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郑闯的《我是谁》太上头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郑闯的《我是谁》太上头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几乎没抱希望地看着b站的新音乐综艺,不经意就听到了这首《我是谁》。

怎么形容听后感是个问题。

要类比的话,就像当初听到徐佳莹的《身骑白马》,王啸坤《琴麻岛的海》,李雨《酒僧》那样的感觉,杰作级别的歌。

当时我就拍着大腿说这哥们对上那帮小年轻不是降维打击嘛。

现实又甩了我一巴掌……连pk都没赢。

饱满的情绪,精妙的细节,完整的呈现……依然无法征服大多数人。

是啊,rock可以在脱口秀舞台一败再败,为什么郑闯就一定会赢呢?

何况歌里的意境和联想,虽然不需要多深的理解就能达到,但毕竟每个人的理解又都是千差万别。

于我,这首歌带来了太强的后劲,赛后一口气单曲循环了近10遍,意犹未尽。

从我个人观感,这首歌确实还没到完美,可能是作者自身有太多现实的隐喻要加入,在某些细节上破坏了整体的连贯性。

但至少已经有《身骑白马》雏形时的水准了,郑闯的现场演绎也是接近完美,甩着大牌范儿却没让人觉得反感违和。

徐佳莹虽然才华横溢,但最出彩的《身骑白马》还是由老师主创……这首《我是谁》如果完全由一人所著,这样的灵感,着实惊人……由于艺术领域的震动不太适合用浅薄的言语形容,感兴趣的朋友还是去自己听一下这歌吧。

更新点之隔一隔——之所以之前截断话头,是怕自己说下去就会聊到这歌给我带来的共鸣部分,怕会太私人,太自嗨。但经过一番思索,觉得光聊这歌还是可行的,所以就把要说的先说个痛快吧。

开头必须从这场PK的背景说起,从前面的剪辑来看,这位闯小爷显然是个自命不凡,自视甚高的主儿,与已经出场表现出色的王正濠的PK似乎还没开始就火星四溅。一闪而过的歌曲信息里,清晰显示,词、曲都是郑闯。然而此时还没人意识到要听到什么。

开头第二句就让人费解……带麦克风三个字似乎注定这不会是个太高深的梗,以我浅薄的联想只能认为这是在隐指港台流行音乐从南北上带来华夏大地的流行乐启蒙。但这句话……应该不少小伙伴的脑海先闪过的都是打南边来了个喇嘛……吧,很可能让人出戏。

之后的三四句又很平,虽然低头捡了一下石头加戏,可是明显和前面的嚣张不符啊……闯爷是要来整一首平静的民谣吗?

谁曾想饿了就找牛奶喝,电视开着就坐着这样平凡的句子,在二刷时竟会成为致命的泪点呢。

就连第一段结尾告诉大家被张佩服砸了头变成四岁小孩,也因为语气过于平静,依然让人觉得懵逼。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暴躁的短视频时代,大家决定听不听一首歌的时间往往只有十几秒,然而闯爷奢侈地用了2分钟来做第一段开篇。

直到第二段转折来临,大家才能确定,闯爷是来整活的!前后反差作为流行乐基本结构注定了后半段的不平凡,但第一句就已经足够精彩。

注意这句话的一根弦,闯爷唱成了一更弦,前后鼻音乃至声母韵母的变动在流行乐里很多见,这里加的后鼻音,在增加了韵味的同时,更让人天然代入一种中原大地的文化背景。作为这首歌非常重要的一句,闯爷选择断了两字来撕裂,木吉他则用类似念白的唱腔,也充分显示了对这句话的重视,似是在告诉大家,即将提速,坐稳,扶好。

小猫长得有点像小狗,绝。

金句。

这句话并不好写,因为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1,和上一句要完全没有关联

2,是四岁孩子会说的话

3,要自带戏份

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话可以填在这里,但当小猫一句出现时,就会感觉,这个位置就属于这句话。

我的鞋子去哪了这句话也是儿童独有的逻辑,和前面的麦克风一样,带有明显的隐喻和夹带,但因为刚好符合主题背景,虽然让人出戏,却并不违和,算是成功的擦边球。

然而如果没有仔细琢磨这歌,眼睁眼闭的听歌者会觉得,前半首都非常平淡,偶有起伏转折,但几乎没有爆发。直到一串我是谁之后,闯爷沃一嗓子开始嘶吼,然后没听明白前面的主儿就会感觉这人怎么突然就燃起来了……搞嘛呢?

你说搞嘛呢?前面没用心听明白上不了车,这会儿再想上车晚喽,回去重修。

随后盛饭的碗这一句也是带着隐喻,这句同样需要满足前面的几个条件,并且还多了一个条件:要在最短时间找出持续输出的爆点。不得不说这一句是合格的,但也是整首歌里我认为瑕疵最大的部分,为了饭碗的普世隐喻,牺牲了孩童的感觉,有点可惜。

末尾四句,脱缰的野马,有点普通。

会飞的鸟儿,因为是出于孩童之口,这样写平淡且缺乏戏剧张力,以上两句建议修改。

最后倒挂的时钟和不会枯萎的花倒是足够精彩,配合精巧的小唱腔,算是收出一个豹尾。

更妙的是,此时回头再听一遍,你才会真正爱上这首歌。

补充一下修改意见吧

那碗的部分,可以在吃饭的碗后面添一句却记不得,妈妈抱我回家那晚

这样后面的那碗后面就可以接一个那晚,虽然这种谐音很廉价但丰满了表面部分的内容,不至于让这段过于让位给隐喻。

最后四句的前两句,脱缰的野马可以就按现场唱的那样作脱缰的爷们儿……这样不至于沦为普通。

第二句会飞的鸟儿可以改为不飞的鸟儿,原句感觉不到孩子们的敌意和轻蔑,而且为何一个表面是大孩子,内心是四岁小孩的人在孩子眼里是会飞的鸟儿……逻辑上不太通顺。

原本设想的是比较彻底的改动,但要兼顾唱的话就会很费琢磨,这样的细小改动就不需要什么成本,可以即插即用。

更多郑闯的《我是谁》太上头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