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雄安新区为啥是千年古镇(雄安新区为啥是千年之城),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雄安新区为啥是千年古镇(雄安新区为啥是千年之城)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雄安新区为啥是千年古镇(雄安新区为啥是千年之城)

我们这周开始,花几期来聊聊中国的城市格局,这个话题参考的书籍是《中国城市大洗牌》,是一个咨询机构智谷趋势出的书。

中国各城市之间,谁发展的快、谁发展的慢,谁所在的城市更好,这种地域之间的比较,是互联网上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但是从近两年开始,有一些政策和趋势上的新变化,预示着中国的城市格局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一些非常颠覆性的变化。

中国的城市带有很多,比如东部从北向南,就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另外还有中西部的很多城市带,我们花几期的时间,依次对这些重点城市带的新变化,做一些分析,本期我们先看京津冀片区。

这个片区首先要谈的肯定是北京。

不管你在不在北京,其实应该也都知道,2019年开始,北京市委和市 *** 宣布,搬到通州办公,然后中央也宣布,支持国有企业总部向雄安新区转移。这件事很重要,它意味着未来的北京会和今天的样子差别很大。

过去几十年里,北京一直把上海视为经济上最大的竞争对手,一步步地逼近上海的体量,刚刚改革开放的1980年,北京的GDP只占伤害的44.6%,2018年,北京GDP相当于上海的92.78%,这是1949年建国以来和上海差距最下的时刻。

就在北京看起来要反超上海的时刻,突然北京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北京不再是北京的北京,北京要成为中国的北京。国家给北京的定位是疏解一切非首都功能,先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赶人,比如停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腾退批发市场,以每天几千个足球场面积的速度拆除违建,给予货币补偿让直管公房退租,还有让京津冀地区医保通用,这是为了鼓励北京居民到外地养老。

伴随着人口减少而来的,还有制造、零售、批发、运输、仓储等业态的外迁,它们散落在河北、天津,给这些地方带去了新的活力。对北京来说,这种经济业态的外流也意味着GDP、地方税收等的流失,未来若干年,北京经济数据不好看是必然的。

但是,显然国家算的是另一笔账,让北京成为纯首都,剥离经济中心的功能,这个定位的改变服务的是一个更大的目标。

盛唐的首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有100多万人口,其中至少有1/20是外国人。在那个中国最为强盛的时代,长安输出的就是“中国模式”,是国家力量和文化魅力的展示,可今天的北京呢?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6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它没有被无数次的天灾与战争打倒,却陷入了可能被城市病拖垮的危机中。这些年,北京前后拆了两千多条旧胡同,消失的四合院被高楼大厦取代,这些是千篇一律的建筑,如何能体现一个复兴大国的历史独特性?

首都成为经济中心带来的是雾霾、堵车、海量的生活垃圾,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最理想的情况可能就是像华盛顿那样,就是一个纯粹的首都,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干净利落,经济中心有纽约、有洛杉矶,企业总部没必要挤到华盛顿。

所以,北京的问题就是承载了太多的经济功能,集中了太多的资源,造成了大城市病,现在这一切快要翻篇了。2017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北京有四个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那要实现这四个中心,就得把北京的经济功能剥离出来,所以就出现了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这两个承接区。

东城区、西城区未来会是首都的核心,承载了最重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但作为地方一级 *** ,东城区、西城区却仍要接受GDP等指标上的考核。

这种绩效指挥棒,使得两区存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导致二环内大拆大建,人口过度膨胀。如果要将经济发展从两区 *** 的职能中完全剥离出来,不排除东城西城会合并、组成中央政务区,当然,得有一套财政体制,因为企业总部都迁走了,没有税收可以收了,经济中心不在这了,搞房地产、卖地的收入也没了,那就重新考虑财税体制改革的问题。

而在北京的边上,天津这两年最大的新闻,就是“零门槛”抢人,堂堂直辖市,只要是40岁以下、全日制本科毕业,其他的什么也不要求,都可以给你落户,哪怕在天津没房子、没工作、没社保,都本科以上学历,来天津就给落户。

咋这么着急呢?为什么突然这么重视人才了?因为近几年天津发展太差了。这几年财政收入大跌,经济增速倒数,再不抢人别说和一线城市比,二线城市里都排不到前面了。

天津的抢人大戏,其实是全国各地对上一轮经济周期作出大清算的一个缩影。抢人大战的背后,折射了中国发展逻辑的一个大转变,也就是,投资在驱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已经失去魔力,人才才是城市的未来。

