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文|一炸(珞思影视研究组)
《花儿与少年》冒险季播到第六期,这趟年轻人的旅行激荡出更大的回声。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网收视率高达同时段全国第一,全网播放量突破9.4亿,节目热搜话题、热门视频上榜95次,花儿与少年主话题阅读量85.5亿,讨论量超910.2万,微博话题榜、综艺榜连续蝉联双榜第一。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文火慢炖旅行故事的《花少3》,一点点熬出鲜活青春的原汁原味。
看前两季的《花少》有些像吃火锅。一群人喧闹围坐,牛羊肉、毛肚、鸭肠、火腿……涮菜一应俱全,就候着锅底沸腾。与围观旅途中明星间的摩擦有些异曲同工,观众习惯拿着放大镜解读旅程里的不和谐,好似生活处处充满大爆炸。
而第三季冒险季播到第六期,沸点才姗姗来迟。准确讲,还要在前面加一个词,疑似。
从上周对江疏影的玩笑话不置可否可初见端倪,被流放的陈柏霖归队后,与南美群居小分队的节奏时差依然存在;一起感受过亚马逊暴雨摧残的四朵花儿,友谊的小船挺过了狂欢节公演名额不均的波涛,却没能熬过谁先洗澡的风浪。
之所以要添上疑似二字,因为,熟悉的配方背后,是我们不熟悉的味道。新一期节目,确实更集中展览了花少团集体行程里的磨合,可是,争吵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矛盾散得也快更像龙卷风。一路手牵手好得像连体婴儿的江疏影和娜扎,因为洗澡顺序问题导致两人的情绪不约而同爆发,但很快江疏影发现娜扎语气不对劲,当即把话挑明径直沟通,女孩们间的心结还没结上就已打开。
没有年龄跨度,四男四女的全年轻阵容,小团队自我修复的能力超乎想象,《花儿与少年》冒险季的设定用心至此才露出真容:打破了代际差异这个人设上的外延,《花少3》显然更接近普通年轻人旅行的原貌。
剔除年龄跨度
同一代际沟通里寻找最大公约数
还记得花絮片里那几个惊艳的时空转场吗?电影《逆世界》中出现过相似的颠倒时空的画面。电影讲述互为颠倒的两个世界,仅靠一座巨塔进行有限的沟通,在这个双生世界里,人们像在平行世界里一般各自生活工作,互不干涉;直到下层世界的男孩亚当遇到了上层世界的女孩伊娃,最终两人冲破空间引力界限,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花少团的分开与相聚,可以说和电影拥有类似的框架设置。电影里,两个世界的男女相遇,突破重重困难,才站到了同一片天空下,然而,上层世界与下层世界全然不同的社会生态,即便这是一对爱得惊天动的情侣,他们依然需要面临磨合的沟通。
这一季的花少团,剔除前两季阵容的年龄跨度设计,选择了四男四女的全年轻阵容。如此一来,本季《花少》与前两季的叙事重心相比,有了釜底抽薪的变化。观众的看点,不再是年长花儿与年轻花儿、长辈姐姐和晚辈弟弟的跨代际沟通,而是衍变成同一代际里相异个体寻找最大公约数的对话。
流放陈柏霖,是推波助澜这层人设外延的一个大招。独自一人自驾驰骋非洲大陆八天,陈柏霖对小狗菲菲说话,对镜头说话,对自己说话,唯独,很少与他人交流。被流放的生活,好比一场孤单芭蕾。
而剩下的7人在南美洲的巴西,开始的是段一群人的狂欢。群居生活时刻上演着群体共存才会爆发的众乐,流放者习惯一人一狗一车之后,自言自语也有一份松弛人生的独乐。但当原本互补打搅的平行时空某一天实现交错,两种节奏必然存在一种时差。从上周对江疏影的玩笑话不置可否便可初见端倪,陈柏霖与群居小分队的交流并不十分合拍,而这种疏离感除了陈柏霖本身个性上的慢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需要时间走出节目组赋予他的独处模式。
一个人独乐诚然不赖,但一群人众乐更别有一番滋味。才与其它三位少年同居一晚,就让陈柏霖感激涕零,看到你们真的太好了。新任导游张若昀因换钱问题伤透脑筋,比大部队早一天抵达开普敦的陈柏霖,自动切入半个地主模式,张罗前后。体验陌生、惊险的无动力山地自行车,陈柏霖和杨祐宁耐心充当指导,陪娜扎、江疏影反复练习。杨祐宁分享自己最初被其余六人的互怼模式震惊,一度只能傻笑配合,被伙伴们揶揄是完美的假笑,借此安陈柏霖的心,带他适应花少团队的共处模式。
对冠以冒险季的《花少3》来讲,从跨代际沟通转到相同代际内的个体求同,才是节目打破代际差异的初衷。
7+1不一定等于8,流放线的切入就是为了探索年轻人真实的旅行姿态。归结到对旅行的思考,这其实是很写实的——于普通人而言,和陌生长辈出行的机遇其实并不常见,活跃在社交论坛中呼朋引伴的年轻族群,与同龄驴友出行的几率反倒大得多。花少团在南非集体行程中的小爆发,实际上,是群居空间里个体摩擦的显像反应。
作为为数不多参加了两季《花儿与少年》的嘉宾,井柏然前不久在接受《南方娱乐周刊》的专访时感触不少。在他看来,不和谐是每一段群体旅行中都会发生的插曲,《花少3》没有刻意放大或让这种变故走形,花少团成员迅速爆发又自动灭火,你真的跟你的女朋友或者跟你的朋友、你的家人出去的时候,难免都会有些摩擦,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自我和个性
