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国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自诞生之日起,鼓舞和激励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为民族的独立而英勇奋斗,成为各个时代的最强之音。
《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949年8月20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新政协筹备会历时一个月时间征集国歌。9月25日,毛主席与周总理主持召开了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座谈会。
座谈会上,许多民主人士主张对国歌的歌词进行修改,理由是《义勇军进行曲》产生在30年代,歌词是为宣传抗日的需要,如今,新中国就要诞生了,时代不同了,歌词也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当时,争论最大的便是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张修改歌词的人士的理由是,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危险期已过去,再用原词,有点不合时宜了。实事求是的说,这种主张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民族的危难期毕竟过去,新中国的建立,呈现出的是一派光明的前景。
毛主席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说:“新中国的一成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可是,我们还要居安思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我看很好,意味长远,我表示赞成。”
毛主席的这番话,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就这样,国歌便以原词不变的形式保留下来。
“居安思危”是一句成语,典出《左传襄公十一年》原句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说,虽处于平安环境,但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这一点才能有所准备,有准备才会从容面对危险。居安思危是毛主席这番话的核心思想所在。这种思想,是老人家继续革命思想的集中体现。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便谆谆告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求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主席的居安思危思想,就是看问题要望长久远,反映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中,就是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让胜利冲昏头脑,以史为鉴。
保持原词不变,更体现毛主席尊重历史的唯物史观。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如果改变歌词,就等于割断历史,因此,保留原词,就是对历史的尊重。纵观世界各国的国歌,都是很少有改变的,法国的《马赛曲》自1795年诞生以来,从来没有改变过。英国国歌《天佑国王》诞生于18世纪,后来也只是改名为《天佑女王》而已,但歌词也还是原词。
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曾经通过了新的国歌,将原词改为: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 *** ,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 *** 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但是,这个修改过的国歌,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内涵原原词根本就不一样了,并未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遂于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取消,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历史,走了一段弯路,很快又复归正轨。
毛主席的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关键词,他在“这首歌中的这一句我看很好”的后面强调说“意味长远”。“意味长远”这四个字,是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所蕴含的寓意的深刻解读,体现了老人家高瞻远瞩的政治目光。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这一判断是无比正确的,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不断掀起的反华浪潮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个“意味”就是民族振兴的艰难性,“长远”二字,则预示这种艰难将是一个长久的历史过程。“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保持警惕”,历史证明,毛主席的判断是英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