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编者按】
中国 *** 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 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要求,是学习、研究、传播、普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四史”关键词、“百年 *** 人精神谱系”关键词、“新时代治国理政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专栏之后,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党的二十大”关键词专栏,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新观点撰写文章,传播和普及大会精神。
这一期的关键词是:三个“第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人才、创新这三个“第一”是一种新提法,其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从现在起,中国 *** 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第一”直击我国当前的现实问题,为实现中国 *** 的“中心任务”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三个“第一”直击我国当前的现实问题
*** 总书记曾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其主要表现为:我国还面临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一些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明显的,很多技术上的“短板”是因为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人才、创新水平搞不上去,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二十大报告直面现实问题,强调三个“第一”。
三个“第一”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是相对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极易走上一条机械模仿的道路。 ***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主要靠引进上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国外技术,早期是二手技术,后期是同步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要素驱动发展”,其发展动力是依靠要素投入,其技术基础是“引进”,其产品是低端“完全竞争产品”,其盈利方式是依靠压低要素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多依靠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但是,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虚胖不行。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而且,如果没有科技、人才、创新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不仅差距会越拉越大,还将被长期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当前,我国在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已具备发力加速基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三个“第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科技、人才、创新,是主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 总书记总结了古今中外不同民族兴衰荣辱的历史:罗马帝国、波斯帝国、 *** 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古代大帝国最终走向衰败和解体,除了政治、军事、地缘上的原因外,创新不足和技术停滞也是重要原因。 *** 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领土幅员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
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二战之后,一些国家曾经历过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阶段,但后来停滞不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人才、创新水平的提升。对历史规律,我们要认真研究和镜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看我们能不能坚持三个“第一”。
(作者系 *** 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