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唐朝为什么要叫唐朝(为什么叫唐朝不叫唐代),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唐朝为什么要叫唐朝(为什么叫唐朝不叫唐代)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唐朝为什么要叫唐朝(为什么叫唐朝不叫唐代)

得益于父亲和哥哥的折腾,826年12月12日,18岁的唐文宗李昂登基的时候,大唐就像一辆村头二狗子的二八大杠,除了铃铛不响以外,其他地方都响。

朝外是河朔三镇割据,以及其它藩镇蠢蠢欲动。

朝内是牛李党争,抢的是你死我活。

宫中是宦官专权,两任皇帝更替都与太监有关。

可能是看惯了父亲和哥哥的荒唐,18岁的李昂,有着与同龄人不符的成熟。

他一上台,就励精图治,厉行节俭,放生了一大批皇家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释放了3000多名宫女,裁撤了1200多名皇家临时工,恢复了以前单日上朝的制度,天天和宰相百官商讨国家大事。

总之,他所有的一切都向历史上的明君看齐,连那些爱挑刺的谏官,也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觉得天下太平已经指日可待。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鸡想飞而太胖啊。

原本一直遵从朝廷命令的横海节度使(治所河北沧州,下辖四州),却想学习河朔三镇搞独立了。

826年3年,唐敬宗李湛还活着的时候,原横海节度使李全略就挂墙上了,他的儿子李同捷趁机自任为留后,实行了割据。可是李湛只顾着到处游玩,竟然对此不管不问,让李同捷趁机收买了人心。

唐文宗李昂登基之后,李同捷便想洗白上岸,他上书朝廷,表示只要中央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他就归顺中央。

李昂正准备大展宏图,自然不肯答应,于是李昂下诏,削除了李同捷的官爵,命令七路节度使,率领本部人马群殴横海。

虽然这场战争打了两年,但过程极其无聊,没有名将、没有奇袭、没有主攻,所以我们就不展开细讲了,只说两路比较有意思的节度使。

第一路是卢龙节度使李载义。

之前我们讲过,原来的卢龙节度使叫做刘总,杀了父亲和哥哥才上位。但是他心理素质不过关,天天梦见父亲和哥哥变成厉鬼来报仇。

到了晚年,他大概率得了抑郁症,就出家当了和尚,非要归顺朝廷,并要求朝廷把卢龙一分为三。

但是,唐穆宗李恒只顾着花天酒地,没有把握住机会,导致刘总的手下大将朱克融篡夺了节度使的位置,重新施行了割据。

那么,朱克融怎么就变成了李载义呢?

原来826年5月,幽州又发生了兵变,将士们杀了朱克融和他的儿子朱延龄,将朱克融的另外一个儿子朱延嗣立为了卢龙节度使。

但是朱延嗣为人残暴,不是东西,没过多久,都知兵马使李载义又发动了兵变,杀了朱延嗣及其家属三百多人,自立为了节度使。

而李载义有个极其特殊的身份,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儿子李承乾的后代,200年前和朝廷是一家。

所以,他当上节度使后,对朝廷就比较恭顺,听说中央要砍横海李同捷,他提着刀子就冲了上去。

每次作战,他都极为勇猛,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累计大破叛军5万多人。每次抓到横海的俘虏,他还极为残忍的将其剖心挖肺,再把他们的尸体送到朝廷巡展,吓得文武官员,晚上都不敢一个人上厕所。

829年5月,李载义攻破了横海的治所沧州,李同捷迫不得已向朝廷投降,脑袋被送到了京城,李载义因功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830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奚族,大举进攻卢龙。李载义亲率大军迎战,生擒了对方的元帅,俘获其刺史、大将等270多人,斩杀了5000多人(作战过程不详)。

同样是830年,契丹也派出了大军入侵卢龙,但再次被李载义打败,并且还俘虏了契丹的一个王爷,送到了长安(作战过程不详)。

李昂大喜过望,觉得他们老李家,终于出了一个军事大才,便于831年1月,派出使者,赐给李载义了一个德政碑文。

但是,就在使者赐碑文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

李载义带着朝廷的使者,高高兴兴地去看一场球赛,刚看没多久,他手下的兵马使杨志诚,却突然在大本营发动了兵变,把李载义赶出了幽州,并把李载义母亲、兄弟的坟给刨了。

李昂听闻,大怒不已,准备派兵帮助李载义重新杀回幽州。但是,当时的宰相牛僧孺是一个主和派,他劝说李昂和气生财,将杨志诚任命为了新的卢龙节度使。

李载义只好赶往了长安,被任命为了河东节度使,驻守在太原。

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三年之后(834年),杨志诚又被他的部下史元忠赶了出来。

