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谢邀,说一说对老版三国印象最深的几首配乐吧,以下几首都是我最熟悉且会背歌词会唱的。 1.滚滚长江东逝水 歌词是杨慎的《临江仙》,水平自然是极高,毛宗岗在三国演义中也引用它作为开场词,大家也很熟悉,如果说杨慎写词的角度是超然物外,站在江边看滚滚东逝水,那么这首歌配上mv就是将你引入那段峥嵘岁月,亲自感受历史大潮,兴衰起伏。至于作曲,谷建芬老师大名鼎鼎,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也是谷老师的作品,听说在创作时也是吸取了古典音乐和戏曲的元素,行外人就只了解这么多了,不好尬吹。还有唱法,感觉不像其他美声一样,不过于腻味,配上这样的歌曲,雄浑的男中音正合适。当然,虽然传唱度超过新三国的片头曲,也广为人知,但其实也不好唱(笑)。 2.这一拜 这首歌的画面感极强,相信看过老版三国的大多印象深刻。歌词此处就不贴了,简单说下。前四段重复诉说这一拜,给人的感觉就是天命主角出山,即将匡扶汉室。画面也是念刘关张虽为异姓,既结为兄弟……后三段重复长矛在手,就是三兄弟操练好兵马,习练成武艺,锻造完盔甲兵器,这不就是号练满级准备出山吗。同样是谷老师作曲,虽然后三段完全一样,但给人的感觉是信心越来越强,一切欣欣向荣。刘欢老师唱功也给力。觉得这首歌足以表现桃园结义这一名场面了。 3.卧龙吟 其实我总是叫卧龙吟,但名字也许是有为歌?卧龙出山也寄托着士人的理想。这首歌是以卧龙的视角,依次写了躬耕陇亩,三顾茅庐,济世之志。我想,诸葛亮每次唱起梁甫吟时,也不过是这样一种感觉吧。歌词对仗工整,贴合韵律,所用意象典故都是千锤百炼,即使在众星璀璨的的时代也光芒万丈,个人觉得这也许是老三国最为出彩的一首了,更不要说拿它和现在的作品相比。王建老师作词,谷建芬老师作曲,这对搭档献给我们的就是老三国的视听盛宴。 4.当阳常志此心丹 这个有些朋友可能不太熟悉,就是赵子龙七进七出的插曲。先赞虽未有桃园之实,但忠勇过人,后赞子龙英勇气概,豪情壮志。这里忽然想起一首歌,就在这里点名批评一下,某某的《顺平侯》。听名字查了一下,才知道是赵云,对比着听两首以赵云为主题的歌曲,感觉就是天差地别。 5.历史的天空 毛阿敏演唱,百度百科上说此歌凭借苍凉而荡气回肠的曲风奠定了历史咏叹歌曲的巅峰,无需过多赘述,听过的都说好。 后来我查了一下,发现这几首都是由王建老师作词,谷建芬老师谱曲的,果然强大。那再来回答下楼主的问题。这作词和作曲水平单就其中一个就是现今古风圈难以超越的,更不要说是二者合璧了。大家都对现在的风气潮流较为失望,作者们内心浮躁,一味迎合潮流,用着古风的噱头,打着古风的旗号,实则水平参差不齐,对比一些老艺术家简直没法看,偏偏有人买单,有人吹捧。这些人缺少作为艺术创作者的操守和责任,从来不去思考一些意象典故用在此处是否合适,强行押韵强行通顺文意能否解释得通,好像只要用了一些有意境的词句,然后随意排列组合,强行押韵,就诞生出新作品,起标题更是古古怪怪,因为恐怕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有时候看到标题,却发现歌词中只有一小部分涉及主题,其他都是漫无边际的乱扯一通。甚至偶有一些勉强能看的作品,便被圈子、粉丝狂吹一通,一点也不客观的看看前辈们的作品,不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水平,一问便是将前辈的作品踢出古风圈子,而自己俨然成为古风的代名词。 *** 之尤! 我甚至觉得现在的一些所谓古风歌曲已经完全迷失了。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主题。可以想象的是,自由发挥自由创作尚且如此,那么将所谓的古风圈中的大家邀请去参与类似三国这样的历史剧参与配乐创作,他们的表现只会更糟。绝大多数人对于古风的理解可谓肤浅,甚至很多人在被圈子这样的风气所引领,没有自己的理解,好似只要参与进这一圈子,自己便完成了升华,便更懂古风,便成了传承古风的继承人。什么叫古风呢,各人有个人的理解,可我总觉得现今的古风圈不是。用着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却停留在字面理解,甚至更浅,这叫做古风吗;不理解汉语的深邃,强行对仗,强行合韵,这就叫古风吗;辞藻华丽,反复吹捧不见实质,这叫古风吗;自以为领会古人精神,强行编造,捏造一个迎合潮流但狗屁不通的故事,赚取认同,这叫古风吗?假如你用一堆但见华丽却不知所云的描述还是不能准确表述你的主旨,只能表现出文字功底不行。奔马杀犬于道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听过,汉语不是为了华丽而存在,只要准确表达你的意思,你的意境自然能带来美的体验,而不是拼凑四不像。 其实遣词造句之类终归只是形式,是流于表面的,关键是他们没有继承真正因该继承的东西。我以大家普遍评价可以的《青衫薄》为例,其中的词句不妥就不一一赘述了。我听说词作者是想以元白的友谊表现盛唐风流,假如这就是作者的目的,那么古风圈如今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连大家普遍认同的作者都只见其形而不见其神,一味迎合读者,这样的圈子有什么光明可言呢? 作者写元白友情,不过意在迎合腐圈文化,将二人的友情妖魔化,他自以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认可和成就,但他不也是为了成名和歌曲受欢迎,他真正去挖掘存在于这段友情之中令人深思和值得我们学习思考的东西吗?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为我们所熟知,其中的一些诗句也脍炙人口,但我认为,是他们成为知交好友的,不仅是道德品质、知识文采,还有他们共同的理想追求。白居易读诗改诗的典故我们都知道,他力求写的诗让不识字的老婆婆也能听懂,白居易的许多作品都透露着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上文奔马杀犬于道的典故也出自于他。白居易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对于文学,对于世界有着深刻的思考。为什么提起元白,现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机油呢?为什么不能想到他们共同领导的新乐府运动呢?我们常常羡慕没有知心好友,可知心好友意味着什么,不是大家在一起时间长了,足够熟悉,就是很好的朋友,你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吗?我想,元白有,不仅有,他们还终身为之奋斗努力,推行新乐府运动,他们不仅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战友。他们认为文学不是为了文学而作,而是为了事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言之有物,他们的友情是因为这个才令人羡慕。这一段历史可能知者甚少,但《青衫薄》的作者在创作时有没有深刻的去领会呢?还是说明明知道,却为了迎合圈子,将主旨定为基腐呢?这样激励人心的一段友情,创作者们却取其糟粕,去其精华,这样的古风圈创作环境,真的能诞生出优秀的作品吗?我很怀疑。 古风不是莺歌燕舞,不是歌舞升平,是古人对天地,对人生数不尽的奇思妙想和哲思,继承古风不能仅仅为古人之所为,能不能想古人之所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