?
抛开坊间流传的抄袭不谈,国内制作组的心态急躁,并没有真正慢下来。以明确在标题里加上“慢综艺”的《亲爱的客栈》为例,耗费大笔投资在泸沽湖取景,预告片拍摄得如诗如画,本以为是情侣们在世外桃源的牧歌生活,结果却是刘涛夫妻忙于任务、阚清子纪凌尘争吵不断;《中餐厅》里明星“刷脸”拉客,远离真实的餐厅经营……这反映出制作组并没有真正理解“慢综艺”,叙事还是强调冲突,依赖自带流量的嘉宾“蹭点击”,如此也难怪观众不给高分了。
综艺市场不被信任,更需通盘考虑
去年生活类慢综艺集体遭遇滑铁卢之时,《向往的生活》突出重围,获得好评。但收官之际又起波澜:有观众质疑嘉宾杨颖“假吃”爆米花,官博澄清后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引来 *** 观众更激烈的批评。一颗爆米花而已,何至于此呢?
首先这跟“人设”相关。不得不承认,近几年的综艺市场进入了倚赖“人设”的阶段。《向往的生活》的成功就与嘉宾的人设分不开,一对温和睿智的“大叔”带领着两个呆萌肯干的小伙儿,与节目追求的乡间恬淡画风十分贴合。然而杨颖作为当红流量花旦本身就带着巨大聒噪声,坊间的整容传言和对其演技的诟病让她成为“话题女郎”。另外,作为《奔跑吧》的常驻嘉宾,综艺形象一直都和“热综艺”挂钩,可以说她的形象是与慢综艺相违和的。
当然,把嘉宾限制在观众的刻板印象里是不公平的,而且“人设”违和的嘉宾并非不能邀请,而是要花点心思,在叙事中挖掘嘉宾其他的性格特点,保证节目画风一致。然而《向往的生活》却把剪辑重点放在了杨颖和刘宪华的小粉 *** ,错过了机会。
其次是前几年娱乐节目市场太过浮躁,如今仍旧鱼龙混杂,导致网友对节目组并不那么信任。《向往的生活》官博此次遭遇网友围攻就暗藏着观众怀疑节目组蹭流量的不满心理,“爆米花”只是充当了网友情绪宣泄的缺口,所以官博的高冷怒怼适得其反。
节目组和嘉宾也许都很委屈,但这原因还要从自身找起。慢综艺虽然不需要刻意的剧本,但对审美趣味、思想内涵、情怀追寻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节目组牢牢把握节目的定位,揣摩观众心理需求,不能完全依赖嘉宾的“人设”。
“假吃”风波过去不久,蘑菇屋饲养的羊“老点”去世的消息爆出,网友纷纷表示怀念,可见《向往的生活》第二季整体还是十分成功的。《中餐厅》第二季等一系列节目正要开播,希望各大制作团队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只要真的走心,观众都会买账。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8年7月23日第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