从幽州到长安,真好需要经过太原。于是,李载义就把杨志诚一家老小,全部捉了起来,准备挖了杨志诚的心脏,以祭奠自己的母亲,但是,唐文宗李昂没有同意。

李载义大怒不已,把杨志诚的老婆、孩子随从全部砍了。不过,杨志诚也没有活多久,他刚到长安,就被人举报他在卢龙的时候,制作了两件龙袍。李昂将其流放岭南,路上又把他杀了。

又过了三年(837年),李载义在太原去世,年仅五十。

第二路是魏博节度使史宪诚。

史宪诚和李同捷本来是亲家,所以,李同捷刚造反的时候,他就偷偷给李同捷送了很多粮食。

但是,史宪诚的儿子史唐是个聪明人,他哭着劝他爹,老婆死了还可以找,脑袋丢了可就再也没了,君不见,李师道等人的骨灰,还不知道在哪朵云上飘着呢。

史宪诚一听,觉得相当的有道理,立刻调转枪头,让儿子史唐率领了25000人,杀向了横海。

两年后,横海被平定,史宪诚看到朝廷武德充沛,为了自保,决定入朝为官,并劝说唐文宗李昂,把魏博的三个州分割出去,以便削弱魏博的实力。

但就在史宪诚收拾好行李,准备去长安的时候,魏博将士突然又发动了兵变,杀了史宪诚,拥立另一位大将何进滔为留后。

李昂不愿意再次用兵,只好任命何进滔为魏博节度使,并将刚刚分出去的三个州,又还给了魏博。于是,魏博又变成了割据势力。

由此可见,河朔三镇之所以割据一方,并不是主帅的意愿,更多的还是其牙兵(亲兵)不愿意归顺朝廷。唐朝灭亡前夕,朱温将魏博的8000家牙兵亲属全部屠杀,也算是迫不得已的手段。

横海这边刚刚被平定,朝中的牛李两党又斗了起来。

他们是怎么斗的,我们也不细讲了,因为斗争的经过十二分无聊,就是明目张胆的你诋毁我,我诋毁你。所以,我们只解释一下,什么是牛李党争。

牛党,指的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朋党。他们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的官场,代表着庶族地主。他们的座右铭是:“我寒窗苦读十几年,凭什么要让地主家的傻儿子,坐在我头上吆五喝六。”

李党,指的是以李德裕、郑覃为首的朋党。他们主要是权贵们的后代,通过门荫入仕,代表着士族地主。他们的口号是:“我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

之所以会出现这两个派别,和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巨大的关系。

我们之前讲过,唐代的科举是双轨制,详细可看《连战30年,唐朝越打越强的秘密》,这里我们只简单讲一下:

对于庶族(平民)来说,就是应试教育,一万个人过独木桥,考过了你才能当官。

对于士族(权贵)而言,则是按爹排位。

假如你是皇亲国戚,国之重臣的孩子。恭喜你,你是不用和那些考生们一起参加科举的,朝廷会单独给你开的有小灶。你在弘文馆、崇文馆学习几年,参加个百分百通过率的毕业考试,就等于参加完科举考试了,然后你就可以当官了。

假如你是七品以上官员的孩子,也要恭喜你,你只要到了14岁,就可以到长安或者洛阳的两所国子监里学习了。这是中央开办的两所国立大学,毕业生叫作生徒(日本现在管学生还叫生徒),一毕业就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了。

不过,国子监里也是等级分明的,根据学生他爹官位的大小,又分了好几个学院。

1、爹是三品及以上的(唐朝的宰相是三品),可以到国子学上课。

2、爹是五品及以上的(唐朝的副省长、市长是五品),可以到太学上课。

3、爹是七品以上的(唐朝的县长是七品),只能到四门学上课。

那如果你不善于学习,啥也考不中咋办呢?

不要紧,唐朝是很推崇素质教育的,从来不会一考定终生。只要你爹有能耐,你便可以直接到中央或者地方的各部门实习个一年半载,实习期内只要你的领导满意,那你也是可以做官的。

刚开始,这是一种进步的制度,因为它兼顾了现实与公平。既不会遭到权贵们的激烈反对,也给平民百姓留了一条上升通道。

但经过200年的演化,这种制度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为朝中的庶族势力越来越强大,士族势力却越来越衰弱,两者在808年(唐宪宗时期),终于爆发了第一次激烈的交锋。

当年,唐宪宗举办了一次科举考试。考生牛僧孺、李宗闵等人,在800字作文里大肆批评时政、抨击当权者。主考官可能也是一个庶族,所以,对他们的文章非常欣赏,就将其推荐给了唐宪宗。

但当时的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之父)却相当的不满,原因很简单,你抨击时政,抨击的不就是我宰相么?