在2018年抢人大战之前,GDP前十四名城市里,天津是唯一常住人口负增长的城市,理论上来说,GDP能排到全国前十几名的城市,那肯定都是区域中心城市,怎么还能人口净流出呢?这就反映了天津的尴尬,而且除了人口,天津还是这些城市里唯一税收收入负增长的城市。

这都是过度依赖投资增长带来的恶果。在2003年到2013年,天津滨海与重庆两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重点战略区,财政系统的融资拨款,再加上央企投资,累计投资了数万亿元。

投资驱动助推了滨海乃至天津的GDP增长,但这种模式显然不可为继。开工爽一时,开业痛一生,经济活力跟不上时,投资驱动容易造就一大片鬼城。但是就算是这样,到了2017年,天津固定资产投资还高达11274亿元,占GDP总额的61%,投资绝对值排全国第二。

2018年1月份,天津滨海新区发生GDP注水风波,之前公布有1万亿GDP,挤出水分之后,大概只有6654亿,缩水了差不多三分之一。滨海新区挤掉水分之后,天津这一年一季度的GDP,从前一年的8%跌落至1.9%,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中排名倒数第一。 2017年天津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量,只相当于2016年的1/3、2015年的1/7,两年的时间企业少了上千亿元存款。

可以说,2018年的天津完全是断崖式下跌,这种情况下,天津能不急着抢人吗?

有意思的是,这一轮抢人大战中,抢得最凶的几个城市,基本都是投资驱动城市:除了天津之外,抢人比较出名的城市,比如南昌、石家庄,大中专生就可以零门槛落户,而这两个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02%和98%。还有西安,靠抢人抢成网红城市了,而且拿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牌照,这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也一度占到GDP的100%。

那些比较早就实现了转型,对投资不那么依赖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无锡,人家对人才的落户要求高着呢。所以我们说,抢人表面上看是大家重视人才,实质上是发展转型。

不管怎么说,天津已经走上了一条救赎之路。在天津生活,还是有一些吸引力的,比如高考比较容易,考生少,容易考重点。同时,作为北方第一大港、中国第六大城市,天津土地供应量大,房价不算很贵。

在一线大城市有灵魂,但是容不下肉体,有个家不容易,回到三、四线城市,物理上有个家很容易,但又容不下灵魂。对天津这样的城市来说,可能定位就是为数不多的、既容得下肉体又容得下灵魂的城市吧。

最后呢,我们谈到京津冀,还得提一提雄安新区。

官方对雄安新区的描述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个规格高的有点离谱,凭啥呢?它的地理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跟浦东新区,跟深圳比,好像都差得远。

实际上雄安的战略意义不只在于经济,按雄安的条件,要再造一个上万亿GDP的深圳这样的城市,还是挺难的。雄安的使命,应该是成为国家的第一实验田,总结成功经验并复制推广,帮助中国刮骨疗伤。

一个全新的地方,没有旧的利益格局的纠缠,很容易颠覆旧的游戏规则。

比如,雄安很可能是中国第一个“租城”。

过去,地方 *** 是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者,卖地是地方 *** 的主要财政收入。而2017年4月,刚出生的雄安新区就关闭了一百多家售楼处和中介机构,这就是宣告,不再走这条老路。

结合近来雄安爆出的消息看,未来新区的住房政策将是“租购并举、以租为主”,而且还会建立起一套完全不同于现行制度的“住房租赁积分制度”,这个制度大概有三层意思:

第一,来了就是雄安人, *** 提供租赁住房,包你有房住;第二,租购同权,如果租房不爽想买房,那你要工作时间长、贡献多,比如献血、献爱心、当志愿者,攒够一定积分才能下单;第三,楼市半冻结,房子必须持有20年以后才可出售,而且出售的时候 *** 有优先购买权。

这样房价就被 *** 掐住了,炒房的人没法下手了。 *** 可以低价出让土地,开发商赚的是建设房屋的施工费, *** 会在租房附近规划、建设好配套的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让那些租客享受与买房者一样的公共福利。

这个实验在别的地方是没法做的,只有在雄安有可能尝试。另外,有很多社会管理上的尝试,也可以放在雄安先做。

因为雄安的可塑性空间大,当前新区核心所辖人口尚不到10万人。根据规划,新区远期将承载200万至250万人口,这个体量,放全国来看就是一个“小”城市,很适合做社会实验。

并且,雄安的人口素质高,它主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未来会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研究部门等迁移过来,都是些高学历、高收入的青壮年,社会管理试验条件足够。

所以,雄安对中国的意义确实可以很大,它会是一个探索未来中国发展路径的实验室。对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 *** ,敢不敢得赌一把,就看这里有没有你要的东西了。

更多雄安新区为啥是千年古镇(雄安新区为啥是千年之城)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