是青春群像不可多得的文化自信
你说一场旅行对一个人真的会有多少改变吗?我不觉得,但一点点就够了。
先后与两个风格鲜明、各有各气质的团队前往国外自助旅行,井柏然还是不觉得旅行本身具有翻天覆地的魔性,但他同时承认,除却影视作品里的角色,《花儿与少年》是另一方给他提供成长土壤的天地。你会不停地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发现自己好的、不好的、讨厌的、招人喜欢的,都是一个修炼自己的过程。
谁都没有想到,一路手牵手好得像连体婴儿的互怼姐妹花,会是团队中首先爆发的两个人。集体旅行时,都要面对谁先洗澡的问题,因一起旅行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不比本来就是至亲密友的熟稔,在诸如洗澡顺序的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程序更为复杂的女生,加上住宿地条件受限,后洗的人要忍受冷水冲澡,大家在先后次序上会念及要照顾他人。于是,在娜扎和赖雨濛相互谦让时,江疏影主张快点吧,别那个让来让去,就是这句话成为引火线。
事件的走向其实颇耐人寻味。随后的争执一如我们旅途中会发生的片段,争执双方话赶着话,眼看火星可能撞上地球,双方开始意识到不应如此,又各自开踩刹车,刚扑腾出的一定火星子自动熄灭。
事后,娜扎回忆当时瞬间的情绪失控,原因其实丝毫不复杂,这几天每个人都很辛苦很累,所以都会有很烦(的时候),然后就想要发脾气。重点在于,当事双方能否很快意识到,给彼此都找一个台阶过度,我觉得这些都很正常,所以大家就是多多包容一些对方,在冷静的时候,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
江疏影也说,如果放在以前,遇到脾气不相投的人就从此不联系了,但集体旅行这一暂时性的封闭人际场,促使你无法任性,我发现这个环境给我了一个地方,让我自己去往前走,让我自己主动去交流,所以我要感谢这个环境。《花少3》很好注解了当下年轻人真实的旅行情景,在独特环境的背书下,几个年轻人目标一致,只有团结才能抵御冒险和未知,而本身年轻的特质,赋予了大家直抒胸臆的品格,摩擦摩擦不见得是魔鬼的步伐,也可以是认知自己、理解他人的成长一刻。
在第三季《花儿与少年》八位嘉宾身上,观众可以见证他们喜乐哀嗔的完整情绪。这一套情绪,是我们每个人在旅途中都有过的,或者冲动,或者悸动,或者懊恼,或者自省。这八位不同个体,他们其实也代言了当下部分中国年轻人的群像气质,在27天踏出国门的旅途里,外国友人看待他们时,事实就是中国年轻人就是这样的心态。
这世上,也许再没有比年轻更令人羡慕和心动的了。
网上曾这样描写当下的中国年轻一代:生在蜜罐里,长在鸟笼中,活在战场上。从出生开始,80后、90后就注定不是平凡的一代。在中国,80后、90后这一群体在身躯和心灵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就开始备无数的欲望所引诱,同时也被欲望所压迫。
因为年轻,可以桀骜不驯,可以浪漫不羁,这是少年的锐气和 *** ,不应被诟病,值得被祝福,即便犯错,上帝也会原谅;
因为年轻,可以谈理想,谈冒险。可能这理想和冒险不着边际,但,这份少年的清狂和炙热,难能可贵。
《花儿与少年》冒险季突出嘉宾的年轻属性,实则是欲借这一视角素描节目的青年文化气质。你会怎么定义你心中的青年文化呢?很可能,当我们试图去完整定义青年文化的时候,一切都像是徒劳。因为青年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更因为它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
青年文化更想要直接的情感表达。被陈柏霖屡次回避分享流放故事后,趁着大家吃到好吃食物的良好气氛,江疏影百折不挠重提旧问。年轻人是自负的,但同时又在不断自我更新。井柏然说,旅途中会有不同的偶遇,了解这些完全是陌生人的故事,对我来讲都会产生‘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做’的想法,可能是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所以觉得还有一点空间去给自己一些小遐想。
《花少3》所给出的青春群像,恰如总导演吴梦知在个人日记里所慨叹,不论众说纷纭,依然关注‘年轻人’。依然对天真盎然的生命力深深着迷。很喜欢这一季的年轻人,他们的友善、直率、强大和包容,超越了我们的局限认知。期待接下来《花儿与少年》的内容,能够更好地把属于这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和对自我的发现,表达得淋漓尽致。
编辑|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