所以,李吉甫就“诬告”主考官徇私舞弊,给其亲信开小灶。

唐宪宗大怒,就将牛僧孺、李宗闵以及主考官全部贬到了外地。

但此事又引起了朝中庶族的不满,他们纷纷为牛僧孺等人鸣冤叫屈。唐宪宗迫于压力,只好又把李吉甫贬到了外地。

这一下,士族和庶族算是杠上了,都恨不得把对方咬死。

等到唐文宗时期,牛僧孺和李德裕(李吉甫之子)又相继担任了宰相,两个朋党的矛盾就达到了顶峰,朝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官员都结成了朋党。

至于牛李两党,哪一个党是好人,哪一个党是坏人,并没有明确的划分。

不过,我个人更喜欢李党一些。不是因为我是贵族,而是因为李党主张武力统一全中国,而牛党则主张以和为贵,不仅错过了几次削藩的良机,还错过了攻打吐蕃,收复失地的机会。

比如上文所讲的,李载义被驱逐事件,朝廷如果派兵帮助李载义打回幽州,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成功。即便失败了,起码也能让那些心向中央的人知道,中央没有抛弃他们。可是牛僧孺却劝说李昂见死不救,那么,从此以后,谁还敢心向朝廷呢?

再比如,吐蕃的维州副使举城向唐朝投降,李德裕当时是西川节度使,就接受了他们的投降,还上书朝廷,希望能够出兵吐蕃,趁机收复河陇地区。

但时任宰相的牛僧孺却主张以和为贵,劝说唐文宗李昂,把维州又还给了吐蕃。

事情到这里,也不能说牛僧孺错了,毕竟这时候唐朝内部还不稳定,再去攻打吐蕃,的确有碍民生。

可接下来,牛僧孺却出了一个极馊的主意,他把投降过来的人全部逮捕了,又送还给了吐蕃。

这些人的结局相当的惨,他们刚刚被押到吐蕃边境,就被吐蕃的军队,全部砍了。如此一搞,周围的少数民族兄弟们,得有多么的寒心,以后谁还敢再向唐朝投降?

再比如说,唐文宗曾经在延英殿对着宰相们感慨:“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啊,你们有没有想过?”

牛僧孺却回答说:“太平没有固定的标准。如今夷蛮没有侵犯边疆,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虽非天下大治,也可谓小康了。陛下如果还不满足,追求更大的太平,就不是臣等考虑的事情了。”

这种话不仅我觉得很不要脸,连司马光老爷子,也忍不住砸缸了,不对,是忍不住痛骂他了一顿:

君明臣忠,上令下从……四夷怀服,时和年丰……此太平之象也。于斯之时(唐文宗时期),阍寺(宦官)专权,胁君于内……藩镇阻兵,陵慢于外……而僧孺谓之太平,不亦诬乎……罪孰大焉!

唐文宗李昂也被牛僧孺的话震惊了,终于找到了,朝廷为啥弱的原因,原来宰相是一个软蛋。于是,他开始慢慢的有意疏远了牛僧孺,并把李德裕提拔为了宰相。

李德裕当上宰相之后,双方的斗争终于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经常撸起袖子,在朝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斗的是不亦乐乎。

唐文宗不厌其烦,这才有了那句名言:“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但是,我必须说一句公道话,唐文宗的感慨,只是感慨而已,事实上牛李党争,远没有河朔三镇对唐朝的危害大,因为,就在李昂感慨完的第二年(835年),他就轻轻松松的把牛党和李党几乎全部赶出了朝廷。

似小说的形式,将《资治通鉴》这本书中所记载的,1300多年的历史书写下来。

另外,还有一个小号“梁山微木”,每周会更新1-2篇近现代史,写毛主席,孙中山和蒋介石。

其它回答:

为什么李靖的名气远不如卫青、霍去病?2.5 万赞同 · 1656 评论回答2.5 万赞同 · 1661 评论回答2.5 万赞同 · 1667 评论回答2.9 万赞同 · 1929 评论回答历史上有哪些没节操的人?1.7 万赞同 · 1015 评论回答1.7 万赞同 · 1015 评论回答1.7 万赞同 · 1016 评论回答1.8 万赞同 · 1059 评论回答印度人为什么总给人一种很奇葩的感觉?1.5 万赞同 · 825 评论回答1.5 万赞同 · 825 评论回答1.5 万赞同 · 827 评论回答1.7 万赞同 · 922 评论回答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狠话?1.4 万赞同 · 936 评论回答1.4 万赞同 · 936 评论回答1.4 万赞同 · 940 评论回答1.5 万赞同 · 986 评论回答

更多唐朝为什么要叫唐朝(为什么叫唐朝不叫唐代)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